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周刊集群 > 内容详情

【运动周刊】中超赛区之变究竟谁之过?

2022-05-14 08:14:41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田延士 李柏村

日前,泰山队的青岛拉练兵分两路。主力阵容方面,与浙江队40分钟的比赛最终0比1告负。替补阵容方面,则与济南兴洲1比1战平。至此,球队的青岛拉练正式结束,将返回济南。不出意外,泰山队不会在济南停留太久。据《北京青年报》消息,海口成为中超赛区,几乎板上钉钉。泰山队方面,也将提前赶赴海口适应。  

原本,球队当下的青岛拉练,意图为原计划的日照赛区做准备,没想到,中超赛区变来变去,泰山队的拉练计划,也不得不一改再改。曾经被戏称为“世界第六大联赛”,如今甚至找个赛区都要伤透脑筋,这也实在令人唏嘘。

苦寻第三赛区,中超雪上加霜本组图片 记者 王晓峰 摄

香饽饽变馊窝头

起初,之所以选择前往青岛进行拉练,泰山队有两层算盘。一方面,山东多支职业足球俱乐部都在这里拉练,选择青岛,泰山队有更多比赛机会进行自我纠错。另一方面,原计划承办中超赛区的日照与青岛气候近似,无疑这同样是利好之一。  

只不过,中超赛区的突然变化,泰山队也不得不紧急调整原本的备战计划。

真正阻碍中超开赛的最后一个因素,便是第三个赛区的悬而未决。有人提出,大连、梅州两个赛区早已确定,如同往年一样,兵分两路开赛,不可?实则,本赛季中超迎来扩军,加之足协计划打满全部34轮比赛。更少的时间,更多的球队,如此之下,分成三个赛区同时开赛,几乎已是唯一可行的方式。  

只不过,曾经的“世界第六联赛”,如今甚至在偌大的中国难找出个愿办、能办中超的赛区,诚然有点让人哭笑不得。总有人说,曾经中超的繁荣,实则如海市蜃楼般虚幻。但过往的那些回忆却实则印证了,曾经的中超的确还算是个香饽饽。

2015年,体奥动力公司以80亿元的价格买下5年中超版权,这份天价合同,一时间引得人们竞相热议。曾经如痰盂般遭人唾弃的中国足球,怎么能卖出这样的高价?不要忘了,任何一笔商业交易促成的背后,价值的估量永远是决定性因素。换句话说,体奥动力愿以80亿元价格买5年的中超版权,是因为在他们眼里,中超有5年内赚出超过80亿元的商业价值。  

2016年7月,英国天空体育拿下为期三年的英国地区中超直播版权。熟悉英超的球迷,自然对这家媒体不会陌生。在英国,天空体育是体育直播行业的绝对寡头,通过垄断热门体育赛事版权,向球迷提供专业的付费直播业务,继而赚得盆满钵满。在巴西、法国、比利时等国家相继直播中超后,作为欧洲媒体行业巨头,天空体育将中超赛事带到了现代足球起源地的英国。可见,当年的中超,也并非中国足球的自娱自乐,而是成了货真价实的香饽饽。

总而言之,即便国足在国际赛场上始终未能打出成绩,但借助各球队的投入升级,中超却展现了与国家队截然不同的景象。灿烂的烟火,瞬间消散后,只剩下一片漆黑的天空。2020赛季,算是中超联赛走向没落的一个分水岭。彼时,新冠疫情的暴发,让走向赛会制的中超遭遇不小冲击。得益于还算殷实的家底,这赛季的中超尚算是顺利举行。2021赛季,伴随疫情态势的反复,加之地产行业的衰落及中性名改革的冲击,中超各队纷纷遭遇财务危机,大牌外援、外教相继离开。待到争冠组、保级组比赛打响时,广州队、河北队、青岛队等多支球队都状况频出。甚至,一度让16支球队全部参加中超,都成了个世纪性难题。加之国足在十二强赛中的低迷,2022赛季的中超,更为寒冷的严冬,似乎早已注定。果然,2022赛季的中超,即便凑齐了参赛球队,赛区的选择,却又成了新的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2021赛季初,依旧有二十多个城市主动申请申办中超赛区。待到2022年,中超赛区已不是“求着要办”而是“求着办”。往日的香饽饽,成了今天的馊窝头。从80亿元5年版权到赛区承办权无人问津,又双叒叕换赛区后,似乎,中超开赛总算迎来实感。无论如何,2022年即将过半,邻国的日韩联赛都已开战十余轮。中超能实现开赛,总比一直悬而未决要好。只不过,曾经的“世界第六联赛”,如今甚至要为凑齐赛区的“鸡毛蒜皮”操心,令人唏嘘。 

金元后该怎么走?

中国足球的“最寒冬”,实则远未到来。此前,如此之论调,我们已听过太多次。肯定此番观点,亦应探索:从香饽饽到馊窝头,中超联赛,为何突然引来如此之剧变?    

中超的瞬间崩盘,其直接原因,起始于2020年初那场新冠疫情。诚然,疫情之下,赛会制空场举办的中超联赛,对这项赛事无疑带来了巨大影响。仍应指出,新冠疫情是全球性的,遭遇疫情冲击的足球联赛,更远非中超一家。然而,似乎没有哪个联赛像中超这样,一个疫情的冲击,便全盘皆崩。这一切又是为何?

一方面,中超的没落与中超球队的性质有直接关系。在欧洲,职业足球俱乐部往往是独立运营的商业单位。但在中国,各大俱乐部却多为大型企业的附属存在。换句话说,欧洲俱乐部具备较强的独立商业开发、创收能力,但在中国,球队的创收往往只依托于微薄的门票收入以及球队出售球员所获得的资金。  

疫情之下,中国球员身价逐步缩水,门票收入更是为零,加之球队母公司的投入减少,各大中超球队的运营危机自然难避免。相较之下,一众欧洲球队,在商业开发上早已形成成熟产业链,疫情冲击对球队财政运营有影响,却非致命影响。

另一方面,中国足协同样有自己的责任。上文提过,2021赛季初愿申办中超赛区的城市仍超20座。可见,当时各方对中超的影响力、潜在价值仍有足够信心。待到2022赛季,无人问津的中超,你可以说这是国足世预赛低迷表现所致。可进一步讲,入围十二强赛后,2021赛季足协“保国足、弃联赛”的做法,早已使得中超联赛在各个方面大打折扣。而长期的封闭式集训,国足球员也并未在世预赛中展现最佳战力。  

2002年世界杯周期,中国足协就曾“弃联赛,保国足”。结果,世界杯上国足三战皆负,联赛方面,由于赛事竞技质量、关注度大幅下滑,甲A联赛更是摆烂到底,演变为假球的温床。20年后,现成的教训,中国足协硬是要重蹈覆辙。

一言蔽之,新冠疫情与空场的赛会制,只是摧毁中超联赛的一根导火索。中国足球大厦的倾塌,系种种因素累积下的环环相扣。即便没有疫情,这场低谷,也迟早会来。

尽管,当下疫情态势仍难言乐观,但综合各级部门对疫情的处理,加之民众对疫情的认知,后疫情时代或已为时不远。2022赛季,不出意外中超也将部分恢复主客场制。乐观预计,未来日子里,这个曾经辉煌无比的职业赛事也将迎来一定程度的反弹。只不过,疫情的发生让中超俱乐部和中国足协的种种缺点一览无余。未来日子里,中国足球应何去何从?

这里,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突然想起一位前国足球员临退役前的感言,“中国足球,是时候应该照照镜子了。”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