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周刊集群 > 内容详情

【眼界周刊】体面工作对996说不

2022-04-10 08:24:59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邹通

“体面工作、幸福生活”,一直是从业者的追求。然而随着加班现象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这一追求逐渐变成奢望。在某些行业盛行“996”的当下,众多打工人被迫“内卷”,“XX卷王”的调侃称呼在网络上屡见不鲜。而在这种畸形的加班文化背后,则是令人心痛的隐忧,由高强度加班引发的猝死悲剧不时发生,犹如一记背刺,让打工人脊背发凉。对此,国家出手了,随着多地开展超时加班集中排查整治,一场对“996”说不的好戏,已经拉开帷幕。

“996”要凉了?

近年来,加班现象在某些行业普遍制度化和严重超时化。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3 月份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0小时,按照一周工作五天来算,中国人平均每天要工作9.2个小时。

对于加班乱象问题,我国多地在近期有所反映。近日,北京市人社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工时和休息休假权益维护工作的通知》,在3月15日至5月15日期间,在全市组织开展工时和休息休假权益维护集中排查整治,聚焦重点行业企业,集中排查整治超时加班问题,依法保障职工工时和休息休假权益。随后,山东、安徽、河南、广西、青海、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也纷纷出手,开展超时加班集中排查整治,也是持续到5月15日,为期2个月左右。

从各地公开发布的信息来看,作为超时加班问题重灾区的互联网企业等成为重点检查对象。北京等多地指出,本次集中排查整治的检查对象主要是超时加班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园区,重点突出互联网(平台)企业及关联企业、研发岗位占比较高的技术密集型企业、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

释放出啥信号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天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可见,“996”工作制属于违法。

2021年,最高法、人社部联合发布超时加班典型案例,明确“工作时间为早9时至晚9时,每周工作6天”的内容,严重违反法律规定,应认定为无效。人们迫切期待国家能够更进一步,主动整治超时加班现象。

如今,第二只靴子终于落地。全国多地宣布集中排查整治超时加班,可谓动了真格。有分析指出,此次多省份集中整治超时加班,以行政监管对违法行为进行大力纠偏,可视作对畸形加班文化的一次反正。而其中释放出的信号也值得关注,集中整治超时加班,向全社会传递了“体面工作、幸福生活”的价值导向。“体面工作、幸福生活”,不仅是从业者的追求,也理应成为企业价值观。即使站在企业发展立场,互联网等重点行业、企业,超时加班也并非必需,它损害的不仅有员工身心健康,也有企业文化形象。全球互联网头部企业中,实行“朝九晚五”的知名大厂也有不少。事实证明,不加班或少加班,并没有削弱其竞争力。杜绝将企业发展立基于员工长期超时加班损害健康之上,是对企业价值观的正向塑造,也是维护法治的底线。

此外,如今的许多年轻人,他们赶最早的地铁上班,坐最晚的地铁下班,加班带来的困倦和疲累,已经不单单是影响到工作的质量。体现在生活中,就是没时间谈恋爱、没时间结婚,更没时间生娃。有专家就指出,一些调查显示,很多年轻人反映经常加班,没有时间谈恋爱、结婚、育儿,所以,需要改变过度强调工作而让生活“有名无实”的状态,让大家有时间和精力生育和养育。在鼓励生三孩的背景下,国家也在努力创造更好的育儿环境,让大家能够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能够放心地谋划生育和进行养育,从而实现人口的长期可持续均衡发展。

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目前,一些企业已经主动取消“996”“大小周”,可谓迈出了重要一步。但也要知道,互联网等重点行业的职工工时和休息休假权益保障,很难靠员工“谈”出来。个体弱势之下,需要监督部门自上而下出手。有分析指出,此次集中整治其实是明白昭告,用人单位如果有相关违法行为,将被追责乃至曝光。其中,北京等地提出,将依法予以行政处理处罚并督促限期整改。山东等地明确,对不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的强制加班、制度化加班等突出问题将重点予以打击;对重大典型违法案件,依法予以公布或向社会公开。

也有分析认为,集中整治超时加班,要防止隐性加班现象。一者工作量安排不合理,会让员工被迫把“活儿”带到工时之外;二者为应对整治,不排除转移“加班阵地”可能,再叠加疫情防控下移动办公、居家办公,隐性加班的情形更为复杂。

有专家建议,未来要进一步细化相关规定,包括如何处罚超时加班、如何定义和区分必要性加班和非合理性加班,完善相关制度和细则,加强规范落地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引导企业自觉尊重和执行规定,不再强迫或变相强迫过度加班,积极倡导不加班文化。

与此同时,也要强化劳动者的维权观念。劳动者如果面临强迫或者半强迫超时加班,应该勇于、善于依法维权。对于隐性加班,企业要尊重员工的知情权、选择权、报酬权,也要畅通员工的反映、维权通道,发现问题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

总之,作为职场人,人们不反对加班,反对的是畸形加班文化。有分析称,畸形加班文化包裹上了企业愿景、个人价值的外衣,员工被裹挟而不能自拔。变革畸形加班文化,不能期望通过一次集中整治而实现,需要监管的制度化常态化,需要在全社会以“体面工作、幸福生活”新文化取代畸形加班旧文化。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