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国内 > 内容详情

大学开门办学备受公众期待 规范管理考验现代治理水平

2024-01-11 09:28:04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舒 实习生 孙俪月 王琳

不少大学生赞成校园开放,但也认为开放应当适度

寒假将至,随着北京高校陆续面向社会开放校园,高校是否应该向社会公众开放引发了广泛讨论。学校的情况各有不同,公众期待“双向奔赴”,多群体发声,共同寻找大学开放的“最佳本地方案”,更是对高校现代治理水平的进一步考验。

大学的开放,考验着学校现代管理水平

学生:期待“双向奔赴”,心中也有隐忧

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的学生小焦告诉记者,最近关于开放校园的话题热度很高,她也一直在关注,“我觉得对公众开放没什么问题,高校的资源相对比较集中和丰富,开放可以提高这些资源的利用率。”不过,她同时建议,开放需要适度,“例如规定好时间,选在周末或晚上,或是限流。因为如果访客太多,可能会影响到我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山东师范大学大二学生小宋说:“我曾经去过清华,也去过武大,享受过大学校园开放带来的社会福利,因此也能体会校外人员想进来看看的心情。”他认为,校园开放有利于高校之间的相互交流,也让更多人享受到高校的优渥资源。

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23级的学生小李告诉记者,去年新生开学,家长可以陪同学生一起进校,这也是最近几年以来的头一次。当时爸妈、弟弟妹妹和姑姑家一行七人,凌晨4点就从老家出发,浩浩荡荡地来送他入学。进了学校后,弟弟妹妹又新奇又兴奋,参观完学校后,还和家人们在食堂一起吃了饭,那个场景让他至今记忆犹新。小李认为学校开放后,能让市民们感受到大学的文化氛围,也让校园内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济南大学2021级的学生小丁则对校园开放提出了自己的担心,“我觉得开放后可能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例如游客拍照打卡会不会影响到正常教学,会不会有个别不法分子浑水摸鱼进来小偷小摸,或是在校园内出现一些不文明行为。”

市民:渴望“没有围墙”感受大学氛围

住在历城区七里堡附近的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在三四年前,山东大学对外开放时,我几乎每天早上都去山大洪楼校区晨练。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夏天的校园内绿树成荫,非常凉快,在操场晨跑完还可以逛逛校园,感受年轻学子们蓬勃的朝气,百年老校的氛围很好。”李女士回忆,周末时,女儿会跟着她一起在山大校园内玩耍,“当时也是想让孩子多感受一下高校的氛围,把山大作为一个奋斗目标,从而鼓励她在学习与成长中勇于拼搏。”多年如一日的“打卡”,也让她对山大校园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期待校园能再次开放,回到山大的园区,让我有一种归属感。”

住在山东建筑大学附近的陈先生向记者表示,向社会传递精神内涵是一个大学应有的责任,大学对外开放本身是件好事,同时,大学受认可、受欢迎也是精神文明的一种体现。“不过,如果外来人员影响到校内师生的正常学习、工作、生活的秩序,对校园环境造成破坏,对于大学和市民来说都不好。我觉得学校开放需要把握好度。”

今年72岁的韩先生是驻济某高校的一名退休教师,他对放开校园表示支持。韩先生说,他没事的时候喜欢和老伴儿两人去学校里走走,“进去活动的老年人都尽量不打扰学校的孩子们,大家很默契的共同遵守着校园文明。”韩先生感叹,驻济不少高校校园内的花都很漂亮,以前春暖花开的时候,学校里会有不少扛着相机拍照的摄影师,也成为了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专家:大学开放考验高校现代管理水平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看来,对于大学的开放,社会公众的理解有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大学允许校外人员,经过预约可进校参观,另一个层次是,大学打开校门,所有人员不需要检查证件就可自由进入校园。

其实,大学如何向社会开放,没有标准答案。这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广泛听取师生及社区居民意见基础上,制订适合本校的开放方案,化解有关开放的争议。前提是,大学要有向社会开放的意识,而开放到何种程度,要因校而异。

如果学校的校舍资源本来就十分紧张,地处闹市区,那么大学向社会开放,可实行预约制度,这可控制进校人流,避免开放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而如果大学地处郊区,校园开阔,则可实施宽松的开放制度,社区居民不需要出示证件,自由进入校园——这就把校园作为公园,社区居民可自由享有大学的公共资源。

另外,大学的对外开放,还可更精细化。如国外大学,不少人认为没有围墙、大门,公众都可自由到大学校园里,到校园草坪上晒太阳,到校园咖啡厅喝咖啡,校园也和社区融合在一起。但是,要进一步到图书馆、实验室、学生宿舍,却是要经过门禁系统,刷学生证或工作证的。这就做到了既开放校园,又避免开放影响到师生的学习、工作与生活。进入校园的校外人员,进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是需要预约或联系在校的师生的。这种根据学校所承担的教学、科研功能进行不同层次的开放,也就保障了不同群体的利益,社区居民也理解大学的开放政策。因此,从根本上说,大学的开放,涉及学校的现代管理问题,学校应该提高治理能力,做好大学的开放以及开放后的管理、师生服务。

【相关链接】

校园“被景点化”,如何应对客流管理?

大学校园如何开放,开放到什么程度?近年来,一些知名高校在应对游客参观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2016年,武汉大学发布公告,取消赏樱季的收费门票制,实行网上预约、免费赏樱。实施预约制的第一年,武大赏樱预约人数为工作日限1万人,周末限2万人。到2023年,赏樱预约人数已经增加到工作日限1.5万人,周末限3万人。然而,赏花期校内参观游人如织、部分游客不文明的赏花行为,也给武大校园带来了“烦恼”。2018年开始,武大增设了“人脸识别”系统,官方微博同时开通“不文明行为曝光台”,公布不文明行为的抓拍。樱花开放期间,武大规定在指定地点提供饮料售卖服务,并设置移动厕所;同时,校内教学、科研、办公楼(馆、室、所)和学生宿舍等场所谢绝公众参观,学生食堂不提供公众就餐服务。

2012年,厦门大学实施“限游令”,不允许旅游团进入校园,大部分食堂不接待游客,不再接受现金消费,普通游客需在校门口登记方可入校。2018年10月起,厦门大学启用访客预约系统,校外人员需要提前预约入校参观,经过身份证件、人脸识别通过后方可入校。同时,厦门大学还明确了预约参观的时间和人数,工作日可入校时段为12:30—14:00,寒暑假、法定节假日及双休日可入校时段为8:00—18:00;工作日每天不超过1000人,寒暑假及双休日每天不超过5000人,国家法定节假日每天不超过10000人。不过,校方同时规定,学校图书馆、室内体育馆、办公楼、教学科研场所、学生宿舍、住宅区及食堂等区域谢绝参观。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