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国内 > 内容详情

新规下“猛药”,瞄准“零公里二手车”

2025-11-21 13:53:12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出口二手车江湖迎来新规,“零公里二手车”生意做不下去了。

近日商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新规,开门见山第一条,便是“严控新车以二手车名义出口”。新规想堵住什么口子?

今年夏天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公开炮轰“零公里二手车”,由此走入公众视野,实际上,“零公里二手车”出口由来时间已久。新规即将生效,出口二手车企业体感如何?

“挤水分”?反内卷?大洗牌?记者采访多位一线从业者及专家发现,新规落地后,二手车出口生意的逻辑也要变了。

新规明年起执行,

想堵住什么口子?

近日,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海关总署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二手车出口管理工作的通知》,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新规想堵住什么口子?

新规开门见山第一条,便是“严控新车以二手车名义出口”。这一强制要求,被视为对引发热议的“零公里二手车”这一操作的精准围堵。

《通知》明确,对申请出口距注册登记日期不满180天(含180天)的车辆,出口企业需补充提交车辆生产企业出具的《售后维修服务确认书》,否则不予发放出口许可证。

来源:商务部网站

如何解读?直白一点来说,申请出口距注册登记日期不满180天的车辆,出口企业需要获得汽车制造商(后文也称“主机厂”“车企”)的售后许可授权,这相当于切断了新车当二手车出口的路子,也就是市场热议的“零公里二手车”。

这一点,是引发市场普遍关注的重点信息,也是关乎不少二手车出口企业命运走向的一条重磅规定。为何这样说?

今年夏天,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公开炮轰“零公里二手车”,这门生意被拉至公众视野。魏建军指出,“现在有一种怪现象叫‘零公里二手车’,也就是说它上完牌照就算注册了,好像是卖出去了,但是又回到了二手车。”

市场对“零公里二手车”的大致定义是,已经完成车辆登记手续,名义上属于二手车,但实际行驶里程极低甚至为零的车辆。

目前,不少二手车出口企业将新车以二手名义出口,是“平行出口”的非官方渠道,市场来看,出口的“零公里二手车”多数为新能源汽车。

华东地区一家二手车出口企业负责人李宏(化名)告诉记者,当二手车出口的新车,实际上到国外也是以新车名义售卖,与品牌官方海外售货渠道“同台竞价”,实则会扰乱同品牌汽车的定价权,新规出台后,会保护国内汽车品牌主机厂权益。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指出,“部分车企因库存压力,将卖不出的新车上牌后当二手车出口,二手车出口关税低甚至免关税,通过关税差异获取利润,但扰乱市场秩序,导致部分国家针对中国二手车开始出台限制性政策,如若该现象继续发生,未来可能出现其他国家不允许进口中国二手车的局面。”

那么,不被车企授权,为何被放到如此关键的位置?

深究来看,这其实也是硬币的两面。

一方面,无论是从何处购入新车,新车销往何处,在车企的财务报表上,销售量是正增长的,及时清库存又能快速回笼资金,在车企销售量月月被市场关注比较的当下,这对车企有不言而喻的意义。

以理想为例。据36氪,理想过去在出海业务上一直依赖“平行出口”,销往俄罗斯、中东、中亚等市场,最高单月出口量能达到4000辆。一辆45万的理想L9平行出口到俄罗斯之后能卖到90万元,价格直接翻倍。但今年以来,俄罗斯和中亚多个国家限制性政策增多,由此国内“平行出口车”不再具备低通关成本优势。据悉,理想汽车的“平行出口”量已滑落至数百辆/月。

但更深远的一方面是,被当做二手车销往国外的新车,身份已经转换,往往没有售后保障,进一步看,没有售后保障的车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而这正是影响车企品牌形象的“大忌”。

张翔指出,“新规完善出口标准,主要目的便是,让出口二手车必须为真正的二手车,保障进口国利益,保护当地汽车市场秩序。而且,‘零公里二手车’出口会扰乱当地汽车市场,影响新车销售,损害中国车企品牌声誉。”

此外,《通知》强调建立企业动态管理及退出机制,在改装车出口方面,要求企业提供改装真实性证明,并严格核查产品公告及强制性认证资质。新规通过强化全链条监管,为二手车出口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行业或迎“大洗牌”,

谁能笑到最后?

新规落地后,“零公里二手车”生意真的做不下去了吗?

