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赵亮
近日,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发布《致园区家长的一封信》,信中提到学校实行“作业熔断机制”:小学生至21:20(初中生至22:00/高中生至23:00)仍未完成作业的,请让孩子停止作业,及时就寝,保证充足睡眠。
对于此规定,有家长表示赞同,认为可以保证学生足够的睡眠时间,但也有网友表示,“熔断机制”会成为助长学生拖延磨蹭、逃避作业的催化剂。一时之间,舆论场上议论纷纷。
“作业熔断”不是新鲜事
据悉,苏州工业园区“作业熔断机制”并非首例。近些年,全国多地的学校以及当地教育部门都在尝试推出类似机制,只是在具体实施上有所不同,但每隔一段时间出现类似的新闻,总能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
2021年9月,安徽阜阳清河小学实施作业“超时熔断制度”,即不管是什么原因,不管是哪个学科的作业,只要超过晚上9点,或总用时超过60分钟,必须停止,并且不需要补做。
2023年2月,江苏一学校关于“作业熔断”的话题曾冲上热搜。常州市博爱小学发布通知,宣布新学期启用作业“九点熔断机制”,即超过晚上9点无条件停止作业,未完成的作业隔天也不用补做,旨在保障学生充足的睡眠。
今年4月份,广西南宁的一所小学新规定晚上9点半作为“作业熔断”的时间界限,9点半一到,孩子没完成的作业不用做,次日也不用补做,老师不会责备,引发热议。
围绕“作业熔断”机制的观点分为相反的两派。“挺好的,全国赶紧推行!”有人表示,现实中真正执行很难。也有人建议学校减少作业量,然而老师也有难处:作业完成时间因人而异。“这跟孩子的效率和能力有关系,怎么判断多久能做完呢?同样的时间,学霸快要写完了,某些同学才写两题。”
另外还有网友质疑,“作业熔断”只是表面措施,现实中很容易沦为走过场,不能真正减轻孩子负担,不能从根源上真正解决家长焦虑。
从作业中“突围”
“现在的孩子太累了!”这是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在“作业熔断”话题的调查中,听到家长感慨最多的一句话。事实上,“作业熔断”机制背后,受到公众关注的,不是一个新名词、一个新机制,更应被关注的,是正被“围困”在作业中,或正从作业中“突围”的孩子们。
“我们家孩子每天晚上作业写到10点半多,真是愁死了。”济南家长潘女士表示,孩子今年上四年级,写作业比较慢,每天为作业忙到半夜。
“我们学校作业不多,但听说有的学校比较卷,低年级晚上就有试卷,孩子写到很晚。”济南一位小学老师向记者透露。
“双减”政策推出后,许多学校普遍减轻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作业量,但也有学校仍在“卷”,还有部分学生因为学习基础薄弱或者写作业磨蹭,仍会出现熬夜写作业的情况。
尽管从学校层面上看,许多学生从作业“突围”出来,但有的家长回家后给孩子额外布置作业,还有的家长放学后把娃儿送到培训班上“晚课”。
“我家孩子学校的作业不多,基本能在晚上8点前写完,但是孩子晚上还要去培训机构上课,培训机构也会布置作业,孩子要全做完也得忙到晚上9点或10点以后。”济南高新区一位家长坦言。
减负,不只是作业
“作业熔断机制”是在作业数量庞大,学生在题海中艰难挣扎的情形下创新出来的“制度”,其初衷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保障学生睡眠时间,守护学生的身体健康。但是,不分析作业完不成的深层原因,仅规定学生到点完不成作业就不要继续做,很可能会掩盖一些深层次问题。
从学生层面看,完不成作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可能与作业量过多、过难等有关,也可能与拖延、效率低、学习能力较差等个人原因有关。在“作业熔断机制”下,那些平时做作业拖延或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就会比其他学生更可能进入“熔断”行列,未完成的作业也不用补做。那么,与同伴相比,这些学生每天做的作业少,长此以往可能在学业表现上落后于其他同学。
还要看到,一些学生迟迟做不完作业,也与学习方法不对、专注力不足等原因有关。比如,回家后不愿尽快动笔,拖到很晚才开始做功课,或是效率不高,尚不懂得合理分配时间。此时,如果一律规定“到点停笔”,可能会人为割裂日常学习的完整性,并非治本之策。
从学校层面讲,采取“作业熔断”需与课后服务和作业管理统筹考虑。一方面,“双减”政策要求各地各校开展课后服务,让学习任务更多地在校内完成。课后服务的重要内容就是进行作业辅导,让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作业,教师对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也就是说,学校课后服务应为学生提供完成大部分作业的时间和质量保障,如果学生参加了课后服务,回家后还存在做不完作业的问题,那么需要反思学校课后服务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服务的内容设置是否科学。
更主要的,学生睡眠问题的背后,其实是学生和家长的学业焦虑,以及学校与地方升学率和教育政绩的压力,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仅将做作业的时间一“熔”了“断”,恐怕学生夜晚即便不做作业也难得一夜酣眠。
“作业熔断”对破解孩子们过重的作业负担而言是一个信号、一个决心、一个起点。我们期待“作业熔断机制”不单是针对学生做作业时间进行管控的规定,更能帮助推动中小学教育理念的转变,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
豹评
作业可熔断,焦虑能“熔断”吗?
在笔者看来,“作业熔断机制”的出台的确有其积极之处,然而,这终究只是治标之策,未能触及问题之根本。毕竟,作业可以“熔断”,但深藏于家长心中的教育焦虑却没有经此“熔断”。
早在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但现实是,做作业和早睡的“博弈”始终存在于中小学生之中。
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行,给中小学生减压减负已成为社会共识。然而,在激烈的内卷竞争下,家长们仍难以释怀,时常出现“学校减负家长加压”的现象。在学生学有余力的情况下,适当补充题量是有益的,但若孩子连学校的作业都未完成,家长还要给布置,这无疑是给孩子的作业带来负担。
若仅从形式上熔断作业时间,而未深入洞察家长的教育焦虑和学生作业未完成的根源,“作业熔断制”恐怕只能成为一纸空文。“作业熔断”看似是个简单的规定,但本质上还是需要家长明白,让学生学习、成长是必经之路,少些无用作业,多些身心健康锻炼,才能帮助学生发展更好。
而对于学校来说,“作业熔断”也并非一劳永逸之举。无论是否实施“作业熔断制”,教师都要真正做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在课堂上关注后进生的学习情况,让问题在学校解决,提高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要精选课后作业,减少机械性作业,保证作业的质量。
无论何种教育尝试,都应当致力于探寻问题的核心和本质。学校和家长要共同努力,优化教育环境与氛围,避免让学生陷入“为追求分数而牺牲睡眠”的困境,确保学生拥有充足的睡眠与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