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晓迪 实习生 马悦
夫妻二人感情破裂,“好聚好散”是最好的结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内心绕不开的那些“坎儿”,当初的“好聚好散”最终却演变成一场围绕探视权的拉锯战。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引发了许多令人心酸的故事。
夫妻一方探望子女,有法可依,可在实际维权中,执行却很艰难。“平常执行‘查人找物’难,虽偶有心累但总相信无论如何都能克服,可在执行‘探视权’案件时,却让我们实实在在感觉到心痛,面对孩子的无助,我们进退两难。”济南市槐荫区法院执行局执行法官马英杰表示。采访中,槐荫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宗赤军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探视权是人权,不同于物权。执行中,如何实现父母、子女权益和子女意志之间的平衡是执行中必需要考虑到的。此外,单亲家庭的成长环境已经让孩子们的人格形成和心理健康备受挑战。因此,“探视权”执行中稍有不慎,很有可能成为孩子伤口上的一把盐。
冯心怡及其家人专门给马英杰的执行团队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通讯员 贺晓芳 摄
“好聚好散”
李峰与冯心怡同年出生于同一村子,二人青梅竹马,自小一起长大,同一所幼儿园、同一所小学、同一所初中……两家父母关系也十分亲近。转眼到了适婚年龄,双方在父母的支持下,怀着对爱情的憧憬踏入了婚姻的殿堂。在亲朋好友的眼里,李峰与冯心怡的结合可谓是佳偶天成。
起初,二人婚后十分甜蜜,多年的情谊让他们如胶似漆,很快他们有了一个健康可爱的儿子。孩子出生后,之前两人眼中不起眼的小矛盾和缺点被无限放大,家庭矛盾日益凸显,二十余年,本以为坚如磐石的感情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变质。李峰认为冯心怡对他处处防备,冯心怡则认为李峰自从自己生育后不如从前那般呵护备至,变得越来越不顾及自己的感受。双方家庭原本亲厚的关系,也在自家子女的哭诉抱怨下逐渐冷淡甚至变得剑拔弩张。最终,在孩子不足两岁时,两人协议离婚,在当地民政局领了离婚证。两人虽说是和平分手,孩子也如双方协议那样跟随父亲生活,但表面上的“好聚好散”,最终却演变成一场围绕探视权的拉锯战。
心结
由于双方矛盾没有根本化解,在孩子探视的问题上也有了分歧。一场拉锯战最终让两个家庭对簿公堂,在法院判决结果中可以看到,每年寒暑假冯心怡都有两次比较集中的探望孩子的时间。可是判决生效后,由于种种原因,她却无法探望孩子,去年她向槐荫法院申请执行。
刚接手案子的时候,马英杰很想搞清楚两人到底为何会在“探视权”问题上闹得不可开交。通过与双方的进一步沟通他了解到,原来二人离婚不久李峰曾将孩子带到外地生活并定居,要想探望孩子,冯心怡必须来回奔波。而且对于冯心怡提出的探视要求,李峰也并不想配合。这又是为何?
对此,李峰解释称孩子现在很抵触跟其母亲见面,而且冯心怡多次在探视期间私自带走孩子,没有如期将孩子送回。冯心怡的这一举动,彻底让李峰坚定不再让她探视的决心。然而另一边,冯心怡则一再表示李峰及其家人多次阻挠她跟儿子见面,她根本无法正常行使自己的探视权。为减少儿子跟自己见面李峰甚至带着孩子“躲起来”。双方互相推卸责任,探视权之争至此仍然没有解决。
冯心怡申请执行的时间刚好是孩子暑假期间,她非常着急,担心错过了探视时间又要等半年。马英杰开始与双方协商尝试着让孩子和妈妈见一面。但是,双方见面后发生激烈冲突,孩子对母亲表现出严重的抵触情绪,双方矛盾再度升级,第一次交接就这样不欢而散。
马英杰表示,那天的场景历历在目,孩子那无助的眼神让他难以忘却。那天,孩子跟随爸爸和奶奶而来,本来就敏感的孩子因为长期未跟妈妈见面,并不愿与妈妈交流,眼神躲闪,表情呆滞,极度缺乏安全感。而且当妈妈靠近的时候,孩子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从孩子的身上,我看到的是一对父母离婚前后的情感之殇给孩子带来的无法磨灭的伤痕。从这个特殊案子里,我们看到了探视权执行难的多重原因。”马英杰说。
