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山东段长628公里,河槽和大堤之间形成1702平方公里的滩区,曾经60万群众居住其间,饱受水患威胁,因洪致贫年复一年。2017年8月山东省全面启动实施了一场志在破解世纪难题的“大迁建”,批复总投资368亿元,在之后的1300多个日夜里,全省近两万名党员干部奔波滩区,扎根一线,通过外迁、就地就近筑村台、筑堤保护、旧村台提升改造和临时撤离道路改造提升5类工程,誓给60万滩区群众一个稳稳的家。
2019年7月,东营市利津县北宋镇高家村、丁家村、董王村3个旧村台改造提升工程
住上了楼房
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一向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1855年,已侵夺淮河入海流路600多年的黄河,突然在河南兰考铜瓦厢北岸决口,由东南向东北急转改道至山东,夺大清河河道入海。随着黄河堤防的修筑,我省数十万人被“圈”进河滩,在频繁的水患中艰难繁衍生息。
时隔160多年后的今天,黄河滩区成为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在滩区,一直流传着“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建房、三年还账”的说法,意思就是老一辈人要用4个3年的时间,才能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家。可即便如此,一场洪水过后,一辈子辛辛苦苦的财富积累可能就付之东流。过去几十年,这里的人们就生活在“抗洪—重建—抗洪”的循环中。
李村镇郝寨村是菏泽市牡丹区唯一的黄河滩区村庄,是省扶贫工作重点村,村里有244户,户籍人口901人。由于黄河改道,村庄距离黄河主河道最近处50米左右,目前该村人均耕地仅0.4亩。
说起长住黄河滩区的感受,64岁的村民郝喜运深有体会,他家的小院紧靠黄河大堤,每到黄河汛期,全家人担惊受怕,没有睡过安稳觉。“我家离黄河最近,祖祖辈辈都在黄河边上住,一发大水我们都害怕。”
郝喜运家为此修过四次房子,“我们村的地形比较洼,发一次水要抬高一次台阶,得垫土。本来收入就不高,钱都花在这上面去了。”
由于长期经受洪水灾害,滩区因房致贫情况极为普遍。滩区群众的多年积蓄都用在筑台建房上,几乎倾其所有,甚至负债累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2017年郝寨村开始整体迁建工程。
“从知道要搬迁,我们就日日盼、夜夜盼。搬离滩区、住新房,这是我们村几代人的梦想,现在终于实现了。”回想起几年前得知迁建消息的那一刻,郝寨村的村民陈根山依然激动不已。
2019年1月,郝寨村启动了新村的选房搬迁工作,仅仅用了4天时间,村民就全部搬入新居。
“住上了楼房,没有了黄河发水的担忧,我们有了安全感,也有了幸福感。”村民陈世伍告诉记者,“这是我们新生活的开始。”
淄博市高青县常家镇黄河滩区群众搬迁后的生活
心里更踏实
按照规划,滩区迁建可选择外迁安置、就地就近筑村台、筑堤保护、旧村台改造提升、临时撤离道路改造提升等5种方式实现。
黄河入鲁第一县——东明县承担了新建28个村台中的24个。菏泽市滩区迁建指挥部,就设在东明县的黄河大堤边上。“指挥部,就是要建在最前线。”菏泽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黄河滩区迁建办原主任范同建对记者说,迁建虽苦虽累,但每当工作到深夜,出来透个气,夏天听听蛙鼓虫鸣,冬天仰望满天星斗,想到能给滩区群众一个安稳的家,再苦再累也值了。
抽沙淤筑量相当于3条济青高速路路基土方量,这给当地工程指挥部出了一道大难题。这么大规模的、这么高度集中的抽沙,在黄河的抽沙史上第一次。为了带头找沙,年近60岁的沙窝镇3号村台负责人翟联宾既当指挥员、又是战斗员,400多个日夜几乎天天吃住在工地,父亲住院也没能回去看一眼。
百年安居梦,质量是前提。在村台建设中,东明县发现自然沉降效果不理想,就邀请专家研判,沉降方式改为强夯。强夯机昼夜施工,16吨重的铁铸夯锤被强夯机拉高到13米,瞬间下砸。厚实的铁锤重重砸下,夯实了松软土质,踏实了群众的心。村民谈起这些强夯机说:“这样的工程,大伙儿放心!”
负责东明县沙窝镇3号村台地基强夯的施工技术员曾建军说,村台三面都紧挨着村庄,强夯把老百姓的羊圈都震塌了。但夯了好几个月,老百姓没一个人投诉,这在别的工程是不可想象的。而且,百姓还给工地送来热水,送来自家地里种的瓜果。
“夯声不吵,还挺好听哩!不都是为咱老百姓!”菏泽市鄄城县旧城镇毛洼村村民李尚青家就在新村台北边150米。“头两遍,泥沙软,夯锤‘噗’一声,像砸到棉花上;再一遍,‘哐’,觉得地结实了;到最后,‘噔’一声,带着金属回音一样,地都跟着震……”
夯声入耳,每一声都是对穷苦日子的告别,每一声都是奔向新生活的号角。
滩区美起来
滩区百姓迁建,不仅安居,还要乐业。
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是一场彻底改变滩区群众命运的历史性变革,沿着628公里黄河,布局建设27个外迁社区、28个村台社区、33.89公里护城堤、99个旧村台和473公里临时撤离道路,这是我省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涉及人口最多、支持政策最优的群众安置工程。
山东省滩区迁建中的27个外迁安置社区,绝大多数选址在镇区、县区、市区。各地实行居住社区、产业园区“两区同建”,让群众有就业岗位。
在济南市平阴县,安城镇滩区7个外迁村安置点,离东部产业新城仅1公里。济宁市梁山县赵堌堆乡在外迁社区南侧,建设15万平方米的家居产业园。泰安市东平县在每个迁建社区附近都配套建设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园区,让迁建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淄博市高青县,迁建新社区对面就有工业产业园,村民就近就业。镇上还举办了育婴员培训班,培训拿证后月收入能有四五千元。
这次滩区迁建中,各地不仅让滩区百姓富起来,更谋长远之利,让滩区美起来,走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造福子孙后代。
东营市利津县北宋镇佟家村依偎着黄河,十步一塘、百步一湾,房台错落有致,老屋古树遍布。利津黄河古村文艺创作基地就建在村里,现在成了“网红打卡地”。当地实施黄河·佟家沿黄传统村落保护开发项目,对古村加以完整保护,建设省文联写生基地、黄河文化展览馆。
滨州市滨城区市西街道办事处小街村利用老村台,借助原有地形植被,植草种树,增设九曲黄河微缩景观,打造滩区郊野公园,让汹涌的黄河变得可亲可近。
万里黄河奔腾依旧,千里滩区换了人间。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