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豹评 > 内容详情

“石老人”坍塌,带给我们什么警示

2022-10-05 11:45:08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10月3日一早,青岛知名景点、地标性景观之一的“石老人”在风雨中遭受破坏的消息刷屏。有记者在石老人浴场看到,“石老人”的上半部分已经缺失了,“头”和“胳膊”都已经不见。青岛市海洋发展局相关工作人员确认,“石老人”于3日凌晨4时坍塌。

640.png?x-oss-process=style/w10

惋惜之余,关于要不要修复“石老人”,各方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礁石受到常年风化和海水侵蚀,坍塌属于自然现象,也没什么办法;也有人认为,“石老人”承载着青岛人和游客们多年来的情感记忆,已经成为青岛的城市地标,值得修复和保护。

目前,有关部门已对“石老人”海蚀柱采取了临时性保护措施,具体修复方案正在抓紧论证,但在礁石修复这块,的确还存在一定的技术困难。

640.jpg?x-oss-process=style/w10

网友上传的石老人坍塌前后对比图

对于自然现象的存续,到底是应该人为保护还是顺其自然?其实两种观点各自有其能支撑的理由。不同于之前距今900多年的万安桥失火,很多人都坚持应该修复和加强保护,因为万安桥本身就是人为筑造的建筑物,且具有实用功能。而“石老人”本身就美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如若人为修复,可能还少了几分味道。始于自然,归于自然,似乎是其很正常的结局。

不过,“石老人”多年来在人们心中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一段共同的情感记忆,比普通的礁石还多了一层文化地标的存在意义。

倒不如说这件事提醒了我们:一些与我们有共同记忆的事或物,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存在,也会有消逝的时候,因此,在它们还在的时候要好好珍惜。

640 (1).png?x-oss-process=style/w10

如果不是这次的新闻,相信很多人并不知道“石老人”也会坍塌。毕竟,发现于康熙三十一年的“石老人”已经安然无恙地伫立多年,而实际上,这样的海蚀柱景观在受到常年风化和海水侵蚀后,其内部会自然形成一些裂隙,裂隙中的海水在热胀冷缩的影响下,体积变化,就会对岩石形成挤压,使裂缝逐渐增大、增多,久而久之就会有小的石块脱落。

640 (1).jpg?x-oss-process=style/w10

夕阳西下,晚霞染彩了西面的天空与海面。新华网发(董志刚 摄)

至少在这件事之后,我们应当认识到礁石类景观其实是很脆弱的。专家早有建议,“石老人”岩体上应严禁游人攀登,以防止损伤表面相对完整的状态。比如像2009年三名小伙爬到“石老人”海蚀柱顶拍照这样的事,绝不应该再发生了。虽然不能抵挡自然消逝,但至少不要加速它的离去。

对于这些流逝中的景观,或许我们更该思考的是在它们仅存的时间里,如何才能更好地欣赏他们。有网友提议可以学习塞尔维亚对于自然景观的一些做法,即在残缺的遗迹旁边树立一块玻璃,在玻璃上勾勒出它本来的样子,人们透过这块玻璃既可以看到遗迹的现状,又可以看到它原来的样子,感受时间的自然流逝。

640 (2).jpg?x-oss-process=style/w10

塞尔维亚的一处遗迹,通过旁边的玻璃可以看到它原本的样子。

作为海蚀柱,“石老人”总有垮塌的一天,只是或早或晚的问题。它的坍塌可能带来更多的还是精神方面的影响,让很多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儿时记忆的逝去和海枯石烂的历史过程。世事变幻不过寻常,珍惜当下每一天。

 

来源 光明日报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