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周刊集群 > 内容详情

【眼界周刊】大数据杀熟 “算法”定能“胜算”吗?

2021-01-10 08:25:37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近年来,平台经济快速发展,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丰富的产品或服务,但也存在大数据杀熟等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各平台频频被曝光杀熟行为,但此现象屡禁不止。消费者想要维权,却面临取证难。1月7日,中国消费者协会点名大数据杀熟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强算法管制,重视对个人信息及其利用的保护,规范的市场监管才能让商家在数据面前不敢越过雷池。

“杀熟”无处不在

近日,多家平台陷“杀熟”风波,这些平台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侵害消费者权益,在多个平台的评论界面,都能看到消费者投诉“被监控”。

此前,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经过调查发现,一些在线旅游平台涉嫌“大数据杀熟”。两名体验人员同时通过“飞猪旅行网”预订某酒店同一天的高级大床房,发现同一天、同一房型的标价,老用户的价格高且不享受优惠。随后,被点名的飞猪回应称,“作为平台,飞猪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利用大数据损害消费者利益”。

飞猪表示,在线旅游平台上,同一商品不同人购买时价格不同、同一人在不同时间购买同一商品时价格不同等情况,常被社会误解为“大数据杀熟”。实际上这些情况往往是由于促销红包、新人优惠、酒店和航班库存变化带来实时价格变动等原因造成的,并非“大数据杀熟”。

“我和同事一起出差,各自订票,我发现我经常使用比她不经常使用网上订的价格还高,高了大概20至30元。”“这几年我都是只用这一款APP买电影票,成为这个APP的最高级会员也有几年了。而我妈只用这个买过一两次,我妈是30.9元,而我是34.9元,我这个老会员还贵了4块钱。”

“在去哪儿网上购买机票时,一段时间内重复刷新同一航班,会发现平台价格水涨船高。”网友赵女士常在网络平台购买机票,为了比较各平台机票价格,常同时切换几个平台的购买界面。她发现,在平台查询机票后退出再重新进入,间隔仅不到半小时,价格就涨了上百元。

除去哪儿网外,在线旅游平台同程旅行等都曾被网友质疑利用“大数据杀熟”,但均已公开否认。

上个月,某外卖平台被曝杀熟外卖会员登上微博热搜。对此,涉事平台回应称,文中提到的配送费差异与会员身份无关,是定位缓存偏差导致。用户实际下单的配送费,会按照真实配送地址准确计算,不受影响。

消费者举证难

购买电影票、机票、预订酒店、定外卖……大数据监控下,杀熟可谓无处不在。

记者梳理发现,2018年,“大数据杀熟”问题就开始进入公众视野。根据北京市消费者协会于2019年初进行的调查,有超过五成的被调查者表示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三年过去,“杀熟”现象依然存在。

“大数据杀熟”为何屡禁不止?

在多平台否认“杀熟”背后,对“大数据杀熟”的认定存在困境。有律师曾表示,网络平台定价在法律范围内能否定义为“杀熟”不能一概而论。

据裁判文书网,有消费者以在网络交易中遭到“大数据杀熟”为由起诉相关网络平台。

2019年,刘姓消费者因认为某外卖平台有利用大数据杀熟进行价格欺诈的行为,将后者诉至法院。刘某表示,他通过某外卖平台订购了一份套餐,十多分钟后,刘某另一同事在该平台上向同一商家订购了同一份套餐,送货地址相同,但配送费却比刘某少1元。对此,刘某认为,该平台的区别定价行为利用行业垄断优势和“大数据杀熟”的技术手段,违法侵犯了他的合法权益。

被告辩称,平台不存在“大数据杀熟”情况,订单的配送费用是根据当时商家所在商圈多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一个变化值,并非一个定值。

一审法院认为,刘某所述的两份订单虽然购买商家、商品、收货地址均一致,但关键是下单时间不一致。被告根据平台交易量对配送费进行动态调整,是自身的经营行为,不构成对刘某的侵权。故一审法院对刘某相关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刘某继续上诉,但二审法院维持原判。针对被告是否存在利用“大数据杀熟”的价格欺诈行为,二审法院认为,该案中刘某应当对被告存在价格欺诈行为负举证责任,但是刘某只是提供了被告在他下单时比其同事多收1元的配送费的证据,被告的外卖配送费是动态调整的,订单量大时配送费上涨,而刘某与其同事下单时间并不一致,两者的配送费不具有可比性。

于消费者而言,判定是否有杀熟行为以及取证等都存在现实困难。由于经营者通常以商品型号或配置、享受套餐优惠、时间点不同等为理由,进行自辩。同时,不对外公布具体算法、规则和数据。因此,消费者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往往面临维权举证难题。

中消协建议加强算法规制

中国传媒大学大数据挖掘与社会计算实验室主任沈浩表示,传统市场中,往往最忠诚的消费者都是被动的消费者,作为企业的内部模式,监管确实面临一定的难题。

1月7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在京召开“网络消费领域算法规制与消费者保护座谈会”,呼吁网络经营者运用算法向消费者推荐商品服务应当全面客观,加强网络消费领域算法规制 保障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根据消费者投诉、有关调查和相关报道,中消协点明网络领域涉及消费者权益的6种算法应用问题:推荐算法、价格算法、评价算法、排名算法、概率算法及流量算法。其中,推荐算法和价格算法关注度最高。

推荐算法,指的是平台根据消费者的购买记录、浏览记录与爱好习惯所作的“精准推送”。在平台消费后,被接连不断推送相关商品;在电话中提起某件物品,接着就收到优惠通知。不少网友吐槽“生了娃被母婴店盯上,买了房被装修店盯上,平台太关心大家的生活了。”

对于价格算法,中消协列举了四个具体表现,一是对新老用户制定不同价格,会员用户反而比普通用户价格更贵;二是对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制定不同价格;三是多次浏览页面的用户可能面临价格上涨;四是利用繁复促销规则和算法,实行价格混淆设置,吸引计算真实价格困难的消费者。

其实早在2020年8月31日,文化和旅游部就印发了《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并于2020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针对大数据杀熟等现象,《暂行规定》明确要求在线旅游经营者不得进行虚假宣传;不得擅自屏蔽、删除旅游者对其产品和服务的评价;不得滥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基于旅游者消费记录、旅游偏好等设置不公平的交易条件等。

中消协此次点名大数据杀熟,建议加强算法应用的有效规制,为促使网络经营者合理合规地应用算法,净化行业风气,促进良性发展,有效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更进一步。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记者 刘瑾阳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