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颂博
现代体育一经产生,就与城市相生相伴。重大的体育赛事多在城市举办,新的体育项目多在城市酝酿。可以说,城市的发展推动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体育的繁荣。同时体育融入城市,也助力城市发展和城市化,推动城市文明。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刚刚过去,两场接连上演的体育盛事,带给我们无限激情与梦想。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体育,体育产业和事业的发展被注入了新的动力。3月初,济南市政协以“体育赋‘城’长,一起向未来——体育赋能城市发展”为题开展了第四十专题“商量”。
2020济南12小时超级马拉松在济南华山湿地公园举办,沿着环湖步道奔跑,途中选手不仅能领略华山的雄伟,还能欣赏秋波荡漾的湖景。记者 周里摄
打造泉城特色赛事
擦亮济南城市名片
竞技体育,源于古希腊城邦,盛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从最初的身体教育,发展到以竞技项目为引领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传媒等领域的现代体育运动,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
两个月前,备受瞩目的2021中国足协杯决赛,山东泰山1:0战胜上海海港,夺得本赛季足协杯冠军。随着山东泰山队在中超和足协杯双双夺冠,山东泰山成为本赛季的“双冠王”,也成为中国足球第一支三夺“双冠王”的球队,创造了中国足坛新纪录。
3月3日,济南市政协“商量”调研组到山东泰山足球俱乐部,实地考察俱乐部荣誉室、康复室、大数据采编室、健身房等功能区。与会调研组成员、部门负责同志以及教练员、运动员代表,各抒己见,畅谈体育赛事对一座城的意义。
在体育评论家尹波看来,一座城市标志性的体育项目和体育赛事,对城市的知名度、品牌效应、社会发展发挥巨大作用。比如英国的曼彻斯特是老工业城市,论工业,城市的当年辉煌已不再,但其知名度要比很多顶级工业城市高,原因便是它拥有曼联、曼城这两支英超足球劲旅。
目前济南在体育赛事引领方面也有一定优势。尹波表示,作为拥有两支职业球队俱乐部的城市,如果能把济南打造成著名的足球城市、篮球城市,就能提升济南的知名度、美誉度,甚至实现足球产业和篮球产业的反哺。
作为体育部门有关负责人,济南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居忠认为,济南市一方面要引进知名的国际国内赛事提升城市形象;另一方面要发挥特色,举办市民参与度高的赛事。
历下区政协委员、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晨曦建议说,“济南的护城河是全中国‘最奢侈’的护城河,因为全中国只有这条河全部由泉水汇流而成,这条护城河全长6.9公里,河道宽10到30米,只要设施得当,可以开展游泳锦标赛,号召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游泳健将和爱好者,开展一场‘水上马拉松’。”“让全世界知道济南,知道济南人生活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泉文化中,既能带动旅游经济,也提高了泉城济南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中国国家自行车队队员张淼也建议说,“可以利用大明湖、千佛山等景点来开展登山、马拉松,或者公路自行车比赛,做成我们城市的品牌让更多的人了解济南。”
巧用资源补齐硬件短板
完善设施激发体育热情
体育场馆设施是城市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而办好体育赛事最基础的条件就是拥有完善的体育设施。体育的普及、兴盛,需要城市规划建设更多的运动设施,以满足居民的运动健身需求。
“商量”调研组聚焦济南体育基础设施现状,到济南全民健身中心、长清区文昌公园、济阳区全民健身广场等地展开深入调研和现场商量。
张居忠介绍说,目前除了学校足球场外,济南全市共有214块足球场,其中标准足球场地35块。“一个城市越发达,市民所需要的体育场馆就会越多,体育场馆与城市经济是正相关关系。”北京冬奥会美国女子冰球队陪同员、济南新航外国语学校升学指导刘书萌说道。
虽然近年来济南在足球场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但在尹波看来,济南足球场在数量方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针对体育场馆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山东帆船队470级主教练兼运动员王晓丽深有体会。“全运会结束后我长时间待在家,因为喜欢运动,试图到学校或体育训练基地锻炼,但这些地方不让外人进入。”
政协委员、中国广电山东网络有限公司干部周荃则认为,不妨让专业的更专业,让社区的更亲民。运动员专业训练就需要专业的场地,而社区体育发展,应当重点关注全年龄段和全时间段。
在楼顶上建体育场是一个大趋势,国内一些城市也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济南是不是也可以扶持建一些楼顶体育场?”山东省篮球运动管理中心篮球教练员曹振华提出自己的建议。
就体育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方面,张居忠表示,下一步,济南一方面增加供给,把6个体育公园按照国家标准好好地建起来;另一方面是提升品质,加快黄河体育中心建设,增建100余处室外健身步道。此外,还将进一步促进开放,督促鼓励行政单位、企事业单位开放现有的健身场地设施,通过发放体育消费券等方式,支持商业性体育场馆公益性开放。
让体教融合落地生根
为人才培养夯实根基
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体育人才的培养。体教融合,大势所趋。近年来,青少年体质健康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问题受到广泛关注。除了完善体育设施,“商量”调研组还关注到了体教融合。
3月3日,调研组一行来到皇亭竞技体育学校,现场考察了校史馆、游泳馆等运动场地,详细了解学校办学规模、教育教学和设施配备等情况,与部分师生进行现场交流。
在周荃看来,体教融合就是让体育回归教育的本源,一方面不要让体育和教育分家;另一方面,要让孩子在学体育中强体魄、练心智。此外,她认为,体教融合不是体育部门、教育部门简单融合一下,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各方面的力量,都去赋能,都去倾注活力和力量。
“体育本来就是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在人才培养体系中人为地把二者割裂开来,那培养出来的人,自然很难成为‘合格的’‘健全的’。”刘晨曦委员扎根教育行业十余载,深知“体育精神”对于学子的激励作用。她建议体育部门要主动融入学校体育,在提高体育课质量、开展业余训练、举办赛事方面发挥作用。此外,还应积极对接社会、市场,推动更多社会组织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力争使体育与教育的融合产生“1+1>2”的效果。
体教融合要想达到理想状态,是长期过程。张居忠认为,体教融合是社会的进步,加强体教融合,一方面学校要推进体育课程的改革,培养学生终身健身的习惯;另一方面要加强学校体育老师队伍建设,争取更多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退役后到教育系统工作。此外,还要充分运用学校周边的场馆设施,对中小学进行专业体育培训。
体育赋能城市,关键是要把体育融入城市,做好融合文章,持续打造城市的体育名片。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刚闭幕,我国又将迎来亚运年,以体育赋能城市发展迎来难逢的契机,体育热潮必将赋予济南更多活力与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