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崔妮娜
3月23日,安徽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了《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办法(草案)》。拟将冷淡、漠视等行为纳入家庭暴力范畴,明确了家庭暴力的预防措施,同时对家庭暴力的处置进行了规范。
这意味着人们常说的“冷暴力”将受到规制,为此吸引了很多网友的关注,话题#安徽将冷淡漠视纳入家暴范畴#也上了微博的热搜。
“冷暴力”真冷
隐蔽性强危害大
很多网友表示对于“冷暴力”的定义不太了解,网友@懒羊羊人间理想说:“怎样界定冷暴力?我一生气就不喜欢说话,我以后结婚了不会被法律制裁吧”。而对于冷暴力有一定了解的网友@水洢表示“冷暴力对人是一种最高层级的伤害。”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冷暴力并非生气时不喜欢说话那么简单,而其危害也是不可小觑。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副教授张翼杰在其《家庭冷暴力的界定、现状及危害》中提到,家庭冷暴力是精神暴力的一种形式,其行为特征是一方以不作为方式或言语攻击的方式对另一方进行讽刺、挖苦、冷落、漠视、疏远、遗弃等消极方式来伤害对方,使对方内心和精神受到伤害。家庭冷暴力的行为方式有多种表现,有的表现为伤害对方自尊心和自信心;有的表现为互不理睬、有病不给治、不关心家庭和对方、不承担对家庭的责任,常常无故地“失踪”。
冷暴力是一方消极的方式对家庭成员实施伤害,它没有伤痕,不见鲜血,无法作伤情鉴定,没有明显的发展过程,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由于受人们“死要面子”观念和“家丑不可外扬”传统思想的影响,夫妻矛盾常常被掩盖;住宅的相对独立性、对他人私生活的尊重使得家庭冲突不易为他人所发现;再加上大多数人对于家庭冷暴力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在遭受冷暴力侵犯时,忍气吞声、忍辱负重,使得家庭冷暴力不易被发现。
冷暴力的受害人由于长期受到歧视、挖苦、冷落、漠视,感情变得脆弱、自卑、多疑、消极,产生委屈感、被控制感、挫败感,心理上常伴有空虚、孤独、抑郁、消沉、痛苦甚至绝望,很容易引发生理和精神疾病,出现抑郁、性格扭曲、精神分裂症、自残、自杀、以暴制暴等无法挽回的后果。
生活在冷暴力家庭中的未成年子女,大多性格怪癖、消极、自卑、冷漠、残忍、焦虑、沮丧自私、行为怪诞、难以与人沟通,甚至自我封闭,不相信任何人,并容易表现出对同龄人的攻击性行为,敌视社会、报复社会,严重的会自杀或进行其他违法犯罪。
举证有难度
也需技巧
还有一个问题被网友反复问到,那就是冷暴力不像普通的暴力行为,受害者没有直观的伤痕,那么该怎么取证呢。对此,记者咨询了济南一律所的廉律师,廉律师表示,普通暴力必然除了身体伤害也会对精神造成损害,只是如果在没有对身体伤害的情况下,仅用冷漠或漠视等行为是否能对精神造成伤害,伤害到什么程度?怎样举证证明需要思考。
首先,若受到歧视、挖苦,自己主动沟通却得不到回应等明显的冷暴力对待时,可选择较常规的举证方式,如录音录像等。如果受害人因长期的冷暴力患抑郁等精神疾病,需前往专业机构进行心理鉴定,但需证明精神疾病是因遭受冷暴力所致。还可以保留能够证明被冷淡、冷漠对待的聊天记录,对方写过的保证书等。也可以请了解情况的家庭成员、街道工作人员、邻居等作为证人。
如早在2008年南京晨报报道的一例离婚案中,一对夫妻结婚十几年了,丈夫丁某性格冷漠多疑,有时短则一周长则半年不与妻子讲话,还喜欢跟踪妻子。妻子柯某为摆脱精神暴力两次起诉离婚。但丁某在法庭上一口咬定:“我们感情很好,我不同意离婚”。最终他们的女儿出庭作证称“我爸爸整天阴着脸,从我懂事起,我就没看到他笑过,也不许我们笑。看了他的脸,我都害怕”。最终法院审理认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准予双方离婚。
被滥用?
