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国内 > 内容详情

从濒临破产到净赚2亿元 “味精大王”莲花控股沉浮录

2025-04-22 11:18:26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月 实习生 李大芊

 

从负债18亿元濒临退市,到净利润突破2亿元,莲花控股的“逆袭”堪称国货品牌的一出传奇。

在经历破产重组、品牌焕新、跨界转型后,莲花控股不仅重拾调味品行业龙头地位,更在算力赛道开辟第二增长极。这家曾被誉为“味精大王”的老牌企业,究竟走过了怎样的沉浮之路?

营收净利润连续两年双增

4月7日,莲花控股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告。报告显示,今年前三个月,该公司将实现归母净利润超过1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0%。据悉,这是莲花控股近20年来最好的经营业绩。

同天发布的2024年业绩快报显示,2024年莲花控股实现营业收入26.59亿元,同比增长26.55%;总资产达36.5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0.12%;实现归母净利润2.0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9.12%。

莲花控股已连续两年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2023年莲花控股营收达21.01亿元,同比增长24.23%;实现归母净利润1.30亿元,同比增长181.23%。

对于净利润的大幅增长的原因,莲花控股方面表示,主要得益于销售规模上升,新零售业务和算力业务销售收入涨幅明显以及降本增效。

公开资料显示,莲花控股创建于1983年,总部位于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前身为河南莲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于1998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是一家以调味品和健康食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营业务的企业。

今年3月,在“穷得只剩下一栋楼”的谣言中,莲花控股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部分短视频平台出现涉及莲花控股的争议性传言,内容包括“公司濒临破产且仅剩一栋办公楼维持运营”“高管亲属直播仅获个位数观众”等。

对此,莲花控股证券部负责人通过媒体公开回应称:“当前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调味品与算力双主业均按计划推进,网络传播内容与实际情况存在严重偏差。”

“味精大王”的辉煌与危机

事实上,莲花控股此前的确因经营不善、健康谣言等原因经历破产危机。

1983年,周口地区味精厂在河南项城成立,这便是莲花控股的前身。1987年,国内刮起了抢购风和涨价潮,当时周口地区味精厂通过媒介向全国消费者承诺“莲花味精不涨价”。这让“莲花味精”在全国消费者心中站稳了脚跟。

20世纪90年代,凭借“莲花味精,颗颗香浓”的广告语,莲花牌味精风靡全国,一度占据国内40%的市场份额,并于1998年登陆A股,成为“中国调味品行业第一股”。莲花控股曾是中国最大的味精生产和出口基地,也是河南省的“四大工业名片”之一。

据媒体报道,1992年,莲花味精厂的生产规模从建厂初期的0.04万吨扩大到4万吨,居中国同行业之首,并跻身世界四强之列。1995年,莲花味精生产能力再次扩大到12万吨,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1997年,单厂味精产量居世界第一,为1983年创办时期的近300倍,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3.4%。1997年,其单厂味精产量登顶全球,被誉为“味精大王”。

然而,2000年前后,有关“味精致癌”的说法开始在中国民间传播,惹得宁可信其有的老百姓们对味精产生了巨大的恐惧,不仅自家不再采购味精,还纷纷向亲友们传输这一观点。

社会恐慌导致味精类产品需求骤降,作为当时以味精为主业的莲花控股自然也受到了影响,再叠加上行业竞争加剧以及内部管理问题,莲花控股陷入连年亏损的境地。

2019年,周口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莲花控股重整申请,第一大股东睿康投资及实际控制人夏建统被列入被执行人名单,公司负债高达18.54亿元。彼时,莲花控股不仅面临退市风险,更因“破产传闻”导致品牌声誉跌至谷底。2020年,莲花控股通过司法重组完成“涅槃重生”。芜湖莲泰投资入主后,通过债务清理、资产置换及万余名职工安置,卸下20亿元债务包袱,为后续转型奠定基础。

