大学生创业失败,政府代偿,为梦买单!这样真金白银的“政策大礼包”值得获得掌声。但是鼓励大学生创业,“补贴”还需配套细则!正如南方都市报评论文章所指出的那样:创业就业需要相应的支撑体系,若有完善的配套细则,支持措施自然是越丰富越好。
“大学生想创业,可贷款10万到50万。如果创业失败,贷款10万以下的由政府代偿,贷款10万以上的部分,由政府代偿80%。”17日上午,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支持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推进情况。会上,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陈中的这番表述,一石激起千层浪。
被当作“新政”热议这项“政府代偿”之举迅速火上热搜,甚至由于咨询人数过多,浙江省人社厅电话都被打爆了。但是面对这样的利好,各种疑问也接连抛出:该政策是何时出台的?代偿是否意味着“不用还”?大学生创业的范畴怎么界定?
对此,浙江省人社厅相关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创业担保贷款”这一补贴政策并非新产物,乃出自2015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大众创业促进就业的意见》,目前略有迭代。其目的是为支持创业担保贷款发展,简化贷款发放手续,健全呆坏账核销办法。
该政策另一个关注重点是,“政府代偿”是否意味着“完全兜底”“不用还钱”?对此,上海证券报报道直言,“代偿”并不是“兜底”:在一份2016年印发的《浙江省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试行)》文件中,对创业贷款的条件和用途、贷款额度、利率和期限、贷款担保、贷款管理都做了详细规定,其中多条条款涉及“代偿”。
此外,该文件第二十一条规定,对出现逾期的贷款,人力社保等部门要积极配合经办银行督促借款人及时归还,并及时将借款人的不良信用在相关信息数据库中予以记录,作为借款人能否享受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的依据。经办银行要及时将借款人的信贷业务信息报送至征信系统,作为借款人能否享受贷款贴息以及其他金融服务的依据。也就是说,一旦出现逾期贷款,还要承担相应的征信风险。
必须澄清的是,不是所有的创业失败都能让政府代偿,这个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新京报报道称,浙江省人社厅相关人士透露,相关服务需要经过一系列程序审核,“不是说注册一个公司就能拿到钱。2015年至今,创业担保基金扶持了一大批的创业者,但没有赔付多少。”
政策规定,所有在浙初次创业人员都可以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其中,在校大学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含大专)、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持证残疾人等5类人员可申请由政府设立的创业担保基金提供担保的贷款。
对此,浙江省人社厅在18日的回应中表示,申请创业担保贷款须经两道程序审核把关。一是由人力社保部门组织专家对创业项目审核,通过后为大学生出具由创业担保基金担保的贷款资格认定证明;二是大学生凭资格认定证明及有关材料,向经办银行提出贷款申请,经办银行再对大学生创业项目情况、信用状况、偿债能力等进行调查。审核通过后,政府设立的创业担保基金为大学生提供担保,经办银行向大学生发放贷款。大学生按期还清贷款本息后,凭经办银行出具的还款证明材料,向人力社保部门申请贴息。
浙江如此下本,也引发新一轮“抢人”大战开始的猜测。
据证券时报,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就指出,浙江当前政策总体上呈现了开放爱才的导向,具有非常好的正能量,尤其是在户籍政策和创业政策方面,不断降低门槛,不断提供优惠和支持政策,对于人口导入、增强创业氛围、活跃浙江经济等都有积极的作用。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指出,除浙江外,云南、四川等多地均在今年以来出台了吸引人才政策,多地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也对人才引进做出部署,2022年的“抢人”大战或刚拉开序幕。
坦白而言,今年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将历史性地超过一千万人,毫无疑问,就业压力非常大。所以,不管浙江“政府代偿”实施细则如何,这样的“政策大礼包”一经喊出,就足够引发各方“注目礼”。
有评论文章为此点赞:“创业失败政府还贷”给高校毕业生提供了真金白银的支持,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创业优惠政策,给高校毕业生吃下了一颗创业定心丸,有助于高校毕业生纾解创业焦虑,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也能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以自主创业的方式实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