无需过度担忧
有网友表示担心称,如果冷暴力属于家暴,那么只要一方在离婚诉讼时自称遭受了冷暴力,那么所谓的施暴方就会在分割家庭财产时受到影响。
其实网友对此有点过度担忧了。廉律师表示,如果法院认定一方遭受了冷暴力,那么分割家庭财产时确实会有所倾向的,但前提是要有确凿的证据,如果证据不足以证明冷暴力的存在,法院是不会进行认定的。并且把冷暴力作为家庭暴力内容的欧美国家,主要针对的是对儿童的“漠视”,而不是夫妻之间情感冷漠。
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到一份2021年12月31日,桂林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书。上诉人韩某要求其妻戴某支付离婚损害赔偿5万元。理由是被戴某冷暴力。法院认为,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但韩某并无证据证明,其主张离婚后损害责任赔偿缺乏事实根据,驳回上诉人的上诉。
廉律师表示,现行法律规定的家庭暴力中还没有将冷淡、漠视等行为纳入,如果地方性法规先行规定,是一个进步,能起到一定的指导性和教育性。只是怎样实施和界定范畴是接下来应当探讨的问题。目前山东对于家暴是按照现行法律规定的内容,若遭遇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
其实安徽并不是第一个将冷淡、漠视纳入家庭暴力范畴的。2020年8月1日施行的《吉林省反家庭暴力条例》已将冷暴力纳入条例,规定采取冷淡、漠视等具体行为方式为家庭暴力。
冷暴力
离我们并不远
记者询问了几位已婚人士对冷淡、漠视等行为纳入家庭暴力范畴的看法,他们对此一边倒地表示赞成。
济南市民王女士说,她的邻居两口子经常一吵架就会陷入冷战,甚至能两三个月不理对方,她表示难以理解。“如果知道冷暴力也算家暴的话,希望他俩能多反省和沟通才好。”
市民董女士说她的朋友遇到过类似的问题,男方总是以工作的理由在外,每个月只有周末几天在家,而在家时也都是呼朋引伴,招呼很多亲戚朋友在家聚会过夜,避免与女方接触。最终女方选择了离婚。
而市民刘先生也有自己的情况,他与妻子总是各忙各的,平时话也不多。外人看到他俩的生活状态都有点惊讶,担心他们是不是夫妻关系不好,但刘先生表示这是双方都喜欢的相处方式,看起来好像很“冷”,其实夫妻俩都感到舒适就没有问题。
记者就夫妻间出现冷暴力的数量问题采访了心理方面的咨询师石女士,她表示,像长时间单方面对配偶进行冷暴力的极端案件很少,但相当大数量是夫妻吵架后一方逃避性的选择沉默,或因感情出现问题不想与对方沟通,尤其中老年群体中最为明显。“长期的回避沟通会让对方情绪积累,造成情绪障碍,所以也算是冷暴力了,如果相处模式一直得不到解决,最终会让婚姻走上末路。”石女士建议夫妻之间要及时沟通,尤其是喜欢逃避和冷战的一方,要认识到自己的处理方式是不妥的,尽早进行自我调节,或找专业人士进行心理辅导。
注意
冷暴力信号
冷暴力有隐蔽性,有时受害者常常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发现自己正在遭受着冷暴力。据央广网报道,有些信号代表你正在遭受冷暴力。
冷暴力施暴者有时会使用一些策略,让人在没有任何原因的情况下产生负罪感,使对方感觉自己只能不断努力避免那些导致批评或者失望状况的出现。还有用侮辱性的评论贬低和打击受害者的自尊和自信心。而过度保护和严密监视会随着情感虐待的加剧变得更加严重。同时还有强烈的嫉妒,实施强权,不让你做出对自己人生有影响的决定,从而使你认为自己没有能力独自做出重要决定的,以证明你的观点和想法对别人来说并不重要。
同理心和同情心是一段令人愉快的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施虐者对受虐者并不会产生这种情感,当别人遭遇困难时施虐者并不会伸出援手,因此别人也无法对他们产生依赖。这种情感虐待的受害者也可能包括施暴者自己的孩子。
财务侵犯,刚开始施虐者会想办法向对方提供一些似乎有帮助的关于财务的建议和解决债务问题的办法。最后他们会控制对方的消费习惯,让其失去对自己钱财如何支配的发言权。当施暴者行为越轨时,他们会用各种方法来补偿情感虐待的受害者,以达到施虐者自赎或者压制受害者情绪的目的。还有像电影《煤气灯下》中的情节一样,施虐者通过情感操纵和欺骗说服受害者所有糟糕事情的发生都是受害者自己的错误导致的。
随着施虐者对受害者的操控变得愈加严重,受害者会开始发现他们的朋友不再像以前那样频繁地出现。其中的原因要不就是施虐者逼迫受害者远离了别人的生活,要不就是这个人已经改变得太多以至于让其朋友也感觉到陌生。这种现象可能会引起受害者的忧虑,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如何寻求帮助。当受害者变得愈加孤僻时,他们在独处时反而感觉更加良好。没有了施暴者不断施加在他们身上的压力,他们自然而然地感觉更加舒服。而这种美好的感觉会随着施暴者的再次出现而消失,但是这种情况下受害者可以更加了解没有了施虐者操控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施虐者会试图用各种方式说服受害者他们的家庭和爱的人事实上并不适合他们。更糟糕的是,施虐者会告诉受害者他的家庭正在“攻击”或者“排挤”这段关系。最后施虐者会没有任何理由地突然忽视受害者、保持沉默或者零眼神交流,目的是为了用模棱两可的态度逃避受害者的问题,他们也可能用比这些更为明显的方式,比如他们甚至会消失几天,再毫无理由地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