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周刊集群 > 内容详情

【成长周刊】七部门发文部署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 看各校如何解锁科技教育“新玩法”

2025-11-20 10:50:18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近日,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夯实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基础,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在科技创新教育的探索中,济南各校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课堂,转变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环境构建,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更点亮了孩子们的创新之光。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樊鹏莉

济南育才中学校园科技节上,学生们穿梭于各学科展区

  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技课程、活动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激发科技兴趣、学习科学方法、培育科学精神,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让科技教育更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

  日前,济南市六里山小学充分盘活校门口小香山生态资源,以“秋染香山藏智趣,诗传雅韵融新声”为主题,精心策划了一场集科创体验、传统文化浸润于一体的特色活动。学校不仅将“课堂”搬进自然,更联动家长积极配合,让熟悉的小香山从“赏秋地”,变成了孩子们眼中探科学、品诗词的“活课堂”。

  活动伊始,“智创科普基地”揭牌仪式率先拉开序幕,为后续科创探秋筑牢基础。在学校精心设计的“小香山科技探秋之旅”中,各年级活动环节亮点十足。

  一年级围绕“香山寻秋,智启诗趣”开展,引导孩子用镜头捕捉红叶、银杏,在秋景中迸发诗词灵感;四年级“光影织诗,智探秋境”环节,搭建专属光影场景,孩子们用手影、投影拼接秋景元素,创意诠释“秋日私语”;六年级“秋观万物,科技探源”活动,孩子们通过放大镜、观察手册等科普工具记录树叶变黄、果实成熟的过程,共同探究背后的科学原理。小香山的每一处秋景,都成了学校“行走科学课”的生动教材。济南市六里山小学以小香山为依托,用创新思路打破传统课堂边界,在家长配合与社会支持下,充分发挥“香山韵·六里情”全环境立德树人教联体的作用,让素质教育变得可触可感,不仅让孩子们在玩中长见识,更彰显了学校“因地制宜、特色育人”的鲜明底色。

  今年10月底,济南市大明湖小学以“智启古城,湖韵新生”为主题,开启了一场融合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的科技盛宴。

  一、二年级的小同学们用画笔、彩泥、纸雕等形式,勾勒出“未来济南古城”的童趣模样。围绕“济南古城百业”,三年级同学通过海报和简易模型展开探究。A3纸大小的海报详细解析泉水在豆腐凝固中的作用,纸板制作的豆腐坊、中药铺模型标注着传统工艺的科学原理,更有同学现场讲解平阴玫瑰、长清丹参等本地药材的储存知识,让大家读懂古城产业里的科学密码。四年级同学结合济南“依山傍水”的传统布局,在模型中融入现代绿色建筑、地下步道、太阳能路灯和泉水净化系统,展现“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未来古城形态。

  五年级的“非遗科技摊位”人气爆棚。传统济南剪纸(趵突泉、荷花图案)加入LED灯串变成“发光剪纸”,搭配磁性贴成为“可拼接剪纸”;同学们不仅展示作品,还现场演示剪纸图案的电脑设计步骤,邀请其他年级同学体验互动,让非遗在科技助力下焕发新活力。六年级同学以“模型+调研报告+科学方案”呈现成果。古桥模型分析承重、抗洪原理,附带“古桥保护与修复”加固示意图;泉水生态保护模型搭配雨水过滤装置,调研报告里的文字说明、手绘图解,以及科学方案中标注的材料与步骤,都展现出同学们对古城保护的深入思考与可操作性创意。

  打破学科壁垒重塑教学生态

  《意见》强调,要建设开放融合的课程生态和教学方式。以学科融合重塑课程教学生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10月28日,济南育才中学举行以“智汇育才,创享未来”为主题的2025年校园科技节。

  学校操场上的科技游园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同学们手持“科技护照”,穿梭于各学科展区,认真体验每一个项目。物理学科展区的“水火箭”“等离子炮”、生物学科展区的“肾单位模型”“DNA双螺旋”、数学学科展区的“勾股定理演示器”“万花筒”、地理学科展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历史学科展区的“凤冠霞帔复原模型”、信息技术学科展区的“生物进化模拟器”“AI视频”等编程作品……展示作品的同学们自信讲解创作理念与科学原理,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

