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周刊集群 > 内容详情

【深度周刊】“神坛之上”的电子资源集成商

2022-05-16 09:55:26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芷南 郑晓彤

谈及中国知网(以下简称知网),不少人并不陌生。作为始建于1999年的学术平台,知网是中国最大的学术论文数据库和学术电子资源集成商,收录了95%以上正式出版的中文学术资源。截至目前,几乎没有其他数据库能出其右。但就是这样一个“神坛之上”的头部“智库型”平台,近年来却风波不断,饱受诟病。

“众人苦知网久矣,但没想到我竟然也成为了受害者中的一员。”作家陈渐日前在社交账号上发声称,自己的小说作品被知网在无授权情况下收录,供用户浏览、下载,长达13年之久,“事实上我并非个例,与我有着相似遭遇的大有人在……”5月1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称,将依法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风暴场

“如果不是一次偶然的检索,我也不会发现这场长达13年的侵权。”来自北京的作家陈渐告诉记者,日前,他在知网版权库里,意外发现了自己百万字连载小说《五陵·帝世纪》,“在我没有任何授权的情况下被知网收录,供用户付费浏览、下载。”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注意到,陈渐所提及的小说作品《五陵·帝世纪》在知网中的最早发表时间可追溯到2009年4月,其来源为科幻世界杂志社现已停刊的《飞(奇幻世界)》杂志。

“知网很有可能是与杂志社签订了某种合作协议,通过这个途径收录其刊登的文章,但我本人对此并不知情。”陈渐表示,知网很大程度上利用了“纸质刊物发表作品后默认授权电子版权”的大众认知盲点,从而侵犯了他的著作权,“早些年大家的版权意识并不明晰,因而知网存在野蛮生长的情况,但随着知识产权法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自己的版权、知识产权。像这次,在我发声后,不少业内人士也都现身说法,表示自己遭遇了知网无版权收录的情况。”

无独有偶,陈渐并非控诉知网的首位发声者。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涉及“中国知网”侵权行为的文书就超500份。

作家杨果(化名)说:“之前只是注意到学术圈内,不少人说知网‘霸道’收录论文、学术著作。如今文学领域也沦陷了,可见深受知网风波的受害者有多广泛。”

2021年12月,89岁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因知网擅自收录其百余篇论文,将其诉诸公堂,就曾引起学术界哗然。成功维权后,知网下架了赵德馨的全部论文,表示“妥善处理赵德馨教授作品继续在知网平台传播的问题”,但赵教授多次发声称,没有得到妥善处理。截至今年的5月12日,知网向赵德馨教授夫妇登门道歉时,才表明“重新上架赵德馨及其妻子周秀鸾论文作品”的意愿。

维权伴随封禁

“作为学者,我们不是不发声,而是不敢发声、不能发声。”某高校教师张奇(化名)告诉记者,对于高校工作者和广大学子而言,知网是他们离不开的工具,“举个简单的例子,知网是我国唯一经由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能正式出版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电子期刊单位,博士、硕士论文也都要上传知网进行查重。”

就高校教师群体而言,在知网上论文的发表量、引用率、下载量早已成为职称评定的重要标准之一,张奇表示,业内甚至有着知网是“绝对权威”的说法,“当然也不是说其他的数据库没用,但相较而言,知网在各个领域内的认可度是最高的。”

作家陈渐提到,前些年,他的一个作家朋友被知网侵权,维权成功后,朋友却收到一段来自一位重名的高校老师的私信控诉,“当时那名高校老师指责朋友的维权,说维权成功后,平台不仅封禁了维权当事人的名字和作品,同时也封禁了与他同名作者作品刊发的权限,导致现在这名老师无法发表论文,甚至影响评职称。”

“绕不开”的知网

除了学者,高校、科研机构也曾尝试与知网博弈。4月底,名为“中科院停用知网”的话题登顶热搜,引起了大众对知网的再次关注。但记者注意到,此前报道中不少因“天价”续订费而停用知网的高校,最终结果大多都选择了“妥协”,某高校图书馆馆长赵升(化名)告诉记者:“知网数据库是高校图书馆采购的重要标的之一,也是数字图书馆构建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老师、学生们的学术研究也离不开文献资料,所以知网对于我们而言,是个绕不开的存在。”

据此前媒体报道,不少高校对知网的采购意见公示中,都提到了知网存在的“不可取代性”,2022年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处发布的《“中国知网(CNKI)”采购项目拟采取单一来源方式征求意见的公示》中提到:“中国知网(CNKI)系列数据库是目前唯一能同时提供期刊、博硕士论文、会议论文、报纸、年鉴的全文数据库……唯一完全满足我校教学、科研、专业建设需求,故产品具有唯一性。”

“绕不开的不仅仅是我们个人,而是整个行业内都面临着相似的状况。”张老师说。  

通过中间商签版权

事实上,中国知网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学术论文数据库和学术电子资源集成商。如其母公司同方股份公告中所述,“在知识内容与服务领域,公司运营的中国知网所收录的学术文献总类与数量、 期刊数量以及独家期刊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继续保持行业领先……”

“行业的领先地位,让知网在很多领域的发展有些偏向‘野蛮’。”知识付费博主郭一国说,知网在收入文献作品时,对于著作人本身并不“友好”,“知网当前的版权模式中,有一类是并不与著作人本身产生直接联系的,而是通过间接授权,即通过‘知网—期刊出版单位—论文作者’的授权形式,事实上,这其实并不合规。但不少作者,迫于论文刊发等的压力,成为被动一方,只能无奈接受。”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获悉,知网通过与期刊出版单位签订“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合作协议书”“期刊许可使用协议之类的合作协议”等方式,来约定出版单位授权期刊公司使用刊物的著作权的并不在少数。“期刊的间接授权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还有待商讨,但授权本身对于著作者本人而言整个过程可能并不透明。”郭一国说。

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

某高校教师管芳芳(化名)表示,很多时候为了论文的刊发,大家都选择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集体缄默,“这从另一个层面,对知网而言是一种纵容。”

“虽然不少期刊都与知网签署了协议,但知网方面似乎也并不能提供这些期刊与作者按照规定所签署的著作权使用和转售协议,毕竟很多期刊仅仅是在投稿须知里注明了关于版权、刊载的只言片语。”郭一国说,近年来大家对于版权的重视,让这些原本“不起眼”的授权摆到了台面上,“知网很有可能要面临着更大的侵权危机。”

5月1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称,将依法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调查。对此,山东齐鼎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效宇表示:“知网作为在相关市场具有一定支配地位的经营者,应规范约束自己的市场行为,合法保护作者的著作权及获得相应报酬的权益,不可通过间接协议限制排除作者的主要权利。”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张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