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豹评 > 内容详情

囤药的终于慌了

2023-01-13 10:04:43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邹通

就在半个月前,囤药之风盛行。各种药品难求的景象,在全国各地“同步上演”。然而如今,风向又有了变化,囤的药不“香”了,商家开始甩卖出货,却也少有人在意。一场贩卖焦虑的大戏过后,曾经的紧俏物资,现在“烂大街”,令人唏嘘不已。囤积居奇,趁火打劫,这种现象见一次不足为奇,而在近期频频出现,就耐人寻味了。

囤药也烦恼

2022年最后一天,一张关于“XBB1.5毒株在美国登顶,大家要囤点蒙脱石散、整肠生、诺氟沙星”的截图在微信朋友圈流传。2023年1月2日,北京、上海、深圳的多家药房均表示蒙脱石散售罄,线上配送也处于断货状态。这样一张不知发布者背景的图片,一夜之间让蒙脱石散脱销,再次折射出公众的“囤药焦虑”。

此外,多个城市近日出现“求购丙种球蛋白热”的新闻又上热搜。有些市民把丙种球蛋白当成新冠的救命药疯狂抢购,导致这种药品的需求量激增。

就在去年底,抗原也一度成为紧俏商品。回顾此类囤药事件,人们犹如惊弓之鸟,只要听说某种药物有助于预防、缓解、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就会掀起一批又一批的抢购风潮。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先买了再说。

与此类似的,还有血氧仪、吸氧机等等,凡是与医疗、呼吸有关的产品,都有“一夜爆红”的机会。能不能走红,全看有没有“推手”。这种现象见一次不足为奇,而在近期频频出现,就耐人寻味了。

有分析指出,恐惧似乎与生俱来带着一种说服力,在这种心理状态的支配下,情绪代替理智、行动领先思考的现象完全是可以预见的。就疫情而言,恐惧首先来自于对病毒的未知。但是,因信息传播无序造成的恐慌是务必要予以避免的。由此产生的不理智消费——盐、鸡蛋和板蓝根经常得到这种“待遇”——无可否认,类似情况伴随着网络空间的日益开放而愈发严峻。

也有分析认为,“囤药焦虑”是一面镜子。一方面,它映照出老百姓面对疫情的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这种焦虑必须直视,不能忽视更不能漠视。为了应对此次新冠病毒感染高峰,全国医疗卫生系统严阵以待,但是给人的感觉还是猝不及防。有过买不到药的经历,短时间内会让人们心理脆弱,经不起风吹草动。在这样的背景下,权威的语气加上预言式警告,这类谣言就格外容易捕获人心。另一方面,它也照出了突发事件或紧急状态下的“羊群效应”,即因为从众心理,很多人会不自觉加入抢购大军,盲目跟风。

终究砸手里

囤药是可以适当缓解焦虑,但这种做法真的有必要吗?并不好说。医学界人士指出,没有证据表明XBB1.5毒株会引发更严重的腹泻,不过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本就是新冠感染的症状之一。医生提醒,到处断货炒成高价的蒙脱石散,本质是一种物理性止泻粉末,对腹泻有收敛作用,但不易排出,过量服用可能便秘。更重要的是,如果只是单纯大便次数过多,并不必须使用止泻药,反而应注意是否因腹泻过于严重出现全身无力、虚脱等症状,若有即已出现电解质紊乱需要及时就医。而诺氟沙星可治疗细菌引起的腹泻,但对病毒引发的腹泻没有作用;且诺氟沙星会阻碍骨骼成长与发育,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禁止服用。至于电解质,腹泻时确实需要补充,但补充的途径很多,如紫菜、菠菜等含钾的食物或淡盐水。有医学专家指出,电解质功能性饮料可能为改善口感等而添加过量葡萄糖与添加剂,导致液体的渗透压过高,而腹泻的情况下饮用高渗饮料甚至会加重肠道黏膜的渗出,进而加重病情。

丙种球蛋白也是如此,据悉,丙种球蛋白又叫免疫球蛋白,一般用来治疗原发性免疫球蛋白G缺乏症、继发性免疫球蛋白G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1月10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冠感染中医药专家访谈会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临床救治组专家、广东省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郭建文表示,截至目前,丙种球蛋白治疗新冠重症患者没有循证医学证据,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欧美及我国指南均没有推荐使用。希望各位市民不要争抢、囤购没有确切疗效的免疫球蛋白。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风向”也已经有了转变。就拿曾经是抢手货的抗原来说,它在2023年的元旦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为的不是它多么紧俏,而是它“太好买”了。“亏本处理,求求大家快收了吧,现货秒发!”“我不要了,烂大街了,现在看到这个东西就头疼!”半个月前还全网断货、一个难求的新冠抗原检测试剂在近日迎来变化,商家开始甩卖出货了。

有分析认为,抗原价格骤增骤降从来不是难以预料的事情,尚处卖方市场的各种胶囊、片剂、仪器都要走出这条轨迹。

给焦虑“开方”

囤药可解一时焦虑,但随之而来的,也有“砸在手里”的烦恼。而无论是买不到药的焦虑,还是药太多面临过期的烦恼,本都不应该出现。在如今这个时期,一些别有用心、囤积居奇的“精明人”在抗疫物资的买卖中影响极坏。无论是自己显摆炫耀,还是当“倒爷”、做“黄牛”,他们都刺激了防疫物资的价格在短时间内飞涨,毫无疑问地干扰甚至妨害了全民抗疫的大局。这种情况必须要警惕,也必须要整治。

对于缓解“囤药焦虑”这一症状,有分析指出,需要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不少人对一些似是而非的信息,选择了“宁可信其有”,毕竟“手中有药,心中不慌”。要最大程度消除公众的囤药焦虑,药品保供必须做好预案。“乙类乙管”总体方案中明确要求做好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中药、对症治疗药物等的准备。要打破药品短缺困境,必须提前做好准备,稳定药品价格,不断完善药品保障机制,按照市场需求及时调控药品生产供应。市民在需要药的时候买得到、用得对,才会对药品供应和储备有信心。

此外,一些地方的做法也值得借鉴。日前,贵州省黔东南州的从江县、黄平县已相继发出倡议书,号召社会家庭回赠治疗新冠疾病余药。从江县倡议书写道:“当前,我县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农村群众新冠疾病治疗药品需求量激增。在这共克时艰的关键时刻,现号召全县各社会家庭或个人积极响应号召,踊跃回赠家中余药,切实帮助全县同胞特别是农村群众共同应对新冠病毒疫情。回赠药品以退烧类的药品为主,止咳、抗病毒等其他类型药品也可回赠。”

就个人而言,也要正视“囤药焦虑”的危险性。备药本身无可非议,有备才能无患,但再多的药也经不起囤积居奇。对于个人来说,适当准备药物即可,不需要过度囤药。不妨冷静一些,理智看待疫情发展和用药需求,每个人都不被囤药裹挟,才能人人有药可用。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