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倩 实习生 吴玉慧
中国篆刻,以石材为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是中国书法和镌刻结合来制作印章的传统艺术,具有实用与欣赏的双重价值。
篆刻的材料有水晶、金属、玉石、象牙、木材、石料等,其中使用最多的还是石料。因为石料质地柔、脆、腻,坚适中,易于雕刻,并能展现出特有的韵趣,深受篆刻匠人的喜爱。篆刻创作主要采用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大篆及小篆的几种变体,此外还包括隶书、楷书、行书等。由于印面形状的限制,篆刻匠人会在兼顾布局的情况下改变笔法,展现灵活飘逸的书法笔意。
古人云“七分篆三分刻”。字间结构排列好后,雕刻也是重要的一环。刻刀的粗细、长短、轻重及运刀的力道、角度、速度,都会影响印章的效果。篆刻刀法种类繁多,有方圆、有轻重、有转折、有缓急,故流传有治印的十三种刀法之说。
篆刻这项古老的传统技艺,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个中国篆刻艺术的发展高峰。第一个是春秋战国、秦汉时期,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古代篆刻艺术时期”。第二个是明清时期,从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了许多篆刻流派,如皖派(徽派)、歙派、浙派、鲁派、京派、云间派等,众多派系风格鲜明,篆刻艺术也呈现出勃勃生机。
在孔子故里曲阜,代代传承的篆刻艺术成就了如今的孔府印阁品牌。双手上下翻飞,刻刀刮下石屑,一枚枚被烙印上“孔府印阁”标签的印章,走出了村庄,走入了城市,也走入了历史文脉的长廊。在“非遗+”模式的带动下,位于孔林景区旁边的林前村建立了孔府印阁篆刻电商基地,集原石加工、工艺雕刻、印章篆刻、印泥生产、网络销售、创业孵化、旅游观光为一体,以篆刻名店孔府印阁为主体,结合济宁、曲阜地域文化特色,让传统非遗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中国篆刻艺术院对篆刻艺术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非遗融入当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去。2016年中国篆刻艺术院举办了“大美篆刻——走向现实生活中的篆刻艺术展”,将篆刻艺术体现在日常用品上,给予篆刻艺术别样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自从中国篆刻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来,中国同海外的交流就从未停过脚步。
2012年,“中国印”的世界——骆芃芃篆刻书法艺术展在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美术馆隆重举行,该展览获得“最佳创意奖”。中国篆刻艺术院分别在2015年、2016年举办两届中日篆刻交流展,促进了中日两国的学术交流。2019年,由中国篆刻艺术院、人民画报社、威斯敏斯特市政府等机构联合举办了“美丽中国 美丽英国——‘中英黄金时代’中国艺术展”系列活动,向海外推广了中国篆刻艺术,促进国际友好交流。
中国篆刻艺术,也吸引着海外人士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西泠印社的法国社员龙乐恒先生为法国学生开展篆刻体验课,让学生们动手体验中国古老的雕刻艺术。中国山东网开展的“‘Touch山东’外国人传统文化体验活动”邀请了十位外国友人学习篆刻课程,体味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蕴。
中国篆刻将刀和笔结合,将汉字的千姿百态在方寸之间展现得淋漓尽致。磅礴大气的书法、赏心悦目的构图、流畅细腻的雕刻,传递出中国篆刻独有的韵味。中国篆刻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