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高建军
2022年全国两会如约而至。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广大群众关心热议的焦点。
然而,两会到底是什么?两会为什么选在3月召开?两会将释放哪些信号?关于两会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知识。
3月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新华社发
两会是什么?
全国两会一般称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统称。今年召开的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常设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出席人代会的是“代表”,即人大代表,是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在会议期间提“议案”,也就是讨论、解决某一问题的办法、措施、意见和方案。议案一经通过,就具有法律效力。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设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主要职能为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出席政协会议的是“委员”,即政协委员,是协商推荐产生的。政协委员在会议期间提“提案”,即书面的意见或建议。提案是民主监督的一种形式,没有法律约束力。
政协并不是提出问题就完事了,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吕忠梅表示,对建言的效果,政协会持续跟踪。“如果有关部门觉得建议提得不对,我们可以再讨论;出了新问题,我们再补充。”
代表和委员的产生方式不同。我国人大代表分五级,由选举产生:县乡两级人大代表采取直接选举的办法产生,具体做法是将县和乡两级行政区域划分为若干选区,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全国、省级、设区的市和自治州人大代表采用间接选举的办法产生,具体办法是由下级人民代表大会开会选举上级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则以协商推荐的方式产生。一般分为提名推荐、协商确定建议名单、政协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公布四个步骤。
原则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每届任期都是5年。但有3类常见原因可能导致代表委员提前终止身份,分别是代表“去世、提出辞职、被罢免”,委员“去世、声明退出、被撤销资格”。
关于人大代表的选举特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张业遂接受采访时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主要特点是实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原则;具有最广泛的普遍性;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充分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意愿,从根本上保证广大选民的选举权利。”
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走向会场。新华社发
为什么集中在3月?
根据日程安排,两会会期有长有短。最近10年,两会会期最长18天,最短7天。
实际上,会期有多长是由议程决定的。一般来说,政协会议会期相对比较固定。但人大会议,如果是换届年或者是有重要法案审议的年份,会期相对较长。
比如,2013年是换届年,两会议程比较多,人大会议历时13天。而2014年属于普通年份,仅历时9天,比2013年少了4天。
1985年后,全国两会形成每年3月召开的惯例;1998年,全国政协会议和全国人大会议的开幕时间定在3月3日和3月5日,这一习惯也保持至今。
全国两会在3月召开的惯例始于1985年。
这和全国人大的重要职责,即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国家预算报告有关。实践中,每年一季度的预算支出较多,占全年支出的三分之一,因此,全国人大批准预算不能太迟。而财政年度以自然年度计算,3月举行,可以给统计和总结留出时间。
普遍认为,全国两会固定月份召开,有利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依照宪法行使职权,及早对当年国家各方面的重要工作作出安排。
也有人认为,农历春节往往在1月到2月之间,选在3月可以避免与春节重叠,同时,也蕴含中国人“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寓意在其中。
自1999年起,除特例外,全国政协会议一般在3月3日开幕。关于政协会议为何比人大会议提前召开,这是为了便于全国政协委员列席全国人大会议,参加对政府工作报告、“两高”工作报告等全国人大会议文件的讨论。
当然,两会的召开时间也有例外情况。如2020年,为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全国两会就推迟至5月下旬举行,会期也适当精简。
这一调整,在2021年的全国两会继续延续。全国政协会议、全国人代会分别于3月4日、5日开幕,两个会议开幕的时间间隔更为紧凑。
两会热词都有啥?
“因为在太空‘出差’,这次我是请假,不到现场参会。”近日,全国人大代表、航天员王亚平在接受采访时说。网友直呼,这样的请假理由真是“太酷了”。
那段记者跟王亚平的“天地对话”视频随即被广泛传播。这一方面是人们出于对太空履职的新鲜与好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前民众对全国两会的热切关注。
民众对两会的高关注度,也带来了“两会热词”的说法。
今年两会前,人民网、新华网发布了两会的热词以及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包括: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社会保障、社会治理、国家安全、科技创新、教育改革、乡村振兴、健康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就业创业、强军兴军、收入分配、住房保障、高质量教育等。
调查显示,反映民生期待的热词位居前列。比如,乡村振兴、收入分配、住房保障、高质量教育、就业创业等热词,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另外,强军兴军、依法治国等热词上榜,体现出对国家发展的强烈关切。
同时,调查发现,展望未来个人的期许涵盖收入增加、子女教育、医疗与住房保障等。而网民对国家的期许中,“社会保障更加充分”“共同富裕加速实现”等受到广泛关注,两者相互映衬,互为依托。
值得注意的是,榜单上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一词,不少网民认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民主基石。
另外,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梳理发现,2013年至2021年近9年的两会热词,分别包括:“食品安全、权力监督”“三公消费、反腐倡廉” “经济新常态、 ‘一带一路’” “新型城镇化、大众创业”“脱贫攻坚、供给侧改革”“医疗改革、环境保护”“收入分配、生态文明”“延迟退休、教育现代化”“营商环境、疫情防控”等。
换句话说,“两会热词”记录了时代变迁,反映了时代大势,折射出民生期待,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热议|
两会将释放哪些信号?
今年,本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将关注哪些议题,会议将释放哪些中国发展信号?
当前,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与此同时,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于泽表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是实现现代化和回应以人民为中心的现实需要,更是国际竞争的需要。
今年两会,稳定经济大盘将出台哪些政策举措,如何支持重点领域扩大有效投资、合理安排地方债、稳定房地产市场,以及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等,受到代表委员热议。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说,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是稳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选择“对”的投资项目至关重要。
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等,如何有效规划并探索路径,也是代表委员的重要关注点。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程国强表示,除了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外,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还要重视提高农民积极性。
如何更好发挥各自优势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香港抗击疫情等,则是港澳代表委员普遍关注的热点。
“此次来京参与两会很不容易,我们倍加珍惜。我们民建联这次带来20多份建议和提案,其中超过一半与大湾区相关。”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民建联副主席陈勇说。
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林健锋等9人联名提案,内地加大对港医疗物资、设施、人员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解决香港检测、隔离及治疗能力不足的问题,将有关抗疫协调机制制度化、恒常化等,助香港早日战胜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