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舒
在家是夫妻,出门是战友。疫情之下,济南公安涌现出多对“夫妻档”,他们用行动诠释了有一种浪漫叫“并肩作战”,有一种担当叫“逆风而行”,有一种默契叫“同心合力”。伉俪携手,他们用双倍的坚守,双倍的付出,在不同的岗位上秉承着同样的信念,在“疫”线组成“守护者联盟”,以小家力量守护着大家幸福,带给我们无限的温暖与感动。
希望能守住每个人的绿码
“今天是卡点值守的第十三天。春风阵阵吹过,还是忍不住打了个冷颤。和我一起并肩而立的战友严阵以待、分工有序,希望能守住城中每个人的绿码。上午碰到了一位情绪比较急躁的驾驶人,不愿意配合工作。虽然我很理解他的感受,但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安全大于一切。等他发泄完情绪后,我耐心地讲解了当前的防控形势和采取防控措施的必要性,希望他能够理解和配合。最终,经过不断劝说,他终于平复了心情。看见我们辛勤工作,临走前,他给我们竖起大拇指,还叮嘱要注意安全。虽然仅有一面之缘,但他的举动让奋战在一线的我更明白坚守的意义。”这是历下区交警大队文化路中队副中队长刘丙乾在值守间隙写下的工作日记。
4月初,因疫情形势严峻,他按照单位统一安排部署,前往京沪高速商河收费站,协助配合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开展疫情联防联控,做到“逢车必检、逢人必查”,坚守着济南“战疫”的交通防线。“您好!您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前方检查,请提前扫描场所码,出示48小时内核酸证明,配合检测体温,佩戴好口罩。”这样的话语,刘丙乾每天不知要说多少遍,“卡点是防止疫情输入的第一道关口,马虎不得,更松懈不得。”
左转、右转、抬手、挥臂,动作重复一遍又一遍……身着防护服,刘丙乾站姿挺拔、手势规范,“车流量大的时候,司机排队积压在收费站口,情绪难免烦躁着急,这个时候看到交警的身影对他们来说既是引导也是种安慰,少说一句话的工夫就能多检查一辆车。奋战在抗疫一线,群众看在眼里,更记在心里。”每天四班轮流值守,24小时不停歇,车辆多时,甚至喝不上一口热水——每天轮值下岗后,刘丙乾往往顾不上吃饭,摸着僵直的腰和酸疼的腿,歪靠在警车上累得沉沉睡去。
根据防控要求,卡点值守人员需在集中隔离点居住。自4月4日以来,刘丙乾从卡点执勤结束后便返回隔离休息点,每天“两点一线”,一直没有回家。他的妻子刘春兰是济南市中心医院的一名大夫,这一阵也是忙得不可开交,天天加班加点。同样的信仰,共同的坚守,抗疫“战场”上,他们既是心手相牵的夫妻,更是并肩作战的“战友”。
疫情来袭,作为医护工作者的刘春兰毫不犹豫地冲在一线,每天值班八九个小时,周末无休,有时甚至忙至深夜。“她从未有一丝抱怨,一直坚守在这个离危险最近的岗位。”说起妻子,刘丙乾笑意满满,展现出铁汉柔情的一面,“自从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后,我俩都忙,很少联系。但她每次都坚持打视频电话,要看看我的状态。虽然时间紧张,只能寥寥交流几句,可要我做好防护的话贯穿始终,心里暖暖的。”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刘丙乾和妻子却在特殊时期演绎着并肩作战的浪漫。
在这场战“疫”中,夫妻两人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聚少离多。最让二人惦记的,还是家中的两个孩子。为做好本职工作和疫情防控两不误,他们将孩子交由老人代为照料。4月3日凌晨5点,刘丙乾接到新的通知,从历城区疫情防控卡点前往商河收费站值守。出发前,5岁的小儿子从被窝里爬出来,将自己的一包零食悄悄塞进了刘丙乾的行李箱中。“直到晚上收拾衣物时我才发现,那一刻有点鼻子发酸。”说起孩子,他心里充满了自责,虽然一直承诺“忙完这阵儿就好好陪陪孩子”,可是他知道,作为一名工作任务繁重的交警,这阵忙完了,还有下一阵……
最硬核“守护者联盟”
“我是警察,你是医生,我们不冲在前面让谁冲?”孔帅是济南市市中区公安分局六里山派出所的一名民警,妻子许芊是济南市机关医院军休门诊的一名医生。2022年的春天,对这样的警医家庭而言,无疑是需要付出和考验的。
“还没有做核酸的赶快到广场做核酸了——带好身份证、打开健康码、排队测温……”身穿“大白”防护服,拿着反复播放的小喇叭,清晨6点,孔帅就在社区内开始了一天的防控工作。他负责的是辖区13处封控小区的执勤任务,每天“早六晚八”,在小区内进行防疫宣传、维持核酸检测秩序、对人员车辆和小区便利超市实行严格管控,晚上下了班,他还要回派出所统筹协调小组次日的各项勤务。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身为基层派出所的一员,除了要担负着辖区疫情防控的重担,孔帅还要兼顾复杂案件办理、纠纷调解、群众救助等各项任务,工作量是平时的数倍。
