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周刊集群 > 内容详情

【运动周刊】温网单打全军覆没 中国网球缘何患上草地“恐惧症”?

2025-07-05 09:22:46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日前,随着“独苗”王欣瑜止步温网第二轮,中国军团在此次温网单打赛场上全军覆灭。回溯过往,温网这块绿茵场,似乎从未成为中国选手的福地,究竟是何原因?值得深入探讨。

  相较于红土赛场上的诸多历史性时刻,中国选手在温网草地的表现始终难言出色。截至目前,中国球员在温网的单打历史最佳战绩,仍是2017年前郑洁闯入的四强,李娜也仅打进过八强。温网仿佛成了中国球员心头的一块“心魔”,让他们对这块场地莫名恐惧。

  就像本届温网,中国网球仅派出6人参赛,相较于去年参赛人数直接“腰斩”。即便这六人勇敢地站上赛场,似乎也难以克服内心的恐惧。除王欣瑜外,其余5人全部“一轮游”,就连状态正佳的郑钦文也未能幸免。

  为打破这一“草地魔咒”,中国网球一直在寻找能挑大梁的“苗子”,王欣瑜便被寄予厚望。本届温网,外界深知“草地”是中国选手的“短板”,但仍期待王欣瑜能完成逆袭。毕竟上赛季温网,她挑落美国名将佩古拉后闯入16强,经过一年的经验积累,突破的可能性似乎很大。

  首轮比赛,王欣瑜不负众望,状态极佳。她轰出6记ACE球,一发得分率高达73%,仅耗时85分钟便直落两盘,强势击败穆霍娃,成为中国球员晋级第二轮的“独苗”,外界对她的期待也随之水涨船高。

  然而,第二轮对阵世界排名第88位的森梅兹,形势却急转直下。森梅兹名气远低于王欣瑜,首轮比赛也是惊险晋级,从纸面实力看王欣瑜更胜一筹。但比赛发展却与预期背道而驰,两个关键双误葬送好局,王欣瑜最终未能摆脱“草地怪圈”。

  所谓“玄学”,或许还是因为修行不足。正如郑钦文所说:“小时候连真草皮都没踩过几回。”中国球员之所以走不出“草地怪圈”,主要原因是训练不够。国内网球场大多为硬地场,草地网球赛事奇缺、设施稀少,中国选手的草地训练与硬地训练相比,出现了严重“断档”。这不禁让人反思:中国选手真的打不好草地比赛吗?

  “草地是用来养牛的,不是用来打网球的。”若不说明出处,很难相信这句话出自曾经的温网女单冠军康奇塔·马丁内斯之口。她和中国选手一样,也曾对这块折磨人的“草地”心生反感与怀疑。

  关于如何征服“草地”,马丁内斯的经验或许能为中国网球破除魔咒带来启发。她认为,首先要从心理上克服恐惧,接受草地球场与其他球场的差异。毕竟,草地球场的特性决定了其比赛节奏和方式与其他场地不同,只有正视这种差异,才能更好地适应。

  其次,球员需要相应改变技战术打法。例如,在草地球速较快的情况下,要缩短挥拍幅度、降低重心,以更快速地做出反应和击球。同时,不能过度依赖上旋球,而应追求更直接有效的打法。

  此外,经验积累也至关重要。每年草地比赛机会有限,球员要抓住这三场草地比赛,从实战中不断改进打法、吸取经验。每一次比赛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只有不断总结反思,才能在有限的比赛中获得最大的提升。

  不管这些方法是否完全适用,马丁内斯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能为中国网球带来信心。即便没有草地成长的天然土壤,中国选手也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实现逆袭。未来,经过经验的不断累积,中国网球能否在温网赛场上打破“草地恐惧症”,创造新的辉煌,让我们拭目以待。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李伟强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张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