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6日,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诞生。乌干达“00后”长跑新星基普里莫在第34届巴塞罗那半程马拉松赛中,以惊人的56分42秒的成绩刷新了半程马拉松世界纪录,将原纪录缩短了48秒。在比赛中,基普里莫展现出惊人的稳定性,全程几乎未减速,甚至在后半程还实现了加速。
因为这个成绩,基普里莫迅速被视为未来最有希望冲击马拉松“破2”这一人类极限的选手。值得一提的是,他将在今年4月的伦敦马拉松上迎来自己的全马首秀,人类实现马拉松“破2”的壮举,有望在这场比赛中就此上演。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李柏村
基普里莫被认为是最可能“破2”的马拉松选手 图据国际田联官网
“破2”,究竟有多难
马拉松“破2”究竟有多难?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件堪比人类登月的极限挑战。
马拉松全程42.195公里,要想在2小时内完成,选手需要以2分50秒/公里的配速持续奔跑。这相当于连续42次以17秒跑完百米,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最大摄氧量(VO max)是衡量运动员有氧耐力的重要指标。顶尖马拉松运动员的VO max普遍超过80 ml/(kg·min),但“破2”可能需要接近甚至超过90的理论阈值,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必须极其强大,能够在长时间内为身体提供充足的氧气,以维持高强度的运动。乳酸阈值同样关键,达到“破2”配速的运动员必须具备高效的乳酸代谢能力,确保乳酸积累速度低于清除速度,避免肌肉疲劳的不可逆发展。跑步经济性也是核心要素之一。基普里莫在半马比赛中平均步频达到190步/分钟,高效且能耗低的跑姿使他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能量。在“破2”的挑战中,高效的能量利用是选手保持稳定速度的关键。
说得通俗点,想要“破2”,选手必须具备极强的身体机能。在过往,人类的身体机能几乎无法匹配如此严苛的条件,但随着运动科学的进步,部分顶尖选手开始具备挑战极限的可能性。
目前男子全马官方世界纪录由基普图姆在2023年芝加哥马拉松创造的2小时00分35秒。这一成绩距离“破2”看似仅一步之遥,但实际上,这35秒的差距在马拉松比赛中却如同天堑一般难以逾越。要弥补这一差距,选手每公里需再提速约1秒。马拉松成绩的提升历来艰难,全马成绩每提升1分钟平均耗时10年。然而,基普里莫的崛起或许能够打破这一传统规律,为马拉松运动带来新的突破。基普里莫的半马表现,为我们分析他的全马破2潜力提供了重要线索。他在后半程展现出的加速能力,以及在第三个5公里仅用13分钟的表现,充分显示出他极高的乳酸代谢效率和良好的身体状态;而从心理层面来看,基普里莫自15岁起征战奥运赛场,积累了丰富的比赛经验;多次打破半马纪录的经历进一步证明了他具备强大的心理韧性,能够在高压环境下保持稳定发挥。年仅24岁的他,身体机能正处于巅峰状态,肌肉修复与恢复能力更强,为冲击全马“破2”提供了坚实的身体基础。
当然,全马和半马并不能画等号,全马比赛的复杂性和挑战性需要选手具备丰富的经验和应对能力。基普里莫究竟是不是马拉松“破2”的天选之子,还需要通过比赛的实际表现来做评判。
大神“破2” ,为何不被承认?
熟悉马拉松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实际上,马拉松“破2”已经实现了,但又没有真正实现。
何出此言?2019年10月,马拉松传奇选手基普乔格在维也纳“INEOS 1:59”挑战中,以1小时59分40秒的成绩完成全马,成为首位“破2”的选手。然而,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绩并未被世界田联认可。
国际田联并非成心找茬,基普乔格这次“破2”的确不太合规。由于该挑战为封闭实验性质,违反了世界田联“任何选手均可参与”的纪录认证规则。此外,基普乔格配备了多达41名配速员,远远超出常规赛事的配速员数量限制,且使用了先进的科技辅助手段,如激光指引配速线和Nike Alphafly原型定制跑鞋。出于这些因素,该成绩未被官方承认。
尽管如此,基普乔格的这一壮举仍具有重要意义。它证明了马拉松“破2”在物理层面上的可能性,为后续运动员在正式比赛中冲击这一极限提供了宝贵的科学模板和实践经验。当时基普乔格也曾公开表示:“个人而言,我自己心里是希望证明给全世界,人类可以突破自己的限制。这是为什么我参与这个计划的目的。”
近年来,伴随着年纪的增长,基普乔格的状态呈现下滑趋势。去年巴黎奥运会,当基普乔格坐上收容车那一幕,一股英雄迟暮的悲壮感袭来。加上基普图姆在2024年初的意外离世,人们原本悲观地认为马拉松“破2”这一时刻将大幅滞后。但随着如今基普里莫的强势崛起,马拉松“破2”又重新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的伦敦马拉松将汇聚众多顶尖选手,如此强大的精英阵容将为比赛带来激烈竞争。这或许会有助于选手们在比赛中创造更好的成绩,但也或许会导致选手在比赛中因竞争而脱离原本的比赛策略。伦敦能否成为见证人类突破极限这一历史时刻的城市,我们拭目以待。
“破2”,需如何“天时地利人和”?
想要达成“破2”这一壮举,需完美完成科学、意志与运气的三重博弈,这并不容易。
首先,环境条件对马拉松选手冲击“破2”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适宜的环境,意味着气温在10—12℃之间,这样的温度能够让人体的散热和能量消耗达到一个理想的平衡状态,避免过热导致的能量过快消耗。同时,湿度低于50%的环境可以减少汗液蒸发对能量的损耗,进一步降低中暑的风险。赛道上无风或顺风,以及地形平坦,这些都是为选手减少风阻和能量消耗,创造有利跑步条件的关键因素。
其次,科技装备在马拉松比赛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跑鞋技术的革新尤为显著。尽管世界田联对跑鞋的中底厚度和碳板数量做出了限制,但科技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基普里莫所穿着的Adidas Adizero Adios Pro 3跑鞋,正是通过材料的革新,提升了回弹效率,使得选手在比赛中能够更加轻松地保持高速奔跑。
团队协作在马拉松比赛中同样至关重要。配速员的存在,为选手提供了稳定的比赛节奏,他们通过精准的速度控制,确保选手在比赛中不会因为速度过快或过慢而影响最终成绩。而精英选手之间形成的“破风共同体”,则通过合理的站位和配合,进一步减少了风阻,降低了能量消耗。这种团队协作的方式,让选手在比赛中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潜力,向“破2”目标发起更有力的冲击。
基普里莫的半马纪录犹如一道曙光,照亮了人类对马拉松“破2”这一伟大目标的期待。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马的复杂性远远超过半马。它不仅考验选手的速度和耐力,更考验他们的策略制定、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全马成为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运动。
当然,即便基普里莫无法在伦敦甚至是短时间内达成“破2”,也并不重要。他与基普乔格等众多选手的勇敢探索和不懈努力,已经充分证明了人类在追求极限道路上的坚定决心和无限潜力。正如运动科学家罗塞洛所言:“当第一个‘破2’者诞生时,我们会发现,他不过是比所有人早一步抵达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