六里山辖区内老旧小区多、没有电梯的楼房多,为了确保“应检尽检、不漏一人”,孔帅每天楼上楼下地跑上好几趟,来回就是两千多个台阶。“一天下来,腿软得跟面条似的,汗水早就浸湿了衣服,贴在身上跟裹着保鲜膜一样。”密不透风的隔离服一穿就是一整天,加之缺乏休息又喝不上水,高强度的工作下,让身体素质一向不错的孔帅几次出现头晕恶心的症状。
4月初,他在辖区一处封控点执勤时注意到一位姓张的老人。“老人是位聋哑人,自老伴去世后一直独居。因为疫情原因,子女无法回家照看,小区突然封控对老人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不便。”为了帮助老人解决燃眉之急,孔帅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日常生活起居的工作,除了接送老人进行核酸检测,每日定时上门送水送菜,清理生活垃圾。青菜、西红柿、菜花、胡萝卜……每天新鲜蔬菜不重样,孔帅把老人的三餐饮食安排得明明白白。在无声的交流中,两人逐渐建立了默契,老人的一个眼神,孔帅立即就能做出准确回应;而孔帅的一个动作,老人马上就明白他表达的意思。
孔帅的妻子许芊是单位的骨干医生,当得知医院筹备医疗队准备去一线抗击疫情时,她第一时间向组织报名,主动请战支援。夫妻俩把年幼的孩子托付给父母,义无反顾地奔赴各自的“战场”。许芊在中风险地区连续奋战十几天,每日奔走在基层检测点之间,还要入户检测居家隔离人员,24小时待命昼夜轮转。
孔帅的父母都是退休教师,老党员干部,非常理解和支持儿子儿媳的工作。为了解决小两口的后顾之忧,老人把孙子接到身边照顾,利用父母不在身边的机会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不仅辅导孩子日常学习,还注重锻炼他的生活能力,让孙子小小年纪就学会自立,还给奋战在一线的父母加油。
许芊的母亲在得知社区急需志愿者后,立刻主动报名,参与到小区疫情防控工作中。“社区一线的值守人员很辛苦,我也想出一份力,和孩子们并肩作战。”
一场疫情,让这个家的每个成员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孔帅的父母说,“有国才有家。疫情面前,我们一家老小愿组成最硬核‘守护者联盟’,齐心上阵,并肩战斗,同心抗疫。”
逆风而行的“爱情时差”
“我在争分夺秒为安全守护,你让方舱医院跑出加速度。”这是济南市历下区公安局龙洞派出所疫情防控专班辅警李媛媛在朋友圈里写下的话。
在龙洞派出所疫情专班的办公室里,挂着“防疫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横幅。“防疫是我们的工作任务,也是沉甸甸的责任。”李媛媛说,龙洞派出所区域大、群众多,疫情排查随访的工作量始终在分局位居前列,“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系统,把所有的数据统计出来,然后逐一处理数据。我已经忘记有多少个周末没有休息,多少个节假日是在单位度过的了。”
4月17日,尽管是个周末,但龙洞派出所情防控专班办公室里却是一派紧张忙碌的景象,电话铃声伴随着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参与流调的民警、辅警们一边打电话一边快速地记录相关信息,了解流调对象的行程轨迹。“您好,我是XXX疫情核查专班人员,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现在需要您配合我们提供一些信息……感谢您的配合,再见!”这些话,李媛媛每天不知道要重复多少遍,常常一天下来嗓子都快冒烟了。
流调专班是后方工作,但每一条数据都与疫情相关。在流调工作中,民警们要在层层的名单中和许多看似无关联的信息碎片中,像侦察兵一样逐一摸排,抽丝剥茧般查找流动人群的关联信息,并进行及时梳理,为基层一线疫情防控提供数据支撑。“刚才又推送了1000余条数据,大家再辛苦一下,今晚务必核查到位!”争分夺秒、昼夜在岗是参与流调民警们的工作常态,他们就像一台台不知疲倦的机器满负荷地运转着,为了保证核查数据万无一失,每一条数据大家都仔细核对,遇到高峰期,通宵也是常态,“眼睛熬红了滴点眼药水,电脑死机了换一台继续,饿了就吃方便面。”
