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国内 > 内容详情

故障频出 海外受阻 追觅高管相继出走后

2024-12-17 10:51:54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翔天

 

上个月,一条追觅中国区执行总裁郭人杰离职的消息引起广泛争议,而在此之前,原追觅人形机器人业务负责人、创新机器人研究院负责人喻超,以及担任追觅常务副总裁6年的王生乐也相继离职。

同时伴随追觅的还有“用心营销用脚研发”的质疑,有消费者向本报投诉自家追觅洗地机累计工作5个小时却维修4次,黑猫投诉平台也可见不少人反馈追觅故障频发,售后不畅。在国内清洁电器线上市场内卷严重的环境下,海外进程受阻的追觅转行“造车”,能否打通第二生命线?

多名高管相继出走

11月4日,有媒体爆料称,追觅科技中国区执行总裁郭人杰已离职,未来去向暂未透露,或可能自主创业。原追觅科技洗地机业务营销负责人周俊杰将接棒郭人杰,负责追觅中国区品牌营销业务。

据公开资料,2017年追觅成立,郭人杰于2021年加入,用三年时间从中国区营销总监升到中国区副总经理,再到中国区执行总裁,完成职位上的三级跳。

有声音认为,郭人杰在追觅的营销方面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其先是带领团队押中抖音渠道,凭借“吸泡面”的爆款视频在三个月内将日营收从0做到百万元。再是登入B站平台,以长视频内容着重突破科技属性更高的扫地机品类。此后,郭人杰又参与负责了追觅的高端化战略,这同样包括产品定义和营销策略的制定等。

而这套“打法”似乎让追觅的线上市场有了较为明显的优势。据GfK中怡康数据,2024年上半年,在清洁电器线上市场中,追觅市场份额达到18%,位居行业第一。

具体到扫地机器人线上市场,追觅市场份额达到20.4%,零售额同比增长高达98.4%。其余前五品牌分别是科沃斯、石头科技、云鲸和小米,市占率分别为30.5%、18.8%、14.4%、9.1%。

在洗地机线上市场,追觅市场份额达到23.8%,零售额同比增长38.7%,这一数字也超过行业平均增速;在3000元以上价位段市场,追觅品牌零售份额达到41.2%,相比2023年上半年提升22.2%。

而对于郭人杰的离职,业内外引起了不小的关注,有声音表示,郭人杰“功绩卓越”,离开后追觅是否还能保持现有的优势令人担忧。事实上郭人杰并非近年来第一个离开的高管。同年,原追觅人形机器人业务负责人、创新机器人研究院负责人喻超被曝离职,而今年11月底,有消息曝出喻超在9月创立的鹿明机器人,已获得英诺天使基金、商汤国香资本的天使轮融资。而曾担任追觅常务副总裁长达6年的王生乐也离开了追觅。

产品多次维修仍故障频发

多位高管相继“出走”,令不少网友对追觅未来的道路有所担心,而除了“内忧”,产品质量问题也是近段时间网友讨论的话题。“我于今年9月份购买了追觅H20Ultea Mix洗地机,使用两次后该洗地机便出现故障。”山东济南的郑女士向本报投诉道,自己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工作和清洁。但是使用两次后,拖地就开始出现异味。“后来根据客服引导,进行了线下维修。售后服务大概用了一周。”

郑女士表示,本以为类似的产品故障问题出现几率比较低,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洗地机寄回不久污水收纳箱又出现了问题,再次维修寄回后清洁能力突然降低……“每次售后维修后产品都能正常使用,但是用了两三次后又会出现新的问题。只能寄出去再修,来来回回耗神耗力。”

郑女士手机上追觅APP显示,该洗地机截至采访当天累计使用了5个小时,而郑女士表示仅售后服务就进行了4次。“从维修到寄回需要一周左右,我使用洗地机的时间都没维修的时间长。”郑女士认为,自己对该洗地机的使用体验感很差,而且担心产品会不断出现故障直至质保期结束后,无人负责质保。便将相关情况反映给官方,申请退货退款。

“很抱歉,该产品仅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所以不能为您办理退货退款。如果在质保期内产品质量问题符合追觅质保项目,这边可以为您提供免费维修。”郑女士拨通追觅客服电话,对方表示。

