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豹评 > 内容详情

妈妈带2岁儿子进女厕,争议何在?

2022-11-04 09:59:50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近日,福建泉州一宝妈独自带2岁儿子去逛商场,期间身体不适,怕孩子独自在厕所外不安全,就带他去了女厕。卫生间都是独立的隔间,她就让孩子站到隔间里,之后却被骂没素质。她称自己心里无奈又气愤:“难道做得不对吗?”吐槽视频发出后,受到网络热议,有人认为独自带娃,又没有第三性别洗手间,确实不方便,情急下可以理解;有人认为别人的包容是别人大度,不能把别人的忍让当成理所应当的事。

站在孩子妈妈的角度看,把2岁的孩子独自留在厕所外,无疑让人很担心。把孩子带进女厕,可能也是迫于情势的无奈之举。而且,女厕内都是独立隔间。在一些人眼中,2岁孩子也没有什么性别意识,所以能够理解和体谅孩子妈妈的这种做法。当然,这位妈妈也要看到,人们的隐私和边界意识比较强,现场迫不得已这么做时,也要给那些造成不适的人表示歉意,尽量减少对他人的打扰。

有些人担心:如果孩子年纪大一些,对性别具有一定的认知,在厕所里东张西望,调皮捣蛋,那么如厕的人,就会觉着隐私被窥探和冒犯。如果家长缺乏隐私保护意识,不把别人的感受放在眼里,除了给其他人增添不便外,也不利于培养孩子正确的性别意识。

通过这起事件,要看到独自带孩子出门的家长身上的负担和压力,不管育儿主体是父亲还是母亲,在带异性孩童出门时,都可能遭遇这类困难情形,为孩子的安全问题发愁担忧。

通过设置亲子卫生间、第三卫生间,既能避免给其他如厕者带来尴尬、紧张,也可以让育儿人士感到被呵护和善待,让出行变得更加舒适和安心。而建立生育友好型、儿童友好型社会,不仅要解决基础设施不健全的问题,还要唤醒社会的同理心,看到家长和孩子在外出活动中可能遭遇的不便,聆听他们的需求和心声。

2016年底,住建部修订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要求,城市中的一类固定式公共厕所,二级及以上医院的公共厕所,商业区、重要公共设施及重要交通客运设施区域的活动式公共厕所,均应设置“第三卫生间”。从受益群体来说,第三卫生间不仅给育儿家庭提供了便利,其他行为障碍或行动不能自理的人也能从中感受到友好。当然,不论残疾人卫生间、亲子卫生间还是母婴室,设施与功能有所不同,适用人群也有所区别,应当予以明确标识,引导不同群体视情况合理高效使用,避免功能混乱。

具体到儿童权益和城市规划建设的适儿化,在《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国家有关部门提出,要引入“1米高度看城市”儿童视角,推进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并建设适合儿童的服务设施和标识标牌系统,推动公共场所建设母婴室、儿童厕位及洗手池、儿童休息活动区等。在推动第三卫生间成为城市“标配”设施的过程中,可以更加细致体贴,彰显出人文关怀,体现出亲子性,比如采用更适合儿童的马桶,设计洗手台时,其高度要便于孩子使用。

此事也启发人们,在合适的年龄,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理能力,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希望各地能够尽快完善相关基础设施,使儿童出行更加便捷和省心。(白毅鹏)

 

来源 中青评论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