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周刊集群 > 内容详情

【文旅周刊】鲁版红色剧作谱写民族旋律

2020-12-24 08:59:39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2021年1月1日,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红色遗存和革命精神的省级地方性法规《山东省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将正式施行,涵盖保护和管理、传承和弘扬等方面,以立法形式传承红色基因。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沃土,山东不乏红色资源,亦不乏传承之策,依照史实创作改编并立上舞台的精品红色剧目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我省先后推出多部红色经典剧目并在全国巡演,以传承革命基因、奏响红色旋律。

红色舞剧《乳娘》剧照

取材史实还原山东故事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取材自齐鲁大地历史史实而创作的红色剧目近年来先后立上舞台,观者如涌、好评如潮的背后是源于真实历史所带来的感人力量。

峥嵘岁月中,山东是革命老区,也是一片涌现出无数感人事迹的红色沃土,一个个英雄故事、一个个根据地都是剧目创作所扎根的现实。依托于此,近年来,多部红色经典剧目先后创作完成搬上舞台,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呈现,再现烽火中的山东故事。民族歌剧《沂蒙山》以抗日战争为主线,还原了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党政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革命历史。剧目以大青山突围、渊子崖战役为创作素材,讲述了海棠、林生、夏荷等主要角色在理想与信仰、民族与国家、生死与存亡的纠缠中,牺牲小我、军民一心、团结抗战的故事。

在胶东地区,军民水乳交融的深厚情谊至今仍被传颂,胶东乳娘冒着生命危险哺育前线子弟兵后代和烈士遗孤的感人事迹,在红色舞剧《乳娘》中化为山东的特色舞蹈元素,用视觉冲击力传递情感冲击力。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乳娘》的故事取材于发生在威海乳山革命根据地的真实故事,通过艺术化再现讴歌了山东女性在峥嵘岁月中所展现出的血乳交融、生死与共的人间大爱。

在革命年代,前线奋战的英雄与牺牲小我的后方人民,军民一心团结抗战的故事共同让红色烽火光芒闪耀。山东红色剧目的创作除了关注普通人在后方支持抗战的感人事迹,同样聚焦普通人向革命者的转变历程。吕剧《大河开凌》以发生在1927年至1976年山东广饶县城和刘集村的真实事迹为原型,讲述了一位普通农民与《共产党宣言》最早的中文译本相遇、相护、相知、相救、相依、相守的故事,并最终以“人在书在”的信念,完成了人物由普通人向革命者的转变。

此外,近年来,我省各地市也先后创作了现代京剧《烟台解放》、音乐舞蹈史诗《英雄胶东》、舞台剧《红色湖西》等多部还原当地历史的红色剧目,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多番打磨升级立上舞台

从一段段真实事迹到舞台上各种艺术形式呈现的作品,红色剧目能够收获好评如潮不仅在于感人至深的故事本身,多番打磨升级后的艺术化呈现也是其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的价值所在。

记者在此前采访中了解到,民族歌剧《沂蒙山》的创作过程历时近两年,先后组织了十余次采风活动,其中包括六次大型采风活动。主创团队参观了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红嫂革命纪念馆、“抗日第一村”渊子崖村和小调诞生地等,回首革命历史,实地感受沂蒙精神,获得了创作的激情和灵感。整个创作过程历经了九次重大修改,一年半的时间才最终定稿。民族歌剧版本到全国各地演出多场之后,主创团队又继续打磨提升并进行调整修改。

据悉,民族歌剧《沂蒙山》从今年起将有四个版本进行演出,分别是首演舞台版、戏剧音乐会版、重唱、合唱版和音乐会简版。演出规模大到近300人,小至不到20人的“轻骑兵”,以满足不同演出场地和观众的需求,更加有效地弘扬沂蒙精神,更大范围地传播红色经典。音乐会简版是山东歌舞剧院按照省文旅厅的要求,对擦亮经典品牌、服务二线城市、走进基层演出市场的探索,也是歌剧《沂蒙山》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最新成果。除了大屏幕影像,舞台上没有任何舞美装置,把首演舞台版的艺术精髓浓缩为九个主要人物的简版。此外,合唱、重唱版是首演舞台版的一个延伸,在最大程度上将《沂蒙山》中的精华部分加以提炼,从而带给观众更完美、更精彩的音乐与演唱,并配合一定的戏剧形态,将歌剧中最本真的部分呈现给观众。

与歌剧不同,舞剧是用动作来塑造人物、讲述故事的艺术。怎样把事情讲清楚然后升华是对演员的挑战。有过十几年的部队生活体验,此次塑造乳娘的形象对聊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教师查姣姣而言,最重要的是需要在情感上下功夫。查姣姣告诉记者,因为故事是根据真实事迹来创作的,此前团队在采风中见到了真正的乳娘。从年轻的姑娘到新婚、送走了丈夫、独自抚养两个孩子,查姣姣塑造的乳娘前后跨度20年,变化的不只是外貌,更多的是人物的内心。“为了更好地把故事呈现出来,我们在舞蹈中融入了胶州秧歌和海阳秧歌,同时把人物的表情、语气和呼吸都贯穿到舞蹈中,将人物的情感转化成肢体动作展现出来。”查姣姣说。

齐鲁红色基因代际相传

来源于历史史实,回归到人民中去,红色剧目的创作表演实则也是让齐鲁红色基因代际相传的过程。全国巡演的过程不仅是范围上的延伸,更重要的在于观演群体的不断丰富。以《沂蒙山》《乳娘》等为代表的山东红色剧目多次走进校园演出,以剧作的形式让莘莘学子走近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去年3月,红色舞剧《乳娘》在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上演。清华大学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0余所驻京高校师生1800人现场观看了演出。演出开始前,“乳儿”代表宋玉芳、于致荣回忆了自己在胶东育儿所的点点滴滴,给青年大学生们上了一次“特殊党课”。这是《乳娘》作为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和首批“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的首场演出,也由此拉开了《乳娘》在全国各地和有关高校陆续巡演的序幕。此后,红色舞剧《乳娘》又先后走进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演出。

自今年7月开始,音乐会简版《沂蒙山》已先后在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济宁、滨州、菏泽等县市区进行了巡演,深受广大观众好评。12月15日,民族歌剧《沂蒙山》音乐会简版专场演出走进济南工人新村南村街道办事处,以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让沂蒙精神走入千家万户。

近年来,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有人气的红色剧目搬上舞台,奏响了红色旋律。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多部红色精品剧目通过省市县联合购买的方式获得财政支持,列入了文化惠民演出清单,并通过丰富版本的方式克服场地、道具等演出条件的限制,让群众与红色剧目“零距离”接触,让齐鲁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记者 许倩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