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豹评 > 内容详情

英雄本色,无关发色

2023-01-13 09:53:59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解词人 刘东宁

字里有料

染红发、红袜子、红内衣、有文身……近日,在江苏无锡勇救落水者的冯先生因独特的造型和气质引发网友关注。有网友认为,他染发、文身,与传统见义勇为的英雄形象不一样。也有网友表示,染发、文身是个人爱好,对救人英雄应该敬佩,而不是诋毁。

网友热议

英雄该是什么样子?

”我们要做的就是摘下‘有色眼镜’,为每一次凡人善举拍手称赞,为每一次英雄行径加油鼓劲。”

全媒全解

英雄本色,无关发色

近日,来自广西防城港东兴市江平镇的冯先生因勇救落水者而引发关注,有网友认为其染发、文身等独特造型和气质“不像英雄”。

在这些网友眼里,见义勇为的英雄,就应该像样板戏中那些“高大上”的英雄那样气宇轩昂,相貌堂堂,“两手一叉,指挥大家”或者“站在高坡上,挥手指方向”,而染发、文身,则更像个社会混混,与传统见义勇为的英雄人设相距甚远。这实际上是一些网友对英雄人物的脸谱化倾向。

其实,像不像英雄,主要看行动,而不是看穿衣打扮。事发时气温只有四五度,在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新桥镇南桥附近,冯先生跟两个朋友打算去街上吃东西,突然听到有人大喊落水了,落水者离岸边三四米,不停地在水里挣扎,已经叫不出声了,冯先生本能地脱衣下水救人,成功把落水者拖上岸。

这是冯先生人生中第一次挽救他人的生命,对他来说,不过就是举手之劳而已,但就是他的这一“举手之劳”,却让他成了一名不折不扣的救人英雄。

染红发、穿红袜子红内衣、文身,不过是冯先生的个人爱好,他“就是喜欢红色而已”,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人喜欢红色,有人钟情黑色,在不影响他人生活的情况下,穿搭这块,个人喜欢就好,与他人无关。

像不像英雄,不但与穿衣打扮无关,也与个人身份无关。网友“小猪乙”就深有感触地说:“一个流浪者提醒我看好孩子,不要上冰,说河面上的冰还没冻结实。我认为这个流浪者就是英雄。”

至于什么是英雄,人民日报曾这样解释:“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而现在,部分人却非要把英雄二字也拆分个三六九等。那究竟是要有多传统的外形,还是多挺拔的身姿才配得上英雄二字呢?当人们把自己看世界的眼光强加在别人身上,这体现的是一种一元格局,是价值霸权,是不包容、不接纳的固步自封。

以一概全本身就是错误的想法,一个人的审美倾向与穿衣打扮本身就不能作为评判一个人的标准。或许在我们所熟知的电影动画里,英雄永远出场带风,手拿着武器,露出帅气的神情。但就像光环效应所指出的:人们常会对一件事物做出“好”或“坏”的最初印象,然后照着最初印象评判事物。我们的行为总是受限于我们所谓的“经验”,而这样的“经验”在某些时刻却可能带来误解,甚至是污名。

面对“英雄画像”的讨论,红网·红辣椒评论指出,染发和文身是成年人的自由选择,任何人不应对此抱有偏见。如果外在形象等同于内在品质的话,自古也不会有衣冠禽兽了。如果因为冯先生染发、文身,就认为他“不像英雄”,甚至否定他的救人壮举。以貌取人,对英雄人物脸谱化,会让真正的救人英雄寒心。

而英雄是会长时间努力自修的人,是惯有的心存善良的人,是遇见危险挺身而出的人,是路见不平一声吼的人。其实,从来就没有什么英雄,有的只是像冯先生一样挺身而出的平凡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像英雄”的冯先生,其实是一个值得大家学习的大大的英雄。

天府评论亦表示,如果社会上每个人都追求同质化,而忽略了个体的差异,便以此来打击个体,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一个稳定但僵化的存在。冯先生如今做出了自己心中正义的选择,而部分人却把目光聚焦在了“染红发、红袜子、红内衣、有文身”上面,以自己对于所谓“社会人”印象来强行“定义”冯先生本人及其所作所为,并因此告诫别人别学别这么做,这无疑落入了以貌取人、刻板偏见的陷阱。而倘若人们都习惯于戴着有色眼镜看人,那么这个社会上有个性的英雄可能会越来越少。

曾经有位画家画了幅犀牛作画的场景,犀牛因为在两眼之间长了角因此看出去的风景全都如出一辙带着角。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头犀牛,永远带着自己的角去看世界,我们每个人都容易关注眼前的风景而忽略更多的风景。但我们还是应当努力学会打破这种刻板印象带给我们的影响,拒绝做一只“带着角的犀牛”以更多元的视角去看待世界。同时,就像那句歌词一样,“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做自己生命中的侠客吧,抛开偏见与标签,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英雄不需要涂脂抹粉,染发文身纯属个人爱好追求,本就不该成为定义一个人的负面滤镜。一个正直灵魂的光芒,亦不会被非主流皮囊的装扮所遮掩,我们不需要传统见义勇为的老实人刻板印象,我们只需要一个个危险来临前冲锋在前、守望相助的身影。每一个人的爱好取舍,只要没有损害到周围大众的利益,就理应被尊重理解和接纳;每一个临危挺身而出救人的好人,他就是英雄。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