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周刊集群 > 内容详情

【深度周刊】“到法院我才能见到儿子”

2021-01-04 08:39:41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这一句简单的歌词以朴素的语言倾诉着父母年老后最温情的期许。现如今,老人已经不再要求子女“父母在,不远游”,只是希望子女每月甚至每年能拿出时间来表表孝心,当这种需求不能被满足时,老人们无奈之下只能诉求法律,于是,关于“精神赡养”的诉讼接连出现。济南市历城法院速裁法庭法官王聪表示,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自己团队接到这类案件不在少数,老人起诉子女并不是真的想要赡养费,而是在对簿公堂的那一刻,能见上孩子一面。

王聪法官正在翻阅卷宗材料通讯员 王站辉 摄

“常回家看看”纠纷案

王聪团队所在的速裁法庭2020年共接案1200余起,几乎三分之二以上都是婚姻家事类案件,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从去年的数据来看这个团队的案件发改率为0,服判息诉率也在98%以上,家事案子里能做到让一方满意实属不易,如果双方都能服判息诉,那的确要“技术”过硬。用王聪法官的话来说,自己来到速裁法庭已有两年的时间,见到了人性百态,但她每次还是抱着劝和不劝分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麻烦”家庭。最不忍心看到的,就是古稀老人来法院为一句“常回家看看”与自己的儿女对簿公堂。

前不久,王聪团队的法官助理张学灏接待了一位六旬老人,老人孤身一人来到法院,不会写诉状,但执意要告自己的儿子。张学灏将老人带到接待室,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老人自己住在天桥区,儿子一家住在历城区,因为儿子工作比较忙,已经很久没有见面了,这次来法院,就是想见儿子一面。

“据我了解,老人的儿子条件并不宽裕,既要还房贷,又要养孩子,工作也不稳定,压力确实很大。”张学灏说,她也曾私下跟老人的儿子聊过。他表示,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自己也想尽可能多回家,但无奈自己的确太忙,抽不开身。当得知自己被母亲告到法院后,老人的儿子表示“她这不是胡闹吗?”张学灏表示,起初他认为母亲无理取闹,拒绝到庭,并表示自己的家事会关起门来自己解决。在法院调解员的劝说下,老人也认为,如果把事情闹大,断了与儿子的情分,也会给儿子一家带来矛盾,左思右想老人决定撤诉。本以为事情就此结束,没想到一周后老人再次立案将儿子告上法庭。

“我辛辛苦苦赚钱供他上学,到底哪里亏欠他了?老了老了,我成不受人待见的了。”老人越说越委屈,在调解室里泪流满面。“这种事情,法理上说不难,但人情上就复杂了。”张学灏说。随后张学灏和调解员分别多次与老人的儿子取得联系,希望他本人能来法院一趟,与老人当面解开心结。听到自己再次被母亲告上法庭,儿子心里虽然有点难过,但也认为老人这次是认真的了,不能像第一次那样坐视不理。

赡养费100元,每月当面付

案件随即进入调解阶段,“我记得很清楚,那一天老人来的特别早,一早就在法院门口等儿子,看到儿子后满面笑容,不再是之前来法院的样子。”张学灏和调解员将两人带到调解室,全程母子俩坐在一起,在调解的过程中老人说,“这次诉讼主要是想见到我儿子,与儿子建立和谐的关系。”她认为儿子不履行赡养义务,所以将儿子诉至法院,要求儿子履行对母亲应尽的义务,每月至少见面一次,每月支付赡养费100元。老人特意加了一句“赡养费不能以转账形式,必须当面支付。”

全程儿子并没有提出反对意见,案子进行的也很顺利。调解完毕后,老人说“我哪里是为了要他的钱,我只想见他一面,从过年到现在只见了这一面。我只是希望他能常回来看看,一家人能团团圆圆坐在一起吃个饭……”这起案子大多数的时间是由团队的法官助理张学灏参与,但王聪也不断关注着案子的始末。“这类案子我们处理的太多了,其实这些老人倒不在乎几百块钱,他们更在乎的是和儿女的感情。”前几年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中也有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王聪表示,在法律意义上,赡养分为经济赡养和精神赡养两块,“常回家看看”主要是指精神上的赡养,也是法律明确规定的。“如果感情没了,手里即便拿着儿女的赡养费,心里也不是滋味。”王聪说。

判案,是案结也是事了

对于这一类的家事案件,王聪团队处理起来比较得心应手,因为在两年来的工作中,已经总结了一套比较适合自己团队的经验。“我们团队的每一个人都是互相补位的,而且我们不管遇到什么案件,只要当事人找到我们,我们首先是个倾听者。”他认为家里的事儿,能闹上法庭,双方都积怨已久,心里都有气儿,到了法院如果一味说理,气儿撒不出来,事儿还是解决不了。“法官判案子不仅是案结,还要尽量做到事了。”王聪说。

案结相对简单,但要真正做到事儿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当事人沟通,为他们疏解情绪。所以王聪团队的每一个人,都具备这样的能力:通晓熟读所有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实时跟进最新法律修正、修订,会沟通、善表达,调解群众纠纷,缓和家庭矛盾。不夸张地说,王聪团队的每一个人都是时间管理大师。从王聪的开庭日历中记者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天排7-8个庭这都是正常现象,团队的接案量在全院排在前列,而案均用时只有11天,是全院用时最短的。但是,即使是案情再简单的民事案件,也需要一个月到三个月的审理时间。这是因为,了解案情、联络双方当事人、开庭、调解、宣判、等待上诉期满需要大量的时间。那么他们是如何做到接案多,用时少的呢?

王聪表示,立案后他们会充分做好接待、阅卷、了解当事人诉求、观察当事人情绪等准备工作。有调解意愿符合条件的,进入诉前调解阶段,实在调解不成再进入庭审阶段。庭审结束后,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做好时间规划。把大块的时间留给难写的判决、难做的工作,把碎片时间留给简单的工作。如两个庭审的间隙,写一些简单的或者已经有撰写思路的判决,并不需要占用大块时间,很快就可以完成。

法官助理和书记员配合默契能够帮助法官高效处理案件。比如上午的工作时间较短,可以排一些简单的庭审,下午时间较长,可以把疑难复杂的案件排在下午。对于争议不大的或者已经调解需要出具文书的案件,可以见缝插针,不额外占用一个庭审的时间。排庭之后,及时送达,保障案件顺利开庭。法官在忙于庭审或者处理案子的同时,法官助理和书记员可以分担一部分接待工作,安抚好当事人情绪是顺利开庭的第一步。“我们团队,没有点时间管理技巧还真应付不来,团队平均年龄是29岁,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他们对这份工作依然充满热情,充满活力。”王聪说。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记者 王晓迪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