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周刊集群 > 内容详情

【运动周刊】2025年中国马拉松要从“量变”到“质变”

2025-03-22 09:31:01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伴随着2025年国内一众马拉松赛事相继鸣枪开赛,中国路跑产业正悄然迎来一场变革。

3月21日上午,中国田径协会在无锡召开的路跑工作会议释放了一系列重磅信号:2024年中国马拉松认证赛事中,完赛成绩突破3小时的跑者人数首次突破1.8万大关,这其中,国内跑者贡献了17552人的破三成绩,较上年统计的国内破三人数增长显著,折射出中国马拉松选手竞技水平的整体跃升。

不只“精英选手”增多了,“大众选手”也跑得更快了,2024年全国马拉松平均完赛成绩已压缩至4小时07分01秒,较2023年大幅提升5分钟,全民速度进阶的态势愈发鲜明。

马拉松赛事近年来在国内持续升温,越来越多城市在举办马拉松,越来越多人在跑马拉松。然而,规模的迅速扩张,往往意味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在近几年来,我们看到过很多马拉松赛事造就城市狂欢节的正面案例,就拿济南马拉松来说,从2023年赛事重启后,那条映射了济南“从古典到现代”的赛道,沿途充满了济南特色的赛道补给,还有激情四溢的跑者和热情好客的市民,跑者们跑得开心;市民们看得乐呵。但并非每场赛事都是如此,近两年来,我们也不时会听到“陪跑”“领物混乱”“选手不文明行为”等不和谐的声音。此外,随着马拉松跑者群体的扩大,武汉马拉松、无锡马拉松等热门赛事报名人数突破40万,兰州马拉松达30万,万里挑一的中签率,成为众多跑者们犯愁的事情,进而带来了屡禁不止的名额倒卖、替跑蹭跑等乱象。针对迅速发展的马拉松,在这次工作会议上,一系列规定的相继出台,马拉松的行业秩序无疑将迎来重大改变。

核心变革直指赛事认证体系方面。原田协B类赛事认证,将全国路跑赛事分为田协技术认证和属地技术认证,同时增设10公里田协认证级别,这一举措旨在引导赛事结构转型,避免部分赛事“为办而办”的现象,通过短程路跑减少对城市资源的挤占,同时降低大众参赛门槛,让赛事类型更加因地制宜,培育更广泛的路跑文化土壤。与之配套的“成绩库开放”政策,则打破赛事壁垒,凡符合丈量、计时及数据标准的赛事成绩均可入库,成为跑者报名其他赛事的通行凭证。

监管层面,《路跑赛事分级监管办法》首次明确2025年全国路跑赛事清单,据了解,1100余场赛事获准入资格,未纳入清单者原则上不得举办。这份“白名单”机制既是对赛事质量的严格把控,也是对行业泡沫的有效挤压。针对近年来出现在马拉松赛事的一系列乱象,新规更是祭出“组合拳”——《路跑赛事纪律规定》新增不文明行为处罚条款,明确要求赛事方制定《文明参赛承诺书》,将厕所配置等细节纳入办赛指南;针对名额分配,田协强制要求大众选手名额占比不低于80%,并严控赞助商名额转售,甚至联动公安部门打击替跑黑色产业链。

技术规则同步升级。《路跑赛事管理办法》修订案中,仅世界田联标牌赛事可邀请国际精英选手的条款,既是对赛事等级的权威界定,亦是对本土赛事盲目追求国际化的降温;而号码布设计标准的国际对标,则彰显行业向规范化迈进的决心。更值得关注的是,新规对赛事运营单位资质提出硬约束,联合体运营赛事的各方均需满足田协注册要求,专业事得由专业人来做,过去谁都想分上一杯羹,进而让赛事变得良莠不齐的现象,有望被大幅度改善。

从破三人数井喷到赛事结构重塑,中国马拉松正在经历从“量增”到“质变”的关键跃迁。当上万名跑者在赛道上突破个人极限,当新规为行业划出清晰边界,这场因速度与秩序共驱动的重大变革,或将开启中国路跑产业的新纪元。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李柏村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张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