从一线经验出发,“180天红线”+“车企售后许可授权”,让出口二手车企业想要继续售卖“零公里二手车”,几乎再无可能。

如果继续售卖“零公里二手车”,等待车辆注册登记满180天后再销往国外,那么,出口企业“赔本赚吆喝”的风险将大大增加。

“第一,买车占用企业大量资金,第二,国内车企平均每三个月到半年调整价格,第三,明年起,新能源车开始征收50%购置税。这种情况下,出口企业囤积大量车辆等半年后出口的话,不仅是不赚钱了,甚至到时会赔得很厉害。”李宏指出。

如果申请出口距注册登记日期不满180天的车辆,那就需要得到车企授权,而现实情况是,注定不可能每家都会获得车企售后许可授权。

“对大多数出口企业来说,获得车企授权难度很大。”李宏认为,“车企应该会优先在可管控范围内,授权给大型代理经销商,使其辅助在海外设置售后维修网络。中小出口企业没有足够体量支撑获得授权,而且对车企而言,授权大量出口企业不好管控。”

华东地区一家中型二手车出口企业负责人林东(化名)也表达出同样的观点,“车企应该不会给大多数出口企业授权。此前‘零公里二手车’渠道,在车企海外业务没有覆盖到的区域,还有市场开拓的作用,但对于已布局的同区域,那就是冲击。”

6月1日,在新疆伊尔克什坦口岸,边检站执勤民警在检查出口商品车。新华社发(费强 摄)

不过,对于“零公里二手车”出口企业的出路,乐观的希望也不无存在。

“客观来看,二手车出口起步阶段,‘零公里二手车’带动整体市场快速发展,当前随着市场规范化发展,其也完成了初期的历史使命。”山东省二手车出口协会会长何兆广认为,“行业内,出口企业会重新思考自身定位,部分企业专注于做二手车,部分企业专注于做新车。部分‘零公里二手车’出口企业,凭借前期在国外已积攒的渠道和市场,或许能拿下厂家授权,转换身份为新车经销商。”

新规即将落地,“零公里二手车”出口企业会及时收手、减少出口,还是会加大马力、最后一搏?

对此,受访企业普遍预测,大多数会“清库存”。也就是说,在国内尚有库存的可能会抓紧时间出口,如果国内没有囤车的企业,基本不会再开展此类业务。

此外,李宏还预测,受新车交付周期长影响,此前接受国外订单的出口企业,可能会陷入违约困境。李宏认为,“很多国外客户预定的新车交付周期长达6个月,新规前客户已预定,交付时将在新规生效后,可能将造成大量出口企业延期履约,甚至不能履约。”

“挤水分”?反内卷?大洗牌?

二手车出口生意逻辑生变

记者采访多位一线从业者及专家发现,“让二手车是二手车,新车是新车”成为一个默契的业内共识。

林东认为,“新规出台,不单是一个政策性信号,其实更像是一个‘指挥棒’。不用太长时间,我们不会听到‘零公里二手车’这种说法了,逐渐会被真正的新车这个词所取代。未来,二手车出口会回归真正意义上的‘长公里’二手车。”

这一点,也契合当前国家“反内卷”的大基调。当下,随着二手车出口行业内卷竞争进一步摊薄利润,同时市场也早已悄然发生改变。

林东说,“‘零公里二手车’价格透明,叠加新增出口资质企业越来越多,国外客户多处询价,更容易摸着底牌,所以大家挣的钱越来越少。”

据林东观察,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其所在区域的出口企业“零公里二手车”出口比例逐渐减少,“其实,我们已经感觉‘零公里二手车’越来越不好做,也主动开拓‘长公里二手车’。”

新规出台后,二手车出口行业或将迎来一次“大洗牌”。李宏认为,“价格内卷下,大家赚钱相当少,其中部分参与企业是为赚取退税补贴。新规出台后,利好汽车主机厂,也将重新‘洗牌’二手车出口行业,很多小企业将不复存在,只会保留一些头部二手车出口商。”

此外,明年起,我们或将看到,二手车出口与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时“挤水分”。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表示,“新规堵住漏洞,使不规范经营企业退出。明年起,二手车市场将更加规范,‘零公里二手车’将大幅减少,回归真正二手车出口本质。同时,库存压力大的车企,销售数据也将更加真实,部分新车企或将加速倒闭。”

来源:新华社

毋庸置疑,二手车出口,是一门潜力无限的大生意。

2019年起,全国启动二手车出口试点,去年2月,二手车出口全面由试点制转为申请制。据中国汽车报,自申请开始至去年年末,全国通过二手车出口资质备案的企业约有2800家。

截至今年9月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6亿辆,居世界第一,但目前中国二手车出口规模尚小,2024年中国二手车出口量超40万辆,全球规模超500万辆,规模小于日、美、韩三国。

未来,二手车出口市场的发展方向会如何?

“我觉得是将‘真正的二手车’做得更扎实。如此一来,不光是中国汽车品牌,包括二手车出口商在内的中国汽车服务品牌,也将得到更多海外消费者认可。”青岛新华锦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董盛表示。该企业是中国二手车出口首批试点单位之一,投资了日本上市二手车公司CARCHS,将日本检测、评估、售后等二手车管理成熟经验逐渐引入国内。

何兆广认为,“中国二手车起步虽然比较晚,但具备汽车保有量、性价比等后发优势,只要注重质量、售后服务,二手车出口企业是能打出一片天地的。我相信这也是国家政策出台的目的之一,引导鼓励真正的二手车出口可以大展宏图。”

对于二手车出口的当下,这条即将生效的新规,如何将市场引向正轨,值得拭目以待。

 

来源:大众新闻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