对于客服的回复,郑女士表示颇为无奈。“自家洗地机从购买到现在出现不少故障,但在7天的时间内使用情况比较良好,而且自己无法预知未来产品质量情况。但正如客服所说,现在已经超出可以无理由退换货的期限,确实没什么办法。”

记者浏览黑猫投诉发现,与郑女士遭遇相似问题的消费者不在少数,近30天追觅在该平台共收到155条投诉,其中已完成仅有76条,其投诉内容关键词涉及“毛发缠绕”“质量差”“拖不干净”等。据不完全统计,近10天内有关质保期“多次维修仍故障频发”的投诉达12条,其中不少消费者表示发现产品故障频发后向客服申请退货,但都以超过7天无法退货为理由拒回了。

进军海外却陷“刷单”困境

对于追觅产品质量问题,网上存在不小争议,甚至有声音吐槽官方“用心宣传,用脚研发。”然而,在产品研发方面,追觅似乎并不吝啬,以2022年为例,据官方数据,追觅研发投入在6亿—7亿元,研发费用占比达到10%,高于竞争对手石头科技、科沃斯当年的7.37%和4.85%。更早之前,郭人杰曾透露,追觅仅有30亿元营收时,研发费用占比要达到20%。在高昂的研发费用下虽然无法阻止消费者对产品质量问题的投诉,但似乎可以成为追觅营销产品的“底气”。记者留意到,不少有关追觅的研发费用占比出现在宣传稿和短视频中。有网友曾表示:“追觅打动我的不是科研力量而是营销手段。”

“在2024年已然成为清洁电器市场份额第一的追觅科技,市场增长空间依然较小,而面对科沃斯、戴森等成熟品牌的阵地,想在国内市场瓜分更多蛋糕相对困难。”有业内人士表示,而在市场竞争中,价格也是一项重要因素,据奥维云网数据,2023年洗地机产品均价约为2500元,同比降价近500元。“面对小米、科沃斯等竞争对手,自主品牌转型仅3年的追觅欲在以价换量的性价比斗争中取得优势并不容易。”

除了国内市场“难卷”,国外市场似乎也遭受了阻力。今年上半年,一场“刷单”风波受到了国内外关注。有用户在雪球上发帖称,追觅在美国亚马逊上的产品目前无法购买。而帖子的下方就有用户留言说追觅向亚马逊申诉了多次无果,原因可能是追觅在平台上涉嫌刷单。

此前媒体报道,追觅科技此次“刷单”风波起源于其在美国市场的快速扩张。为了提升产品销量和市场份额,追觅科技可能采取了一些不正当手段进行营销。然而,这些行为最终引发了亚马逊平台的警觉,并导致了严重的后果。追觅科技在美国亚马逊平台的多款产品被下架,销量大幅下滑。同时,这一事件还可能对追觅在其他海外市场的布局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其全球化战略的推进。

跨界造车能否突破?

高管出走、质量问题投诉、国内内卷严重、海外战略受阻,成为追觅发展之路上不小的阻力,而追觅下一步方向似乎显得更加重要。今年10月,追觅传出消息,正组建200人左右的造车团队,计划推出一款增程式汽车,目前处在demo阶段,未来或将出口欧洲。

据企查查,成立至今,追觅科技共完成5轮融资,其中已披露的融资金额达到37亿元左右,最大一笔融资是发生在2021年10月的C轮融资,融资金额为36亿元,也是清洁电器行业的最高一轮融资纪录,由华兴新经济基金、CPE源峰领投,碧桂园创投、嘉实投资等,老股东小米、顺为资本、IDG资本也进行了追加投资。

有声音认为:“尽管资本青睐有加,但对于造车而言,追觅科技账上资金可能仍显不足。”例如蔚来CEO李斌从200亿元改口到400亿元;小米烧光首期100亿元资金,未来十年准备100亿美元;苹果造车十年,千亿投入最后放弃……

此外,如何利用自身的跨界优势,也是追觅面临的挑战之一。此前,跨界造车的戴森、苹果、小牛电动,均投入巨大但最终放弃造车计划。追觅的主要竞争对手石头科技,其创始人昌敬布局数年的极石汽车,首款产品极石01 PHEV面世后,2024年月销量仅有数百辆,销量惨淡。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