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国内 > 内容详情

“公务员专业”,亮相!

2024-09-19 10:07:27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舒

 

“宇宙的尽头是编制,编制的尽头是公务员”。曾经这句网上流行的“段子”,如今却被江西财经大学写入2024“公务员微专业”招生简章。在“考公热”的带动下,为增强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近两年,不少高校陆续开设了一门全新的专业课程——公务员微专业。

“公务员课程”进大学

今年,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发布了《2024年江西财经大学行政能力与公务员素质微专业招生简章》。“宇宙的尽头是编制,编制的尽头是公务员”一句,赫然出现在专业背景介绍中醒目位置。

招生简章称,为满足学校各专业广大毕业生的考公考编需求,江西财经大学依托行政管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人才培养资源开设“行政能力与公务素养”微专业,围绕公务员和行政事业人员的招考及就业所需的知识开设一组核心课程。

“对在校有考公考编意愿本科生进行系统性的公务能力专业指导,引导学生初步具备现代公共意识、公共精神与公共责任,掌握考公考编技能和处理当代公务能力,提升公共服务、调查研究、沟通协作能力,具有当代公务员所需的基本专业素养。”“致力于培养学生未来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职业发展所需的办公能力、公文写作等行政能力与公务素养,以当代公务人员的公务技能、政治视野、文化素养、心理健康等现实需求为培养方向,着力培养具有全方位知识与能力的高素质公务人才。”

根据招生简章内容,该微专业共开设9门课,总学分为19学分,共304个学时,学费标准为2500元/学年。包括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两部分,专业课程有申论概论、行政职业能力、公务员面试、公务员职业生涯与心理健康等。修满学分的学生,学校会颁发辅修专业结业证书以及微专业结业证书。

该微专业面向学校2022级、2023级本科生,招收“对考公考编有着浓厚的兴趣与意愿,具备良好基础和出色潜力的同学”,申请报名不限专业。每届招生人数不超过40人,申报人数超过限额人数时,会通过差额面试方式选择生源。

在师资力量方面,招生简章中介绍,“教学团队拥有十多年考公教学经验,十多次参与国考、省考阅卷工作经历,参与过多次省、市相关单位招聘的命题与面试工作。“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每年上岸率都能保持在15%以上。”

无独有偶,今年,湖北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开设的“公务员能力与素养”微专业也首次启动招生。根据学校发布的招生简章,该专业主要面向黄冈师范学院全校范围内于2024年秋季进入大二及以上阶段的本科生,不限专业,不限报名人数。专业开设公务员 考试大数据分析、领导力培养、申论写作、行政思维与行政能力提升、公务员面试技巧与沟通、模拟面试与角色扮演等6门课程。学制为2年,共16个学分。

考公热带动公务员专业热

其实,早在2020年,黑龙江大学就率先开设“公务员知识与技能”微专业,成为首个“吃螃蟹”的高校。黑龙江大学当年发布的培养方案显示,其目标在于培养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以及科学研究工作的应用研究型人才。此后,多所高校陆续加入这一行列,推出与“公务员”相关的微专业课程,以满足学生对于提升公务员职业能力的需求,其中不乏985、211高校。

记者粗略统计,仅今年,至少有湖南工程学院、扬州大学、东北石油大学、湖北大学、淮阴工学院、江南财经大学、郑州西亚斯学院、东北林业大学、黄冈师范学院9所高校开设了公务员微专业,加上此前的黑龙江大学、汉江大学、西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经济学院、福建理工大学、兰州财经大学、天津商业大学、长江师范学院等,全国开设公务员微专业的高校在20所左右。

该专业所修学分根据学校不同,大约从9.5到24分不等,招生对象通常是大二年级及以上在读大学生,个别学校门槛降至大学一年级;学制有1年,也有2年;学费大多在100元/学分左右。其专业课大多包含行政能力测试基础、申论概论、结构化面试,公文写作训练等基础课程,也有公职人员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公务沟通与礼仪等方面的培训,甚至有的学校还开设了公务交流中的微表情识读与管理、智慧政府与大数据治理等课程,可谓涵盖了公务员 考试所涉及的各个方面。

在师资方面,有的学校采用“校内导师+校外机构”协同培养方案,有的组建“全博士”教学团队,力争“大幅度提升各专业学生考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成功概率”。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国考报名人数首次突破300万,招录岗位3.96万个,平均约77人竞争一岗位。从近六年国家公务员 考试招录情况来看,国考招录规模正逐步攀升。招录公告显示,2024国考招录比去年增加2461人,是连续第六年扩招。从这个角度看,高校“公务员微专业”的开设,在满足了学生就业需求的同时也回应了社会的期待。

微专业“起源”于山东

近些年,为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纷纷开设微专业。

微专业与面向高考生招生的专业不同,也不属于辅修专业和第二学位,它是近年来各高校正在探索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的“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课堂人数少,二是课程要求学分少。对于学生来说,微专业最大的优势是灵活性。

具体而言,微专业是在本专业课程学习以外,由学校各院系围绕某个特定学术领域、研究方向或核心素养,开设的一组核心课程。微专业不属于学历教育,也并不授予学位,但选修的学生可以获得对应的学习证明以及相应的学分,并能够在特定领域具备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山东大学是全国最早设立微专业的高校。2018年,山大在国内推出首个古典文学微专业。此后,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到微专业探索与实践中。例如,北京大学开设有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微专业,西南大学有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教师教育+微专业,西南政法大学开设了人力资源服务微专业……

山东省内也不乏推出微专业的高校,且招生形式和培养方式更具创新性。2020年,山东省高等学校长青联盟(由10所入驻济南大学科技园的高校发起,旨在实现优质办学资源共享的高校发展共同体)就曾一次性推出10个微专业,不仅允许学生跨校修读专业课程,且首年试运行期间不向学生收取费用。其中包括山东师范大学的中文能力与人文素养专业、山东中医药大学的针灸推拿专业、齐鲁工业大学的啤酒酿造专业等,涵盖了医、理、工、管、艺术、教育等多个学科门类。

此外,省内不少高校还推出了极具学校特色的微专业。例如,山东体育学院的武医养生微专业,山东理工大学的智能网联汽车微专业,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中医英语翻译微专业,山东农业大学的农业机器人微专业等。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