执行
观察到孩子在交接过程中的表现,马英杰感到非常心疼。父母双方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互相指责推诿,却未考虑到这会对年幼的孩子造成怎样的伤害。马英杰意识到,要想保护孩子不再受负面影响,必须换个思路。随即马英杰以孩子为切入点对双方进行调解,几轮调解过后,二人表示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愿意放下仇恨。
“问题的核心并不在于孩子父亲的不配合,而是在于孩子对母亲的抵触。”马英杰说。孩子一岁半就离开母亲,与生母缺乏感情基础,自有记忆以来,孩子身边就很少见到妈妈的身影,所以孩子才会对冯心怡如此抵触。
为了让孩子接受冯心怡,经过李峰同意,马英杰团队将孩子特意接到法院。察觉到孩子的紧绷,马英杰请团队里年轻的法官助理韩冰、贾振以及育有孩子的干警逄燕准备好零食和玩具陪伴孩子玩耍。“他很敏感,我们给他看小时候妈妈家养的小猫的照片,他跟我们说他喜欢小狗不喜欢小猫。”韩冰说。陪伴过程中了解到孩子喜欢奥特曼,马英杰团队想到了以此来建立孩子与母亲之间的连接点。贾振也是奥特曼的忠实爱好者,一大一小两个“男孩”就此讨论得热火朝天。就这样,孩子逐渐放松下来,马英杰团队趁热打铁,告知冯心怡在家里备好奥特曼玩具,同时准备将孩子带往冯心怡住处。即将抵达目的地时,孩子好像发现了什么,开始反抗哭闹,执行团队的干警和助理迅速用手机搜索附近能买到奥特曼的店铺,带着孩子去寻找奥特曼,一次次的情绪安抚后,最后顺利将孩子带到冯心怡家中。
到达冯心怡住处后,干警和助理用冯心怡事先准备好的玩具与孩子玩耍,同时让冯心怡的朋友、同事依次加入进来,在孩子适应环境之后,冯心怡才出现。最后大家挨个退出房间给母子二人留下了独处空间。担心孩子情绪不稳定,干警们一直守在门外观望,看到母子二人相处得十分融洽后才放心离开。在离开前干警们还仔细观察了冯心怡的居住环境,检查了周围的安全隐患并告知冯心怡相关注意事项。“我跟她说在这次13天探视时间里,一步也不能离开孩子,得为下次探视打好基础。”马英杰说。
执结
从酷暑到寒冬,整整半年时间,这桩案件终于落下了帷幕。在马英杰团队扎实的思想工作下,冯心怡再没动过带着孩子一走了之的念头。探视期间,冯心怡及其家人还专门给法院和马英杰的执行团队送了锦旗,一家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年后回访的时候我给男方打电话,李峰也表示,冯心怡按时将孩子送回,并且通过这次的探视,孩子和妈妈的关系增进了不少。”马英杰说。
案子据此执结,冯心怡的朋友在参与此次执行工作的过程中,让刚好处于离婚争夺抚养权的她也放下了“心结”。亲身参与这次执法后她意识到不放下恩怨伤害最深的只会是年幼的孩子,她决定在不伤害孩子的前提下用最温和的方式去跟前夫商议抚养权问题。“这种案子并不是个例,我们不敢说这次执法带来了多么大的社会影响,但是通过这次的特殊执行能让冯心怡和孩子顺利相见,能让这位朋友转变思想,我认为这就是这个案子最大的意义所在。”韩冰说。
执行结束后,马英杰还一直牵挂着孩子,冯心怡时常通过彩信发来孩子的照片,看到照片里孩子古灵精怪的样子,马英杰觉得这或许就是这次执行工作最大的收获。
“近年来有关探视权的案子日渐增多,此类案件的难点就在于父母双方的不配合,父母的这种冲突最大的受害者是孩子,这很可能会导致孩子成长过程中心智不健全,更有甚者走上歧途。” 宗赤军表示,父母离异后虽然不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完整的家庭,但起码可以让孩子得到应有的父爱和母爱。父母子女关系不能因父母离婚而解除,另一方有探望子女的权利,一方阻扰、拒绝对方探望,既不合情,也不合法,更不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孩子不是冰冷的执行标的或对象,我们无法将其强行交付申请执行人,而且从孩子的身心健康考虑,我们对其父母采取强制措施必须慎之又慎。毕竟探视权的实现是探视人与被探视人情感交流的过程,而非物质上的权益。” 宗赤军说。(文中案件双方当事人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