品牌复兴与战略转型

重组后的莲花控股启动“品牌复兴战略”,以“绿色天然”“三低(低脂、低糖、低钠)”理念推出松茸鲜、素蚝油等新品,线上渠道借助“国货热”实现爆发式增长。

2023年6月,有科普博主在自媒体平台中发布了“一句谣言,让一家民族企业彻底落寞”的视频,讲述味精并不致癌,且鸡精、蚝油等调味品中都含有味精。该视频引起了网友对莲花味精的关注,3个月后,蜂花掀起的国货热潮也带动了莲花味精的业绩复苏。数据显示,莲花控股2023年归母净利润达1.30亿元。2024年,莲花控股净利润首次突破2亿元,同比增幅最高达77%,扣非净利润创历史新高。

新零售业务近些年已成为莲花控股业绩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据了解,莲花控股已在传统电商平台天猫、拼多多、京东等开设旗舰店,在新兴电商平台抖音、视频号、快手、小红书,通过视频和直播模式销售。截至4月21日,莲花控股在抖音平台的官方旗舰店粉丝数已达129.2万。

2024年前三季度经营数据显示,该公司线上销售收入(自营)已突破1.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58.91%。2023年,其抖音平台调味品销售额登顶,线上收入占比提升至5.71%,松茸鲜系列成为核心单品,新品销售占比超40%。

味精风评反转,莲花控股传统业务逐渐向好,与此同时,该公司也积极求变,主动开拓第二增长曲线,进军智能算力等科技创新领域,形成了“双主业”的发展格局。

2023年6月30日,莲花控股宣布成立全资子公司——杭州莲花科技创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莲花科创”)。9月28日,莲花科创与新华三信息公司签订了采购合同,动用6.93亿元资金采购了330台英伟达H800 GPU系列算力服务器,标志着该公司正式进军算力租赁市场。目前,莲花科创已成功部署7个智算中心,业务覆盖深圳、广州等主要城市,主营业务涵盖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

2023年11月1日,莲花科创子公司浙江莲花紫星智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简称“莲花紫星”)。据悉,截至2025年1月,莲花紫星的总算力规模为6000P,算力规模在国内属于中等偏上,与头部企业仍有差距,尚未达到万P规模。

机遇与风险并存

不过,截至目前,算力业务还未给莲花控股带来可观的收入和利润。截至3月29日,莲花控股为开展算力业务,已向稠州银行、长城国兴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合计借款5.69亿元。

对于莲花控股的双主业发展,业内也有不同的观点。有分析师指出,莲花控股布局算力业务寻求新增长点,但这一技术密集型领域存在较大风险。

算力租赁作为重资产投资,对资金链的要求相当高,前期投资需要大资金,2024年服务器采购超10亿元,且客户回款周期较长。3月29日,莲花控股发布《关于转型算力业务相关进展情况的公告》,公告显示,该公司多项已交付订单仍未收到回款。

根据莲花控股2025年披露的多份算力业务进展公告,该公司多笔算力租赁订单终止,也有部分业务未完成交付。

2024年11月,莲花控股披露,因算力芯片供应短缺,决定终止6.93亿元的GPU服务器采购合同。除上述终止的采购合同,莲花控股2024年8月与AVI公司签订的64台GPU服务器采购合同,截至目前仍未交付。

记者注意到,莲花控股算力业务总体收入占比较低。2023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算力业务营收为76.46万元,在总体营收中的占比仅为0.03%。

莲花控股方面曾公开表示,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主要来源于调味品的贡献。莲花紫星部分合同履行进展缓慢,开展算力租赁业务前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回报周期较长且算力服务器存在更新换代风险。

调味品业务方面,莲花控股虽然通过新零售渠道实现线上收入大幅增加,但其线下市场份额仍面临新兴品牌冲击。

主打“零添加”概念的调味品“加加”“千禾味业”等品牌通过低价策略抢占市场。同时,消费者对健康化、功能化产品的需求持续升级,迫使莲花加速研发投入。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加37%,主要用于低钠酱油、复合调味料等新品开发。

从莲花控股当前的业务布局看,其算力业务需要持续“烧钱”换规模,而传统的调味品业务又亟待创新突围。能否在技术迭代与市场需求间找到动态平衡,或许决定了这家42年老牌企业能否真正实现“从灶台到云端”的跨越。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