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国内 > 内容详情

年轻人的“新中式”文化基因

2024-04-04 10:40:59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舒

 

传统文化如何焕发新生?千万粉丝的短视频创作者朱铁雄、登上2024中国诗词大会舞台的大学生姜艺,用年轻人的方式令国风国潮展露新姿,生动闪耀着传统文化的时代光辉,潮流之中尽显文化自信。

以诗词为半径绘人生方圆

近日,山东大学历史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姜艺以诗会友登上了2024《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凭借深厚的诗词积累和出色的发挥从青年团中脱颖而出。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心中有着诗情画意的姑娘,聆听她的成长故事。

“小时候,《红楼梦》是我的枕边书。”姜艺说,自己很早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从《红楼梦》中窥见诗词的世界后,她仿佛找到了人生挚友,对诗词的满腔热爱一发不可收拾。小学三四年级时,在家人的鼓励下,她第一次向报社投稿并顺利发表,这次经历鼓励了她创作的热情。高中时,她与网上结识的文学爱好者共同创办了一个与诗词文化相关的微信公众号,并在课余时间坚持每天创作更新,分享自己在诗词中感受到的美好。

此后,循着对文学的热爱,姜艺考入了山东大学历史学院。在学习秦汉史的过程中,老师们丰厚的学识和文化素养让她敬服;通过参加学院读书会,也让她对中国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一场学校举办的活动中,姜艺接触到了汉服文化和古代女性妆造,为这个爱美、爱古代文学的姑娘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新的大门。她对复原汉服和妆造产生了浓厚兴趣,查阅大量文献,尝试还原自己心中的“大唐国色”,还收集了二三十套汉服。

“我所有的爱好几乎都与诗词有关。”姜艺说,自己是个名副其实的国风爱好者。她曾在学校举办的《黄河文化大会》中,用古筝演绎黄河的声音,时如潺潺流水,时如奔腾江河;她还喜欢制作绒花,绒花谐音“荣华”,是一项非遗技艺,象征着既独一无二又永不凋零的美好。有时兴起,姜艺出行时会效仿古人头戴绒花、身着汉服,这个蛾眉皓齿的姑娘便成为校园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是姜艺最喜爱的节目。每一季每一期,她都认真观看,对其中出现的每一首诗词仔细研究。渐渐地,她发现节目中的问题她也可以作答,曾经和她在网上一起讨论诗词的诗友也登上了《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于是,她萌生了一个想法:我也要参加《中国诗词大会》,将诗词的美分享给更多的人。得知2024《中国诗词大会》山东赛区选拔将在山东大学举行时,身为山大学子的她不再犹豫,果断报名。在学校辅导员老师的鼓励下,她身着汉服,戴着自己制作的绒花,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最终走上了《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

《中国诗词大会》是“神仙打架”的现场,各路诗词爱好者你来我往,才华尽展,看得人直呼“佩服”。支教老师、音乐剧演员、非遗传承人……每个参赛者的职业各不相同,但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者和传承者,因为同样的热爱奔赴而来。姜艺回忆,节目的录制过程中,选手们不能携带任何电子设备,所以闲暇之余,大家便凑在一起互相聊天,全身心地投入在诗词的世界,以诗会友。姜艺说:“徜徉于千年文化之间,与诗友们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当真是‘身不醉神先醉’了。”

曾经,姜艺坐在电视机前,梦想有朝一日可以登上舞台;如今,她身着汉服在聚光灯下侃侃而谈,以诗意撰写着青春芳华。姜艺说:“回归校园学习生活后,我会更加努力地用自己的方式传承中华文化,讲述诗词之美。也很庆幸能在节目中遇到这么多同样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以后的传承之路可能很长很远,我们也会在这条路上不断重逢。”

国风很美也很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焕发新生?千万粉丝的短视频创作者、山东大学2013级校友朱铁雄给出了他的回答。在央视龙年春晚西安分会场《山河诗长安》节目中,朱铁雄在11秒的时间内通过特效变装成为秦腔中的武生角色,在非遗“打铁花”的漫天璀璨中精彩亮相。此前,朱铁雄的短视频作品已在互联网上传播甚广,全网粉丝数量超3500万,仅在抖音平台就获赞超1.5亿,用剧情加特效变装的方式,演绎中国式情感,展现传统文化和非遗传承的浪漫,被网友称为国风变装的“天花板”作品。

朱铁雄的家乡在福建莆田湄洲岛,妈祖文化及莆仙戏等民俗文化让他从小耳濡目染,喜欢上了绘画、武术、表演,成为他走上国风创作的最初启蒙。2013年,朱铁雄考上山东大学,从东海边的家乡来到黄海边的校园,在威海校区学习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山大丰富的校园活动和平台,让我有各种渠道去学习提升、拓展兴趣,充分探索自身发展的各种可能。”除了认真学习专业课程,朱铁雄把课余时间几乎都用在了社团和学校活动中,担任武术协会会长,自学摄影、表演和后期制作,自编自导自演并组织班上同学参与各级舞台剧比赛,在学校心理情景剧大赛等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毕业后,朱铁雄转行从事摄影剪辑工作,“将热爱融入职业”。经过认真考虑,成为一名短视频创作者。2021年8月,朱铁雄发布了第一条视频。年轻人为守护患病孩子的梦想,变身齐天大圣孙悟空,伴着激昂的唢呐声,身披金光,一个后空翻腾空而起。这条几十秒的短视频,以精湛的变装特效和打动人心的剧情,很快引起网友关注,火速出圈。

关云长、二郎神、诸葛亮……通过酷炫的变装,他化身耳熟能详的古代英雄人物,在剧情关键处惊艳登场,成为故事的高燃时刻。京剧、变脸、舞狮、皮影戏、国画……他的短视频中逐步融入了不同的传统文化元素,并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形式,演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核。他用短视频告诉人们,国风很美也很燃。

几十秒到一两分钟视频的背后,凝结着他与团队许多个长夜的努力与汗水。为了视频效果更好,他和团队解构战马的骨骼结构;还原古建筑的搭建构造;请来武术教练教自己武术动作;遇到不懂的就查资料,向老师傅和专家请教动作怎么做。

2023年,朱铁雄被中央网信办、共青团中央评为“青年网络文明使者”,他的经历也入选第六届“中国青年好网民”优秀故事。在朱铁雄看来,文化自信就是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百花齐放的形式大大方方地呈现,希望不同创作者用各种形式表达和展示,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中华文化之美,也让更多人加入到表达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队伍中来。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