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晓彤
6月3日,普华永道的解聘企业再添一家“中”字头企业。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达”)官宣改聘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及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统称“安永”),现任会计师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及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统称“普华永道”)的聘用期限将于2023年度股东大会结束之日止。值得一提的是,去年7月,中国信达才将审计机构由安永变更为普华永道。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统计获悉,自今年4月以来,除中国信达外,普华永道与宁波港、宁波远洋、沪硅产业、迈瑞医疗、东鹏特饮、青岛港、粤电力A、中国人保、招商银行、中国中铁、中国石油、中国食品等多家上市公司接连宣布暂停或结束合作。严监管态势持续,一众会计师事务所正迎来一场“巨震”,昔日风光无两的普华永道又将何去何从?
遭遇万亿级央企“退单”
近日,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频频被爆遭遇大客户“退单”。
6月3日,中国信达(1359.HK)在港交所公告,拟聘请安永为2024年度境内及境外会计师事务所,聘用期限自2023年度股东大会批准之日起,至2024年度股东大会结束之日止;现任会计师普华永道的聘用期限将于2023年度股东大会结束之日止。
记者梳理发现,2023年4月,中国信达换掉了合作8年之久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同年7月,宣布聘请普华永道为公司2023年度境内及境外会计师事务所,承担公司2023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中期财务报表审阅及内部控制审计等工作。2023年度为普华永道为中国信达提供审计服务的首个年度。
中国信达2023年年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中国信达就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发生的普华永道及其成员机构的审计服务费合计3253万元,因其他鉴证服务发生普华永道及其成员机构的相关服务费合计165万元。2023年,普华永道及其成员机构向本集团提供税务及咨询服务产生的服务费用合计408万元,除此之外,普华永道及其成员机构本年度未向本集团提供其他非审计业务服务。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信达的前身为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于1999年4月,是为有效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助推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而成立的首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2010年6月,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4月,中国信达引进全国社保基金、瑞银、中信资本和渣打银行等四家战略投资者。2013年12月,中国信达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末,中国信达总资产规模1.59万亿元。
5月30日晚间,中国石油发布公告称,鉴于近期有关审计行业相关事项还需进一步核实,经公司与普华永道协商,决定取消原定提交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的聘用普华永道的相关议案。
中国中铁近期亦发布公告,考虑现有业务状况、发展需求及整体审计需要,变更会计师事务所,聘任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和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替代现有的普华永道。
与此同时,多家金融机构也官宣“解聘”普华永道。5月末,招商银行、中国人保及中国太平均公告不再与普华永道合作,前两家公司均改聘安永,中国太平则改聘毕马威。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5日,除上述公司、金融机构外,中集集团、中国食品、迈瑞医疗、青岛啤酒、青岛港、创业环保、宁波港、宁波远洋、沪硅产业、东鹏特饮、粤电力A等20余家上市公司、大型企业也在短时间内“叫停”与普华永道的合作。
损失的不只是“收入”
中国石油2023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审计工作酬金为0.46亿元,主要是为境内外所需提供相关审计服务,其中财务报告审计费用为0.39亿元,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费用为0.07亿元。而据原计划,中国石油将在2024年支付给普华永道的审计服务费用预计为(含增值税)4850万元。
中国人保2023年年报显示,普华永道提供中期财务报告审阅及年度财务报告审计、季度财务信息商定程序服务费用合计4094万元,内部控制审计、其他专项审计及其他鉴证业务费用合计957万元。除此之外,普华永道还向中国人保及各子公司提供非鉴证服务,费用合计64万元。
这意味着,仅中国石油和中国人保,普华永道的年度预计损失就将超1亿元。
有业内人士指出,此次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变更审计机构的原因与服务年限已达财政部规定最长连续聘用会计师事务所年限有关。但亦有相关企业就解聘普华永道直言,“系‘综合考虑公司对审计服务的需求’”。
据本报此前报道,5月31日,证监会公布了对恒大地产财务造假的处罚,罚款41.75亿元。证监会同时表示,“正在推进对相关中介机构的调查”。
“以大型央国企为代表的上市公司往往会更注重会计所的审计声誉、信用情况。”有业内人士指出,眼下,普华永道的客户流失或许只是开始。
5月以来,安永、毕马威等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均在非社招季,发布了相关社招信息,招募审计等相关职位。有媒体报道指出,“普华永道内部员工对前景感到担忧,不少人在考虑跳槽和转所事宜。”
一位普华永道上海新天地办公区的不具名员工向记者透露称,“三月以来,好多人都从甲方回来了。我们办公区到岗的员工明显多了,工位都快坐不下了,可能是因为受恒大事件的影响,业绩下滑了,也确实有不少人跳槽。”
年内多家会计师事务所被罚
“恒大事件引发了市场、业内人士对普华永道的多重担忧,也加剧了信任危机。”有业内人士指出,普华永道并非没有“前车之鉴”。
在2001年美国上市公司安然600亿美元财务造假案中,审计机构安达信因财务造假被追究了刑事和民事责任,成为美国证券市场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从此安达信消失,“五大”审计机构变为“四大”审计机构。
2023年3月,中国财政部首次开出亿元级罚单,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因“华融财务造假”被罚2.1亿元,分所停业3个月。
2024年5月,“内资八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大华会计师事务所(下称“大华所”)涉“金通灵造假案”,被罚4402.08万元,暂停从事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
“目前,‘靴子’还未落地。我们还无法确定普华永道是否会遭受与安达信相同的命运。”广东省创新战略研究会高级研究员骆仁童博士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普华永道的现实处境,无疑给整个审计行业敲响了警钟,提醒着审计机构要保持警惕,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以免重蹈覆辙。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严监严管”的持续推进,资本市场中,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中介机构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监管风暴。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证监会及证监局、沪深北交易所等向会计所开具了175张罚单,合计有41家会计事务所、139位从业人员遭罚。
就相关事件调查进展、客户解约情况、未来业绩预期等近期大众关注的问题,记者曾向普华永道方面发函求证,但截至发稿前,并未得到任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