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营市紧紧围绕“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的目标定位,不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产业结构优化。
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最近几年以来东营市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可持续深耕的产业生态。
高速发展下的东营
应用智能指挥系统
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以前都是人工巡井,抄很多参数回来,现在有了PCS(油气生产运行指挥系统),每个石油管理区的工作人员都可以通过手机、中控大屏等获得数据。这套系统也有自我诊断的能力,可调节抽油机运行数据等形成更为提质增效的工作制度。”2021年2月25日,在位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光谷未来城的山东胜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副总裁蔡晓蕾介绍,公司这套系统已经在中石化所有分公司以及中海油、中石油部分公司获得广泛应用。
在服务油田生产中,该系统取得了显著的试点效果。如与“十一五”相比,在开发难度逐年加大的情况下,油田企业百万吨产能建设投资下降10.2%,吨油操作成本下降34.1%,维护作业费下降24.55%,人均油气当量提高347吨油/(人·年),单井用工下降37.3%。受益于多年的技术沉淀,胜软科技积极整合资源,建设了“石油行业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作为国内首个成熟的石油行业大数据平台,该平台被工信部列为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
“工业互联网以网络为基础、平台为中枢、数据为要素、安全为保障。”东营市工信局互联网和信息化推进科科长贾小龙分析道,通过调查摸底来看,全市共建设包括胜软科技“石油行业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在内的行业性平台7个,还涌现出万达集团多业态跨地域大型云应用平台、东营中联混凝土有限公司“大数据智能化共享数据平台”等一批企业级平台(重点企业),东营港“5G+智慧化工园区”、中国商飞5G试飞基地建设项目等一批5G场景应用项目落地实施,对推进企业与产业转型升级起到显著的示范引领作用。
高新技术企业超350家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超600家
“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协同’,推动科技创新不再是科技局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一个‘大科技’的概念,是科技部门牵头、多部门协同落实好创新驱动战略。”在谈及东营市科技创新生态变化这个话题时,东营市科技局周静说。
周静表示:“建设创新型城市,不单单是提升城市技术创新能力,而是要以创新为驱动力,推动产业、生态、民生等各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市实施创新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设任务就涉及发改、工信、人社、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30多个市直部门、单位。”
而与工作合力形成对照的,周静提到,东营市科技资源集聚是个很大的变化。“在科技创新这件事情上,政府部门要做的,就是搭平台、聚资源、激活力。有了高能级创新平台,才能对接高端创新资源,产学研结合才会更加便利和高效。”近年来,东营市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山东省高端石化创新创业共同体、山东省生物技术与制造创新创业共同体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在东营高新区的胜利油田利丰石油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门口记者看到,“胜利工程高端装备产业基地”的门牌引人注目。在一栋新建的厂房里,穿着胜利油田工装的工作人员正在调试安装生产设备,而其他同样崭新的楼宇内,“测控技术研究院”“数控精工产业化中心”“智能装备产业化中心”等场所标志让人看到了其他企业内没有的风景。
“他们有人才、懂技术,加上我们企业的技术积累、市场积累和生产空间,再加上地方政府的支持,这事儿就成了。”利丰公司总经理林涛介绍:“油田科研成果很多,现在油地双方突破了体制机制方面的一些限制,开始推行科研成果转化。”为促进成果转化、加强产学研合作、实现互利共赢,2019年11月,东营高新区、利丰石油公司与胜利油田测控技术研究院、胜利油田钻井工艺研究院四方签订协议,在利丰公司原来拍下的土地上建设厂房、地方提供优惠扶持政策、油田方面给予技术与人才支持,四方共建胜利工程高端装备产业基地。目前,基地已引进科研人员270人以上,其中教授级高工50余人,省部级以上研发平台3个,各类实验、检测仪器设备220余台。
日前,东营光谷未来城被评为“省级创业创新示范综合体”。
“政府做孵化器不如第三方专业机构,比如我们可以借力中电光谷在全国范围内的资源来招才引智,这也是对既往招引科创资源思路的转变。”周静透露,按照悦来湖科教园区工作重点,2021年,东营市将依托中电光谷全国产业园区资源共享体系,探索打造“孵化飞地”,谋划落地一批“四新”项目。日前,光谷未来城被评为“省级创业创新示范综合体”。这家如今已入驻160余家企业的“园中园”正着力打造的“两平台一中心”,即以稀土催化研究院为代表的国家级新材料研发平台、以石油行业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为代表的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平台和科技创新服务展示与科技人才服务中心,一个充满活力的“四新”园区蓄势待发。
目前,东营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5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达到6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34%以上,科技创新对东营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作用更加明显。
追求最优营商环境
全面推进制度创新和流程再造
“当天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院项目方来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遇到一个特殊情况。”东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投资项目科的宋崇想起那一天晚上的事情仍然有些紧张。
2月25日晚,宋崇与浪潮运维人员加班加点解决工程建设审批系统升级过程中的技术故障
作为东营市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推动东营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学校之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院今年秋季就要实现招生,校舍相关维修改造项目需快速推进。宋崇介绍:“审批环节提速是为项目开工多争取一分钟。按照审批事项‘三级十同’要求,我市的工程建设审批系统启用省统一开发的新事项库,但这个升级过程导致制证阶段出现技术故障。从昨天上午,浪潮集团长期驻服务局的系统运维人员与我们一起对故障进行排查清除,一直到晚上7点多总算顺利出证,也实现了重点项目相关手续当日申请当日办结的快速审批。”
“市县同权”改革全面完成,便民服务实现全覆盖,再造企业开办流程推动“全程网办”,全面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对接、事项上网更加充分,全面实行“一窗受理”,顺利推进“一链办理”……近年来,东营市以打造“手续最简、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政务服务环境为目标,以“放、简、通、优”为重点,全面推进制度创新和流程再造。
据介绍,2020年东营市重构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项目审批更加简化。其中,办理事项由63项精简到42项,压减1/3;申请材料由284项精简到142项,压减50%;全面启动“六简审批”改革,取消了小型项目施工图审查,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时间压减到20个工作日以内,在全省率先实现施工许可证自助打印、立项批复电子证明核发。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记者 吴绍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