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在淄博市博山区红叶柿岩旅游区,一条老颜神街被镶嵌在独特的“U”形山谷中。逛一逛古香古色、韵味十足的老街,坐下来喝一碗胡辣鲜香的猪血汤,配上刚出笼的灌汤包,看着窗外雪景,别有一番温暖惬意的滋味。
“与世界对话的陶瓷琉璃、辐射全国的红色旅游、绿水青山的乡村振兴、征服味蕾的特色美食……可以用来打造文化IP的博山元素有很多。”博山区委书记刘忠远介绍说。
博山美食、博山琉璃、博山民宿……正是因为有这些丰富的、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带来了博山文旅产业大变革,也确立了博山用文旅助力区域振兴、聚力建设文旅之都的发展思路。”刘忠远说,文化和旅游的融合让人们看到了“诗和远方”,博山是淄博文旅起步最早的区,博山的文旅事业正从“潜力股”向“绩优股”攀升。
举全区之力打造“全域旅游”
近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第二批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博山区喜获殊荣,以优异的成绩跻身“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行列。
据悉,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启动以来,博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把全域旅游作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立足区内丰富的山、水、林、泉、洞等自然资源和红色文化、陶琉文化、美食文化等文化资源,坚持以全空间规划促多规齐动、以全视角打造促多景灵动、以全产业链促多轮驱动、以全要素供给促多元互动、以全社会参与促多方联动,奋力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强化政策支撑,坚持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把全域旅游纳入“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双挂帅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政主导、市场主体、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大旅游”工作格局,做到了举全区之力创建;扎实做好全域旅游发展顶层设计,科学编制《博山区全域旅游规划》,确立“一城两翼、一带七区”的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为博山区全域旅游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
强化要素保障,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优化旅游路网建设,采用公路+“产业旅游”的形式,推动定制公交、区域内接驳、集市公交等新型公交产品,形成了对外大开放、对内大循环的旅游交通格局;建立旅游集散中心,完善停车场、游客咨询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城市书房等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免费WiFi、手机通讯、视频监控全覆盖。
强化项目建设,促进新业态发展。围绕文旅产业优化升级,加强优质项目储备,加大北场花海、岜山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九龙峪山地公园、红叶柿岩理想村、陶琉古镇、三水源等重点项目推进力度,签约朗乡集团、乡伴集团、国家地理杂志首家营地等项目,通过项目建设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不断打造博山旅游新地标、新业态,推动博山文旅高质量发展。
叫响“陶风琉韵 休闲博山”品牌
强化产业驱动,“旅游+N”全域旅游新动能持续增长。依托焦裕禄干部教育学院、原山艰苦创业教育基地,打造旅游+红色+研学示范基地;依托金祥琉璃、陶琉古镇、北方功力,打造旅游+工业+研学示范基地;依托源泉猕猴桃种植示范区、上瓦泉草莓种植示范区,打造旅游+农业+采摘示范基地;依托岜山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中郝峪幽幽谷,打造旅游+康养+体验新业态;依托五阳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打造旅游+体育融合发展。
强化宣传营销,持续打造“陶风琉韵 休闲博山”品牌。采取事件营销策略,形成以陶琉文化、美食文化、乡村旅游等为主题的特色节庆品牌,建立营销宣传矩阵,强化政府统筹、坚持政企联手,形成上下结合、横向联动、多方参与的全域旅游营销模式,全区人人都能讲好博山故事,形成全员、全域宣传环境,提升全域旅游城市新形象,获评中国城市品牌形象百优县荣誉称号。
2020年,中国国家地理首个营地落户博山,多项文旅资源入选山东“六好”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名录,评选出20家网红打卡地,其中红叶柿岩旅游区在规划落地后第一个“十一”长假期间,接待游客超100000人次,位列山东省同期新开业景区(收费)中接待游客数第一名,景区网络营销案例荣获全省文旅企业网络营销十佳优秀案例,成为山东崛起的综合性景区“新秀”。
推进文旅融合奔向“诗和远方”
2020年9月底,博山琉璃双年展闭幕,举办地点颜神古镇(原陶琉古镇)迅速挤占各大媒体头条,成为博山旅游的热门之选。
山头街道古窑村及其周边还留有13座古圆窑、300多座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古民居,陶琉企业有100余家。由厦门朗乡投资有限公司在此兴建的“颜神古镇”项目,总占地面积625亩,计划总投资6亿元。依托古窑村及周边现存的陶琉工业遗存,根据“修旧如旧”的原则,融入现代设计,建设度假酒店、民宿,有地方特色美食街区,陶琉精品展示、交易市场,有民间地方艺术品收藏博物馆群、全国性的大专艺术院校学生实习培训基地、陶琉文化为主题的少年儿童艺术教育研学基地,以及北方区域的艺术家聚集群落,打造了一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度假及产业小镇,赋予了古窑村新的服务功能。
颜神古镇项目按照5A级景区标准打造,建成后,预计游客数量年均200万人,产生旅游销售收入3亿至5亿元。项目的建成将极大推进博山旅游业发展,助推博山餐饮业、农特产品销售等服务业和地方民俗产业发展,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废弃了几十年的匣钵厂变成展馆,烧制陶瓷废弃的匣钵(当地俗称笼盆)被砌入屋墙、院墙,与古窑村明清民居建筑风格相呼应,风貌独特。自“十一黄金周”以来,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来品味、度假,每天组织儿童集体参观的团队更是不胜枚举。
“我走遍全国大江南北,没有哪个地方比博山更适合搞全域旅游。”“文旅合伙人”之一的厦门朗乡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亚明颇为激动,“陶琉文化、现当代工业遗存以及生态资源是博山文旅的‘三驾马车’,利用好、发展好这‘三驾马车’将会从根本上改变博山文旅产业的格局。三年之内,博山文旅产业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2020年,博山区突出全域打造、融合发展理念,以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为主线,加快文旅融合重大项目建设。博山区通过科学规划、延伸产业链条等措施,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要素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旅游景区品质大幅提高。目前,博山区“红叶柿岩”片区、“三水源”片区等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以及焦裕禄干部教育学院、岜山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已初具规模。这些文旅项目覆盖辖区77个村,直接惠及人口6.4万人,助力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康养旅游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实现了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记者 吴绍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