“在流调工作中,最令民警头疼的就是有些流动人员的电话打不通,即使打通后对方以为是诈骗电话随即挂断,或者拒绝配合调查,导致工作难以顺利开展。”李媛媛说,面对一些质疑和不理解,甚至一些过激的语言,他们能做的就是耐心解答,让对方理解,直到完成流调,心酸和苦累只能自己默默承受。
由于精神长时间处于紧绷状态,李媛媛连晚上做梦都在打流调电话。“有一次凌晨三点多,我梦见突然被‘安排’了紧急任务,大喊着‘收到,立即核查!’一骨碌从床上爬了起来。”她笑着说,“在黑暗中适应了好一会儿,看着身边熟睡的孩子,才意识到自己是在说梦话。”
李媛媛的丈夫从事建筑工程行业,自疫情形势严峻以来,先后前往青岛、徐州、上海等多地参与建设方舱医院。“这段时间,为了赶制图纸设计,他几乎每天加班到下半夜。绘图完成后还要前往当地勘察现场,以最高效的速度完成医院建设。徐州的方舱医院,他们48小时无休争分夺秒绘制设计图,然后马不停蹄地去当地施工。”这一忙起来,夫妻俩只能像“异地恋”那样,用微信和视频通话,经营着“带时差”的生活。“我们并不特殊,在我的身边,有很多为了疫情而奋战在一线的同事。在这些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里,彼此互相守望,互相鼓励,用实际行动守护着万家灯火。”
守“大家”也是守“小家”
一位是派出所民警,一位是社区书记,虽然夫妻二人岗位不同,但有着共同的责任——这对抗疫一线里的CP搭档,便是智远派出所社区民警马海超与他的妻子,盛福花园社区书记张洁。
身为社区民警,这段时间,除了需要完成日常警务工作,马海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负责辖区内封控区、管控区的执勤和巡查,最大限度保障疫情防控无一遗漏。为了方便群众能第一时间联系到自己,他把手机号码发到了管辖社区的各个业主群内,并保证24小时不关机,“这几天电话响个不停,大概每5分钟就有1个电话,随身携带充电宝,保障手机随时畅通。”为了做好辖区疫情防控工作,随叫随到,马海超还在警务室里临时搭起一个简易床铺,困了就打个盹。
智远派出所辖区面积大、工地多、人员复杂,加上社区的突然管控,造成少数群众的不解。“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需要换位思考,站在群众的角度及时解答。”马海超为此向群众做了大量解释工作,及时疏解隐患,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为患病的“空巢”老人送菜买药、推着轮椅护送行动不便的居民做核酸采样、不分昼夜纾困解难“摆渡”社区群众……他每天忙得像上足的发条一样“连轴转”,做着看起来很琐碎却事关辖区居民生活、健康的事,“身为社区民警,我们就像是一座连接群众的‘桥梁’,要第一时间讲解最新防疫规定,及时了解群众的需求,解决群众遇到的难题。”
和马海超一样忙碌的,还有他的妻子张洁。张洁是盛福花园社区书记,自社区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以来,她也全力以赴扑在疫情防控最前线。因为妻子所在社区也在马海超的管辖范围内,两人的工作经常出现交集。“有一次我爱人带着13名医护,来到小区广场的采样点,准备开展核酸检测。结果当她找负责人对接时,才发现原来要找的人是我。”说到这里,马海超笑了,“彼此都太忙,我们见面的时候也是在交接工作。”
在疫情防控一线,虽然同处一个屋檐下,一个月两人在家见面的次数却屈指可数,在疫情防控一线工作时,两人忙得连说句话都是奢侈,一次次抗疫前线的“偶遇”,成就最特别的“同框”。“这段时间,尽管工作经常出现交集,但我跟爱人的联系反而比平时少了。”马海超说,“任务来时不分昼夜,说走就走,所以我俩很少有时间打电话。即便是通话,说的也都是工作。回家后,匆匆忙忙扒口饭,往往还没吃完就接到单位电话,又立即返回各自的岗位上。”
夫妻俩都奋战在一线,家中两个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只能让哥哥照顾弟弟。“大儿子今年参加高考,除了要上网课外,还担负起照顾弟弟的任务,洗衣服、做饭、哄弟弟睡觉。”马海超说,有时不放心,休息的间隙他给孩子视频,儿子会反过来安慰父亲,“你和我妈注意好防护,安心工作就行。家里有我呢,放心吧,我会把弟弟照顾好的。”
特殊时期,马海超和妻子互相支持,在基层一线的防疫阵地,共同书写爱与坚守,用铮铮誓言彰显了相守相偕的最美力量。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既是战疫“夫妻档”,也是“最佳战友”,更是彼此最坚强的后盾。
凌晨5点,奋战了一夜的马海超拖着一身疲惫回到所里,望向窗外春花烂漫,给妻子发了条微信——“等疫情结束,我们一起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