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崔艳红 金立红
“凌晨三点去黄河大桥拍过日出,为了拍美景爬上过一百多米的高楼,也曾在雪天连续蹲守五六个小时……”谈起摄影,55岁的张泉刚滔滔不绝。从二十出头到知命之年,张泉刚的相机早已更新换代数次,但济南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却在他的镜头下得以永久珍藏。
张泉刚
2009年,奥体夜景,济南的“东方之珠”张泉刚 摄
热爱
张泉刚的家住在黑虎泉附近。在他的记忆里,上世纪90年代的老济南,有青黑色的石板路,有推着板车卖蜂窝煤的商贩,也有他珍贵的黑白胶片相机。
张泉刚在摄影行业的第一位老师是自己的父亲。他的父亲是一位摄影爱好者,在最初张泉刚对摄影感兴趣的时候,给予他极大的支持,这种支持,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1994年左右,张泉刚拥有了第一台自己的相机,花费七千余元。他用了一句话来形容那台黑白色胶片相机的昂贵,“举全家之力购买,是家中唯一的奢侈品”。后来,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从国产老牌海鸥相机到尼康、富士等进口品牌,张泉刚前前后后换了十几台相机,价格最贵的达几十万元。但那台黑白胶片机,他始终珍藏。
父母亲对他的支持不止于此。张泉刚需要一间完全密闭遮光的房间冲洗胶片,家人便给他买了双层窗帘,窗帘的外层是黑色的,内里是红色的,尺寸比窗户还要大一些,拉上以后,整个客厅都是漆黑的。张泉刚冲洗胶片的时候,家人为了不打扰他,便去门外等候,一等就是一个多小时,冬天亦是如此。
人们常说“摄影穷三代”,在张泉刚身上也有所体现,“舍不得吃穿,所有的积蓄都花在上面”。但越是艰难的环境,越让他感受到努力的重要性,“家里人为了我倾尽所有,我要是不好好做这件事,辜负的就是所有人。”
多年前秋天的一个晚上,张泉刚准备第二天去黄河大桥拍日出,想到自己能拍到好作品,他兴奋、紧张,一夜未眠。凌晨三点,母亲给他带上馒头和咸菜,他骑着自行车就出发了。路上空无一人,道路两边有不少坟头,他骑得飞快,一个多小时就到了黄河边,“一方面是年轻,体力好,另一方面,是害怕。”在他看来,摄影这个行业,没有白天黑夜之说,任何时候,只要他发现能出好的作品,便带上相机出发。
专业
1983年,张泉刚入职济南市历下区文化馆。最初,他主要负责电影放映工作。工作之余,他常常跟着单位的摄影老师学习。“有老师带非常重要,好的老师会影响一位摄影家的大半生。”张泉刚说,老师教会他的不仅是摄影技术,更重要的是眼界的提升。1990年,前辈退休后,张泉刚正式挑起了摄影的担子。1995年,他加入了济南市摄影协会,开始更加系统地学习摄影技术。
他回忆,为了拍千佛山的美景,他曾在一个雪天爬上当时还未对外开放的齐鲁宾馆。楼层很高,三十多层,一百多米,为了珍惜这一次难得的机会,他下午三点多爬上去,晚上九点多才下来。这不是他爬过最高的楼,更高的一次,是在初建成的绿地中心的顶层,未封窗前,他站在四十六层楼的高空俯瞰历下区,那样震撼的美景,他再也没能拍到第二次。
张泉刚告诉记者,摄影是一门遗憾艺术。为了拍下绝版的照片,一顿饭间隔很久的情况在他身上常有发生,“上去一趟不容易,不可能为了吃饭中途下来,一想到能拍到好作品,饥饿和寒冷就全被抛在脑后了。”
2009年,全运会在济南举办。为了拍摄奥体中心的俯瞰夜景,张泉刚只身带上相机、镜头、三脚架,全副武装爬上奥体中心东南角一座正在建设的高楼。因为大楼还没完全建好,他只得先爬上一处十几米的脚手架,当时耳边风在呼啸,有恐高症的张泉刚甚至有些眼晕,但他坐在一米宽的墙上,一拍就是三个多小时,最后下来时两条腿都在颤抖。张泉刚给这次的摄影作品取名为《东方之珠》,一是因为它美得好像济南的一颗明珠,二是体现它在自己心中的分量——犹如明珠那般珍贵。
荣誉
因为张泉刚对摄影的热爱和韧性,他的好作品涌现出来,有一部分已成为宣传山东、宣传济南的经典之作。他的摄影作品《庄户剧团来俺村》获文化厅一等奖,《秋天的喜悦》获中国艺术摄影协会二等奖,《文化下乡农民乐》获文化厅一等奖,《最后一代小脚女人们》获文化部、中国文联铜奖,《谷子秧歌》获文化厅一等奖,《木偶人生》获中国艺术摄影协会一等奖……
同时,张泉刚先后策划主办了“名泉”“ 好客山东贺年会”“红色丰碑”“文明出行”“济南解放70周年”“首善之区 大美历下” “ 荷风”“ 菊韵” “中国梦”系列摄影展赛五十多次等。收集作品五万多张,展出一万余幅,观众达三十多万人次。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张泉刚扛起相机深入防疫现场,拍摄了5000多幅图片。他用大量的照片展示济南抗击疫情第一线的一件件动人事迹和一张张感人影像,用镜头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暖心故事。
摄影带给张泉刚的,还有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多年前,张泉刚在一个村子为七位老人拍下了一张合照,一个月后,他带上洗好的照片想当作礼物送给老人们时,却得知七位老人中有两位已经离世了。老人的儿子哭着握着他的手,感谢他能记录下母亲当时最好的状态。这部作品就是曾获文化部大奖的摄影作品——《最后一代的小脚女人们》。
公益
“年轻的时候,拍摄以获奖为目标,现在更致力于服务,将好的摄影作品带给大家。” 如今,组织公益大讲堂、摄影大赛等占据了工作生活的大部分,张泉刚从事摄影创作的时间少了。张泉刚说,自从他任现职以来,举办公益性摄影大讲堂五百多期,累计培训学员二十多万人次,授课两千多课时。同时,张泉刚举办免费的线上培训,让更多的市民不出家门就能学习到摄影艺术知识。
据了解,张泉刚策划组织主讲的济南市聋哑人摄影公益培训班,学员超过两万多人次,相关事迹在央视数字频道播出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济南市的一个重要文化品牌。张泉刚说,他期望着,聋哑人在学会摄影后,用照片的形式把对世界的认识表达出来。
除了这些大型公益活动,张泉刚常常扛着相机下乡。在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他为许多村民拍下与老房子的最后一次合影,又为他们拍下新社区的照片。“原来住的地方什么样,现在住的地方什么样,通过照片展现出来,打动人心。”张泉刚感叹,很多老人在看到他拍下的全家福后,流下了眼泪。
“生命不息,摄影不止。”张泉刚说,他接触摄影32年,甚至更久。摄影于他而言,早已成为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济南,永远是他镜头中最美的那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