  济南市历下区燕山小学以“雏燕启航”育人体系为主线,深耕科学教育、搭建航天实践平台的探索之路。燕山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高红燕指出,学校构建了“精神引领—课程进阶—全景评价—协同赋能”的科学育人新格局:以“航天精神”铸魂,锚定学生“问天之心、探天之智、创天之能、铸天之魂”的成长维度,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融入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用“三航课程”奠基,让每一个孩子的努力都被看见,每一次进步都被珍藏,真正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让每一个小“雏燕”从小学会用科学家的思想发现问题,并能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教学评”一致性在教学中落地生根,解决实现了学校从终结性评价到过程性激励的科学评价转变,培养学生“爱探索、善质疑、能创新、志报国”的科学家精神。

  学校通过“基础普及—特长培养—精英选拔”的完整链条,助力学生提升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近年来,师生在全国多项科技赛事中屡创佳绩。

  家校携手构建育人闭环

  《意见》提到,要推进高质高效的师资建设和家校社协同。依托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共建区域科技教育中心。调动家长参与科技教育的积极性,能更好构建“校内精准教学+校外多元拓展”的科技育人闭环。

  近日,历城二中教育集团明睿小学第六届科技节启幕。本届科技节以“探索·创新·梦想”为主题,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山东省航空航天学会等权威机构助阵,科技元素“拉满”。学校还以“家长颁奖、学生开讲、模型飞天”等创新环节,打造了一场全员参与、热气腾腾的科创嘉年华。

  开幕式上,来自航空工业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的嘉宾付启航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题为《爱祖国爱航空共筑航空强国梦》的精彩科普讲座。从“中国航空之父”冯如的凌云壮志,到C919大飞机的翱翔蓝天,生动的故事与丰富的影像,将“航空强国”的种子深深植入了孩子们的心中。

  讲座后,学生们在专家指导下亲手制作航空模型,并集体前往操场进行试飞。当一架架模型飞机迎着阳光腾空而起,操场瞬间化作欢乐的海洋,欢呼声、惊叹声此起彼伏,科技的梦想随着飞机一同翱翔。

  将现场气氛推向顶峰的,是师生共同呈现的“科学魔法秀”和紧随其后的无人机足球对抗表演。在手上“玩火”却不受丝毫伤害,这神奇的一幕让台下的学生们争先恐后去亲自体验。无人机足球对抗赛是科技与体育结合的奇妙景象。加装了防护圈的无人机化身为灵活的“空中足球运动员”,在特定空域内飞速穿梭、激烈攻防。孩子们屏息凝神,看着“球员”们拦截、射门。这场别开生面的空中竞技,不仅炫酷十足,更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了无人机技术的应用之广和团队协作的魅力。

  在备受瞩目的“创新少年培育工程”颁奖环节,10位在国家级、省级科技竞赛中屡获佳绩的“创新少年”光荣登台。而为他们颁发荣誉证书的,正是他们最亲爱的父母。这一精心设计的环节,让荣耀在亲情间传递,深刻诠释了“家校共育,同心同行”的教育理念。

  来自稼轩学校的姚洛舒、振声学校的姚舜今等优秀毕业生重返母校,向学弟学妹们分享了自己的科技成长故事。历城区少年科学院小院士李昱晓的父亲李兴中作为家长代表,分享了题为《从“屏幕禁令”到“主动探索”》的家庭教育心得。他讲述如何通过“动手游戏”“物理实验箱”等替代体验,成功将孩子对电子屏幕的依赖,转化为对数学、编程和阅读的浓厚兴趣,为在座家长提供了极具借鉴意义的“育儿良方”。

  据了解,明睿小学的本届科技节将持续四个月,从编程、机器人到水火箭,30余个科技项目将陆续展开,也是该校“德育为魂、科学为基、AI为翼、全域融合”育人生态的生动体现。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张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