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豹评 > 内容详情

囤药焦虑“囤”的是啥 

2022-12-11 10:04:39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这两天所谓的“新冠吃药顺序图”“囤药清单”刷屏朋友圈,如此天天被“洗脑”,顿时购药需求猛增,很多人跟风抢购连花清瘟胶囊等对症药品。一时间,“囤药焦虑”弥漫开来,不少药店的相关药品被抢购一空。

诚然,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流感病毒再加上新冠病毒,两者叠加传播的风险变大。当下新冠病毒变种奥密克戎虽然致病力下降,但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阳”了怎么办?居家治疗期间如何科学合理用药?这些问题困扰着每一个人。

不得不说,家庭常备一些像退烧药、感冒药等基本药物,很有必要。毕竟防患于未然,“家中有药,心中不慌”!所以很多人跟风大规模备药、囤药,甚至连呼吸机、制氧机、血氧仪这类医疗器械也被列入囤货清单。

一些经营者正是看透了人们的心理,于是乎,借机炒作、哄抬价格,像连花清瘟这样的药连续爆出缺货涨价的消息。

对此,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从多个电商平台提取多家药房9月以来连花清瘟销售数据,并组织相关省份市场监管部门核查进货台账。对于初步发现涉嫌哄抬价格的线上药房,已转相关省份市场监管部门立案查处。

9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涉疫物资价格和竞争秩序提醒告诫书》,对涉疫物资生产经营者划出“九不得”红线。坚决杜绝网络平台发“疫情财”,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还发布关于规范涉疫物资网络交易秩序的工作提示,要求严格落实“八个责任”,确保依法合规经营。

澎湃新闻社论一针见血地指出:希望商家不要搞“小动作”“擦边球”,搞搭售,搞价外加价,搞以变相涨价为目的的“药品大礼包”。战疫三年以来,职能部门对于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的违法行为是从不手软的,发疫情财最终是没好下场的。

同时,为助力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连日来多场发布会,从各个层面保障群众基本购药需求。要求各地药店要正常运营,不得随意关停。不得限制群众线上线下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处方药物。

回过头来,再看看这些所谓的“新冠吃药顺序图”“囤药清单”,真的有点可笑。相关专家已明确辟谣:目前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症状多有不同,治疗新冠病毒没有一个绝对、完整的吃药顺序。

跟风囤药防新冠,只会导致浪费和滥用风险。正如正观快评所言:此次出现的囤药现象,和以前出现的抢购食盐、板蓝根等一样,均属部分民众被社会情绪裹挟所导致的不明智举措。

综合来看,过度囤药,真没必要!钱江晚报评论表示:优化并不意味着放开,更不意味着医疗系统放弃救治,哪怕你万一感染,政府和全社会也不会弃之不理。简言之,面对病毒,你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但是话说回来,一遇上点事,公众都热衷“囤货”,那么,他们到底“囤”的是啥?说白了,就是为“囤”个安全感。北京商报评论点到了实质:囤药、备药现象的背后,也是对精准防疫的提醒,即要强化对病毒变异的认知,最大限度地保护重点人群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用权威用药指南引导按需购药,新京报评论指出,相关各方需加大宣传科学的防疫知识,做好相关用药指南的科普,尽快让人们的生活回归理性、恢复正常。

理性适量购买,切勿盲目跟风“囤药”。东方快评认为,政府应全力确保供应链畅通无阻,发挥市场调节机制,以增加供给来平抑价格,让民众不再担忧商品匮乏,也就无需再去抢购了。

“囤药焦虑”也是一面镜子。江东时评认为,疫情在发展中变化,越是在特殊时期,越要有条不紊,在科学调整防控政策的同时,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让群众有更多的确定性和安全感,为合力抗击疫情创造有利条件。

多措并举纾解“囤药”焦虑。湖北日报评论指出,稳药品价格,稳的是防疫大局;保药品供应,保的是防疫信心。充足的货源、稳定的药价,是和疫情作斗争的重要保障。对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重拳出击,维护的是市场秩序,更是保民生、稳民心。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平时一定要科学佩戴口罩、积极接种疫苗。就像医学专家所说的,比起囤药带来的所谓安全感,保护自我健康更重要的是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潘愈)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