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芷南 许畅 实习生 陈嘉慧
编者按
短视频,早已不再是网红们的专利,它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渗透到了千家万户,就像我们随时可以即兴创作的一本日记,不必长篇大论,只需将生活娓娓道来。
本期深度周刊,我们采访了用短视频记录买房的奋斗青年,用短视频记载济南万家灯火的“热心市民”,还有探索农业电商的“新农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在网络世界和现实生活的鸿沟上方,搭建了一架无形的桥梁。
站在小区外,阿远曾在许多个周末里这样眺望过自己的房子
距离交房还有130天的时候,阿远登上围子山,眺望着自己的小区,以及另一边高楼林立的唐冶。“浮躁的内心,突然变得安静下来。”他在这条视频的下方写道。
“它的位置不好,它的附近什么都没有,可是,这也阻挡不了,它能在济南给我们奋斗在路上的青年一个安身之所。”阿远当然代表不了所有在济南的年轻人。但在济南,还有很多和阿远一样正在奋斗的年轻人。
留在济南
“距离交房还有142天。”2月8日,29岁的阿远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了第一条记录自己新房的交房倒计时的视频。
“一开始就是发着玩的。”让他没想到的是,视频得到了不少邻居的关注。甚至很多人给他发私信,让他方便的话多拍一点。于是阿远的视频发的频率更高了,每隔两三天,他都会发一条这样的视频。如今“每周过来看一看”,也成了他的一个习惯。
关注到阿远视频的人,有买同小区房子的邻居,也有在别处买房的人。他们和在济南安家,买第一套房的阿远有着同样的期盼。这份期盼与他们在这个城市的归属感有关。阿远对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说,通过拍交房倒计时的视频,他感受到了“小小的成就感”,他找到了很多和自己心态很像的人。
2012年,阿远参加高考。填志愿的时候,他扒着地图看,最后第一志愿报了山东大学。他给的理由是,这里离安徽比较近。然后第二志愿,第三志愿报的安徽的大学。关于报志愿的细节并没有过多提及,结果就是,他顺利来了济南上学。
2016年,阿远大学毕业。他成绩突出,职业规划清晰。从当年文、理科的选择,到后来大学所学的计算机专业,理性的思考促使他作出当下最优选择。
毕业后,阿远在济南市高新区的一家公司上班。加班是常态,但从阿远口中听不到任何抱怨。他自称是一个积极的人,不喜欢负能量的生活。即使,目前他一个人每个月要还九千元左右的房贷。
对很多和阿远一样的“90后”来说,买房已经是他们这个年纪绕不开的话题。他们正在经历或者即将经历在一座城市安家的过程。
2021年,阿远凑够了首付,在济南东部的一个小区买了他在济南的第一套房。在一些人眼里,这里太偏了,离市中心太远。但阿远觉得,“买房子无关他人,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很多人跟我说,二楼可能采光不好,也可能返水,但能怎么办呢?”能怎么办呢?这句话阿远重复了两次。说给记者,也说给自己。然后他接着说:“我觉得现在这样挺好的。”
距离交房还有130天的时候,阿远登上围子山,眺望着自己的小区,以及另一边的高楼林立的唐冶。“浮躁的内心,突然变得安静下来。”他在这条视频下方写道。
“它的位置不好,它的附近什么都没有,可是,这也阻挡不了,它能在济南给我们奋斗在路上的青年一个安身之所。”
安一个家
阿远的家乡在安徽淮南,“是个煤城”。从济南出发,“动车两个小时左右,开车五六个小时。”他从小在农村生活长大,父亲在建筑工地工作,母亲在家务农。每到农忙,父母就得合力忙活。
阿远是家里的长子,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妹妹刚研究生毕业,弟弟在读高二。到了赚钱养家的年纪,阿远觉得自己应该替父母分担家里生活的重担。毕竟,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要供三个大学生,何其不易。他先是资助妹妹的读研学费,等到妹妹毕业,兄妹俩又一起资助弟弟的生活费等。“我要是不给,父母就会更辛苦点,对吧?”
2019年年底,阿远用手头的积蓄提了车,落地15万。那时的他不会预料到,这一决定反而一度成了他十分后悔的事。2021年,他决定下手买房。为了凑首付,他本想把车卖掉,但二手车的行情让他大跌眼镜:才开了一年多,也不跑长途,连剐蹭都没有,价格却几近腰斩。
最后,思忖再三,车留了下来。现在,阿远几乎每周都会开车来小区这里看看。为了拍点视频,记录临近交房的日子和心情。如今,每年为数不多的回家,他都尽量开车回去,尽管动车更快,更舒服。
当初,阿远知道家里的情况,他拒绝了父母帮衬出首付的好意。他拿着剩下的6万块钱存款,向周边好友借钱,凑了三十多万交了首付。第二个月,他又通过申请贷款,还清了借的钱。
“现在每个月基本月光。”阿远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虽然买房确实有压力,但他并不想受制于此,“不想被房子所绑架”。他并非盲目乐观。他正通过自己的拼搏,自食其力的同时,努力替这个家减轻压力。
阿远说,他在这个家里面找到了一种“价值感”。可能自己累一点,“但觉得很骄傲”。“现在我弟弟特别争气,学习成绩也特别好。看到哥哥姐姐都在外面工作努力,他每天放学后也会在食堂做点零活,这样在食堂吃饭就不收费了。”
亮一盏灯
阿远带记者来到他买的小区外,他指着一排排即将交房的楼房,滔滔不绝地向记者介绍小区与片区周边的情况,关于这里的配套,这里的环境等。后来,记者了解到,这种熟悉,其实是一种主动地在意。
2月26日晚,阿远第一次晚上来到小区拍夜景。镜头一转,漆黑的夜里,不远处一栋楼房的灯都在亮着。“灯一亮,交房就快了。灯一亮,咱们的盼头又近了一步。”
之前,阿远“觉得房子冷冰冰的,哪儿修地铁了,哪儿又建了医学中心等,心里是没大有感觉的。这里就是我打工的一个地方”。但“买了房子之后,济南的一草一木,感觉所有的东西跟我都是有关联的,因为你即将扎根在这个地方。”
这种感觉,或许正如他曾经在视频里提到的那样:“万家灯火,有一盏灯,一定为你而留。”
“我只不过是恰好把视频发出来了。我只是很多人中的其中一个。”阿远当然代表不了所有在济南的年轻人,但在济南,还有很多和阿远一样正在奋斗的年轻人。
那年,阿远交了首付,从售楼处出来,已经是另一种心情。开车回家的路上,母亲打来电话,他告诉母亲,钱交了,房子买了。母亲跟他说了一句话:“孩子,挺对不起你的。”他立刻挂断了电话,一边开车一边流眼泪。他说,他理解父母,但不想让他们对自己心存愧疚。
“今年交了房,明年差不多就把婚结了。”他跟父母承诺过,30岁就结婚。如今每次回老家,临行前父母都给他后备箱装满满的东西,“给啥我都说要”。他说,“我特别喜欢让父母表达”。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父母感受到来自他的被需要。
2021年的一组公开数据显示,过去三年来,有超过61万高校毕业生选择在济南就业和定居。在济南工作,买房以及结婚生子,他们的人生故事,或多或少能看到在济南安家的阿远身上的一些影子。
“快五点半了,我要去上课了。”
采访的最后,阿远告诉记者,自己还要去上游泳课。他希望考一个教练证,这样周末空余时间就可以做做兼职,顺便给弟弟赚点生活费。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