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国内 > 内容详情

“困”在智能手表里的孩子

2024-05-17 10:21:12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邹通

 

因为一块手表,与孩子“斗智斗勇”的经历,相信不少家长都遇到过。当下,智能手表产业已经走上内卷之路,功能不断翻新,花样百出。但随之而来的,则是家长的担忧,功能虽多,带来的“诱惑”也多,没有成熟的心智,就容易迷失在这“电子丛林”之中,尤其是在小学生这一群体。对于智能手表,家长想要禁止却并不容易,在如今越来越明显的“社交属性”加持之下,智能手表几乎成了同学之间的社交必备工具。是拒绝还是妥协,这道选择题有点难。

智能手表的社交“诱惑”

智能手表的功能越来越多,从提供基本的定位和通话功能,到现在能够支持微信、QQ聊天、视频通话、拍照发好友圈等多种社交功能,其社交功能显著增强。说到智能手表功能不断推陈出新,也与其背后的巨大市场有关,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儿童智能手表消费市场。我国5岁至12岁的儿童约为1.7亿人,儿童智能手表的市场普及率约为30%,大约每3个孩子当中就有1个有智能手表。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可穿戴设备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为125.8亿元,增速高达471.8%。儿童可穿戴设备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方向,发展势头迅猛。如此巨大的市场,众多商家想要从中杀出,必定要在产品吸引力上下功夫,而如何吸引,答案正是强大的功能。

经梳理发现,随着技术的发展,中国儿童智能手表市场在20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多次产品迭代。最开始的儿童智能手表主要采取GPS定位技术,以实现对儿童的实时定位,同时还有通话、短信等功能;4G时代来临之后,儿童智能手表加入了视频通话等功能,还加入了心率监测、睡眠监测等功能,同时有了更多的游戏和学习内容;当下的儿童智能手表在技术和材料方面都有革新,支持更多的应用和服务,比如在线教育等,有的还能实现人脸识别、指纹解锁。

近些年,智能手表在硬件方面的迭代开始放缓,有分析认为,这是该行业技术发展遇到了瓶颈所致。在硬件“卷不动”后,各大厂商开始围绕软件进行“新赛道”争夺。在这种背景之下,儿童APP应用市场呈上涨趋势,儿童手表的功能从打电话、定位,增加到视频通话、社交、运动计步等,慢慢趋向娱乐和健康,可以下载的APP多达几十款甚至更多。部分品牌甚至用游戏化的积分制度设计来“留住孩子”,这个积分体系,运动、社交和签到能够帮助孩子获取积分,而这些积分用来购买特殊表盘、提升手表账号、帮伙伴订生日蛋糕甚至可以拿来交换和流通。

产品升级引家长担忧

儿童智能手表在功能上的“放飞自我”,无疑也给家长带来了隐忧。比如可能导致儿童沉迷于社交网络、暴露隐私,以及被不法分子利用等问题。此外,智能手表的社交功能还可能诱发儿童之间的社交攀比心理。一些家长担心,过度开发智能手表的社交功能会让孩子们更加重视物质标志,从而产生不必要的竞争和比较。

有分析就指出,儿童智能手表正在变得越来越像手机,但是儿童智能手表到底需不需要这些复杂的功能,成为家长内心的困惑。有些家长甚至感受到“被绑架”:如果一个班里的孩子都在用某一种品牌的手表,那么就不得不给孩子买一个同样的品牌,否则孩子就可能产生被孤立的感觉。要知道,许多品牌智能手表的社交系统都是“封闭”的,只支持本品牌直接互相加好友,两只手表碰一碰就可以添加成功。这意味着如果一个班级里有两个孩子在使用该品牌的手表,剩下的孩子大概率就会开始用这个品牌的手表。

此外,随着儿童智能手表越来越社交化,孩子接触过多、过于成人化的网络信息,容易心理早熟,可能沉迷于虚拟网络社交。而不法分子也可能通过智能手表伪装成孩子的同龄人,诱导其进行不必要的消费或者下载含有恶意软件的应用程序,这些行为可能会侵犯孩子的隐私安全,甚至诱骗孩子参与违法犯罪活动。同时,部分儿童智能手表存在严重的信息安全隐患,如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劫持摄像头、麦克风、通讯录和定位信息,从而窃取用户,尤其是儿童的隐私信息。这种情况下,不法分子可以轻松获取小孩的定位、通讯录等敏感权限,成为行走的“偷窥器”。

手表不能“看齐”手机

儿童智能手表的迭代可以理解,但必须在合理的框架内,不能任其野蛮生长。《儿童智能手表个人信息和权益保护指南》正是为此而出,该规范在2023年12月31日正式发布,于2024年3月11日正式实施。这项指南旨在告诉企业如何从告知同意与权利保障、监护人控制、网络信息内容安全等方面遵守统一的标准和模式。不过有专家分析指出,该指南并没有强制性,只是一个技术规范,帮助企业在生产中达到安全合规。

有业内人士就指出,指南中很重要的一个维度是企业应当为家长提供“把关”支持。从应用安装、功能、时间、社交控制等方面,确保家长对儿童智能手表的控制。孩子的鉴别力比较弱,手表应用商城中的第三方应用程序核心以工具、生活类为主,还要有严格的应用规范。比如,严禁所有APP自动续费和免密支付、手表不能安装非官方认证的应用,不能打开未知链接。孩子的自制力比较弱,手表支持多种时间管理功能,如限制连续使用时长、每日使用时长、支持上课禁用等,协助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

家长拥有了“把关”机制,是否代表着智能手表就可以放心使用?对此,学校教师也有自己的看法,“中小学、幼儿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习惯养成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自控能力弱,如果过度关注电子产品,会分散注意力,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导致了消费攀比、网络沉迷的情况。”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班主任李熹告诉记者,“孩子佩戴智能手表,多数是出于家长对孩子安全问题的关心,但目前很多智能手表的功能超出了这一范围,触及很广,家长应尽量对智能手表的功能进行限制。”

如今的智能手表已经更像是手机,五花八门的功能和形形色色的APP,已经让其“沟通”和“安全”的产品定位有所跑偏,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相关部门也应完善规范,让产业在健康的轨道上发展。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