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国内 > 内容详情

抓住孩子猎奇心理,集卡“疯”潮该如何退去

2024-08-01 09:48:31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潘愈 见习记者 付英杰

 

近年来,卡牌收集在网络爆火,热度激增,也在中小学生群体中间流行。这些有等级、概率,需要“赌运气”的盲盒卡牌,让有些未成年人不惜“豪掷千金”抽卡,出现成瘾趋向,成为不少家长的心病,话题冲上各大平台热搜。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业内专家。专家表示,低龄儿童较强的好奇心,与“即时满足”心理,让这一群体容易在集卡中得到满足感,在脑内“犒赏系统”的助推下出现成瘾现象。此外,社交需求与家庭环境也是造成该行为的外部原因。正确引导未成年人避免集卡成瘾现象,需要医院、家庭、学校的三方面结合,乃至有关监管部门、盲盒卡牌行业的共同努力,才能正确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收集”有本能的吸引力

狭义的“卡牌”,指印有卡通、动漫、游戏等相关IP角色的纸质卡片,受众大多来自该IP粉丝,是粉丝文化的延伸。从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水浒卡”“三国卡”,到如今以动漫、游戏、影视、综艺等为载体衍生出的各式卡牌,小小“纸片”有着跨越时代的吸引力。

卡牌的销售形式以“盲盒”为主。消费者从一整盒卡牌中随机购买卡包,每包中有5张至6张卡牌。卡包不透明,消费者在拆开包装前无法判断卡包内的卡片角色或等级,充满未知性,让消费者满怀期待。

然而,一套卡牌根据稀有度划分,出现概率各不相同,“普通卡”约在85%左右,其它则为“高价值卡”,最为稀有的甚至低至0.05%。可一旦在购买时抽出稀有卡牌,其价值便会陡然而升。据相关报道,有不少稀有卡牌被屡次卖出超10万元的“天价”,正是这种“淘金”般的诱惑,满足了消费者的“刺激感”,使得卡牌收集“出圈”。

近年来,卡牌收集在网络爆火,热度激增。据了解,小红书平台相关笔记数量有将近500万篇,而国内头部卡牌公司卡游在2024年上半年的销售额达到2.78亿元,仅次于潮流文化娱乐品牌泡泡玛特,越来越多受众消费者选择“为爱买单”。

然而,随机性极强的卡牌,开始在未成年人群体中间流行。暑假来临,部分中小学生等未成年人群体痴迷于集卡,便宜的五六元一包,“高级”的款式则需要几十元。有些对金钱观念不成熟的未成年人,不惜“豪掷千金”购买卡牌。像这样需要“赌运气”的卡牌收集,让一些未成年人出现了“成瘾”趋向,成为不少家长的心病,相关话题也在近期冲上了各大平台热搜。

易导致攀比心理、盲目消费等状况

据了解,在2023年6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了《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其中明确指出,盲盒经营者不得向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销售盲盒。本质上为“盲盒”的卡牌自然也包含其中。

记者近日探访多家卡牌销售点看到,有不少商家都在店内卡牌销售区域立有“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不得购买随机抽取形式的商品。8周岁及以上的未成年人购买本产品,须征得监护人同意”的告示牌或海报,不仅如此,盲盒、卡牌包上同样印有该提示,但记者发现,在实际销售过程中,不少销售人员并未询问未成年人的实际年龄就将商品售出。

小学教师赵女士告诉记者,如今在学校班级中,集卡现象较为普遍,一般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有所缩减,“相比于高年级,低年级的学生更有购买卡牌的意愿。”赵女士认为,集卡规模扩大,将导致攀比心理、盲目消费等状况出现,从而成为制约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潜在威胁,“未成年人的自控力和辨别能力较差,大都难以抵抗此类游戏的诱惑,过度沉迷集卡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

“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这件事,对症下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赵女士表示,自己会利用班会时间为学生们讲解正确的消费观念,运用简单数学知识讲解商家的概率设计,和学生们聊一聊他们集卡的原因以及影响,“此外,多样性的课间活动、丰富的社团内容,也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远离不良影响。”

让“延迟满足”替代“即刻满足”

“一般低龄孩子会更容易出现过度收集卡牌的行为,这与小孩子的‘猎奇’心理有关。”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心理咨询科副主任医师张华认为,商家为了增加人们的购买欲望,将卡牌产品设计成盲盒形式,能引起人们对其中内容的无限遐想。孩子在这种好奇心理驱使下,会想象盲盒的内容就是自己想要的,想打开一探究竟。而当抽到自己喜欢的卡牌或者“稀有卡”,对孩子来说更是一种正向强化,孩子会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促使其继续采取集卡行为。

其次,张华表示,盲盒卡牌正贴合了孩子的“即刻满足”心理,“我知道拿上钱购买一包卡,立刻就能抽到自己想要的卡牌了,我能感到开心。”这样的行为其实也是一种成瘾行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养成“延迟满足”习惯,即想要得到某件东西或达成某个目标,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

此外张华也提到,一些外部因素也是导致孩子出现过度集卡行为的原因。“比如社交需求。很多孩子借卡牌来拉近与朋友之间的距离,如进行卡牌交换、一起把玩等。或者说被同学们孤立了,希望通过卡牌来换取友谊等考虑。”不仅如此,也与家庭环境有关。张华告诉记者,家长教育观念的失当,也会催生孩子出现这种行为。如父母管教过严让孩子产生反抗心理,父母忽略陪伴无法引导孩子形成正确观念等。若家里对孩子的金钱使用管理不严,孩子得到大笔零花钱,在同龄人的羡慕下,也容易产生过度购物现象。

张华告诉记者,“成瘾”的原因有很多,但一般而言与脑内的“犒赏系统”有关,犒赏系统认为某个行为会对自己带来满足感,会不断刺激个体去继续执行该行为。儿童集卡成瘾一般达不到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的程度,而是一种常见的冲动控制障碍,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更加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正确引导,需要多方合力

“有些孩子偶尔购买一点,和朋友一起玩,我认为这无可厚非。关键要看一个‘度’。”张华表示,集卡不应当“一刀切”地严加封堵,关键要看这一行为是否对孩子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影响。如花费了数额巨大的金钱,影响了正常的生活作息、人际交往,诱发了偷窃、抢取卡牌等不道德行为等,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去重视和干预。

“要想正确引导未成年人避免集卡成瘾现象,我认为需要医院、家庭、学校三方面结合。”张华表示,自己曾接到过不少家长关于孩子过度集卡问题的咨询,对医生来讲,主要的作用是根据孩子的不同性格特点和家庭环境分析原因,并指导家长如何去做。而家庭其实更能帮助孩子意识到除了集卡外,还有更多好玩有意义的兴趣活动、更好的朋友交往方式,它们不一定只靠收集卡片才能得来。如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或其他的兴趣爱好等。对于学校,教师会比家长更早发现过度集卡现象发生的“蛛丝马迹”,这也要靠教师团体利用课堂做好引导、帮助作用。

“在商家单方设定的‘盲盒抽卡’销售模式中,消费者需要凭运气才能得到想要的产品。这是类似赌博的功能,诱惑消费者上瘾并进行持续消费,同时也是商家引诱深度消费的一个典型套路。”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要想让盲盒、卡牌行业健康发展,除了要依靠监管部门加强监管,继续发布相应指导意见,引导经营者诚信经营外,关键在于盲盒、卡牌的生产经营者等有关企业,要积极主动按照相关要求,守法经营。同时有关行业组织要制定相关自律准则,引导行业自律。只有行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消费体验。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