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邹通
找工作被“背景调查”了吗?这是求职者们近期常遇到的话题。何为“背景调查”?顾名思义,就是在招聘市场中,用来核实应聘者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技能水平等信息的一种方式,可以帮助企业筛选出合适的候选人。然而此种方式在使用过程中,也浮现出诸多问题,第三方调查机构更是借此“野蛮生长”,各种违法行为频现。用人单位调查求职者背景的边界在哪里?值得深思。
背景调查乱象多
小李大学毕业后曾在成都一家体育产业公司工作两年,辞职后,他进入招聘市场希望寻求一份新工作。在得到一家同样经营体育产业的公司面试邀请时,对方要求对小李进行“背景调查”,并希望小李在“授权书”上签字。“考虑到涉及一些个人信息和隐私,我没签字。”决定放弃面试机会的小李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记者梳理发现,在求职过程中,企业对求职者进行背景调查的现象并不少见。所谓背景调查,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历和学位。通过教育部学历认证中心、国内外学校档案馆,对候选人教育背景的核实,真正做到择优而取;工作履历。以行业、职位划分为基础,全面覆盖的科学访谈模型,帮助雇主筛选合适的候选人;工作表现。通过以往直属领导、同事、HR直接或间接访谈,获取候选人担任某一职位的一组标准化的评判结果,用以判断其是否能够称职;征信问题。通过对接金融管理机构数据,查询候选人有无网贷违规行为及处罚记录,及时发现候选人的潜在信用风险;商业利益冲突。通过官方系统查询,核实候选人是否担任其他公司法人、股东、董事、高管等。此外,还有一些不良记录、薪酬等方面的调查。
通过梳理媒体报道不难发现,许多企业调查求职者背景的案例中,存在随意收集和过度使用个人信息等情况,有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之嫌。据《工人日报》报道,董兴还没办完离职手续,“新东家”便向“老东家”打听他的薪资水平。后来,“老东家”在劳动合同期满后未续约,“新东家”以虚报薪资水平为由拒绝录用。跳槽碰壁的董兴,以“新东家”某银行沈阳分行侵犯个人隐私为由,申请劳动仲裁。8月30日,董兴收到仲裁通知,因不存在劳动关系、已在相关背景调查同意书上签字等原因,他的仲裁申请被驳回。
调查内容的边界在哪
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不过一些用人单位在开展背景调查时,未遵循这些原则,甚至逾越法律“红线”。尤其是背景调查需求增多的当下,第三方调查机构也应运而生,但这些机构的运营资质存疑,且调查权限的边界存在争议。
上述报道中,有一案例引发关注。李舒(化名)应聘某公司销售部经理一职时,该公司在背景调查时了解到她曾做过胃部切除手术,拒与其签合同,同时又未对其个人信息加以保密,致使信息泄露。由于李舒手术与工作岗位并无关联,其诉讼主张获得了法院的支持。
有分析指出,该案中,李舒之所以胜诉,是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敏感个人信息包括生物识别、宗教信仰、特定身份、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信息,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个人信息处理者方可处理敏感个人信息。
有法律界人士分析称,企业方应合理设置调查内容,且这些内容应与履行劳动合同直接相关。向求职者征求意见时,不能笼统询问,应逐一告知需要调查的信息,并请求职者确认。
对于招聘背景调查的乱象,有专家建议,劳动行政部门应对背景调查加以制度性安排和规范。首先,要征求求职者书面授权,在不侵犯人身及财产安全、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开展调查。其次,应针对岗位和工作要求进行合理性调查。第三,对于获取的个人信息,只能用来判断劳动者是否满足入职条件,不得他用或泄露。
豹评:
莫让“越界调查”寒了求职者的心
长期以来,求职者在招聘市场中一直处于相对弱势的情况,由于求职心切,往往对于用人单位的各种要求一再顺从。这也导致某些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对于求职者的背景调查可以肆无忌惮,一再扩大范围。
面对用人单位的背景调查,小李说出了“不”字,而李舒则用法律的武器维护了自身合法权利。这给用人单位一个教训的同时,也给求职者带来启示,面对不合理的要求要敢于说“不”,这样一来,用人单位才不会轻易越界。
不可否认,背景调查确实可以核实求职者提供的信息,避免欺诈和虚假陈述。这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个虚假的简历或求职信息可能会给用人单位带来损失。但这并不代表用人单位可以借调查之名,肆无忌惮地获取求职者的信息。毕竟背景调查可能涉及到个人隐私的侵犯,在调查过程中,用人单位可能会收集和处理一些个人敏感信息,如医疗记录、家庭背景等。这些信息可能会被滥用,给求职者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损失。
此外,背景调查还可能存在数据准确性和公正性问题。由于调查手段和方法的限制,或者由于信息的不完整或失真,背景调查的结果可能并不准确。这可能会给用人单位带来错误的判断,甚至可能导致求职者被错误地拒绝或录用。
因此,虽然求职者背景调查在某些方面是合理的,但用人单位在进行背景调查时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不能侵犯个人隐私、违反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避免滥用和歧视。同时,用人单位应该制定合理的背景调查政策和程序,明确调查的范围和目的,确保调查的公正性和准确性。莫让“越界调查”寒了求职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