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周刊集群 > 内容详情

【深度周刊】济南人的15分钟健身圈

2022-05-23 07:53:30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远 郑晓彤 张淑婷 实习生 陈嘉慧 张一荷 朱正宇

济南,南依泰山,北跨黄河,泉水众多。山山水水之间,是热爱生活的济南人。

2022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近年来,济南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已全面建成15分钟健身圈。遍布济南的体育公园、健身广场、登山步道、绿道上,市民们在跑步、打球、跳舞、登山……市民生活更加健康,济南这座城市更加美丽,富有活力。

近期,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走访了不少市民,分享他们的健身故事。

华山风景区,迎着朝阳,奔跑在路上的人们

华山景区:用晨跑迎接济南的第一缕朝阳

早上6点,迎着朝阳,38岁的济南市民吴捷荣已经奔跑在路上了。

在济南北部的华山风景区,他围绕着拔地而起的孤峰,沿着环湖步道奔跑。山上山下,一片青翠。“这里有山有水,环境也好,跑道宽敞。”吴捷荣说,来华山风景区跑步的人特别多,“周六周日,一早一晚,有几百个人在那里跑。”

吴捷荣老家福建,自幼学做茶。2005年,他北上来到济南开茶叶店。“年轻呀,就想到北方看看。”他说,他刚到济南时才22岁,第一个店开在盖家沟农贸市场。来到济南的17年,他感觉济南的变化很大,“遍地是高楼,生活环境也更加好了”。17年来,吴捷荣在济南成家立业。他在七里堡茶叶市场又开了一家店,又在全福立交桥附近买了房子,孩子也上初中了。

2020年夏天,吴捷荣开始跑步。“身边有朋友在跑步,一个朋友原来200多斤,跑了一段时间减到一百六七十斤。” 吴捷荣说,他跑步时有150斤,现在只有120多斤。他让记者看他原来的照片,简直认不出来是一个人。吴捷荣说,他刚开始跑时边跑边走,也就5公里左右。慢慢地,越跑越快,里程越来越多。现在他只要去跑,最少跑个十多公里,一般都是二十多公里。

他的路线是这样的,从全福立交桥附近的家中出发,跑到清河北路,跑进华山公园,围着华山转上几圈。2021年5月初,他加入了华山跑团。“也很偶然吧,我和朋友约好去华山跑步,刚好华山跑团在打卡,让我帮他们拍照,就此加入了跑团。”吴捷荣说,加入跑团后,他跑步更勤了,“大家天天打卡,你也会想打卡”。

慢慢地,他成为跑团的团长之一。“组织大家一块跑。大家一大早集合在华山脚下,拍完照就拿着团旗,在华山底下跑两圈热身。大家热完身,就开始按照自己的节奏跑了。”吴捷荣说,华山景区环境好,空气好,氛围好,所以他们天天在那里跑,“一般我就先顺时针跑,然后先看看谁来了,有速度差不多的或者认识的朋友,大家就结伴跑。”

“至少晚上不会打呼噜了。”吴捷荣说,跑步让身体更有活力,让他对生活更加热爱。

燕山立交桥下:八十岁的老人潇洒挥杆

在经十路与二环东路交叉口,燕山立交桥下的路中央绿化带内,硕大的“LOWLINEPARK”以及“燕山立交低线公园”彩色字体十分醒目。这里是2021年10月1日正式开放的低线公园。

公园里,门球场、滑板场、乒乓球场、篮球场、笼式足球场和综合球场应有尽有,并由彩色步道相连。公园的墙柱上也画上了不同颜色的涂鸦,远远地看上去就像一个个立在公园里的五彩画板。

早上7点,燕山立交桥早已车水马龙,低线公园也迎来了一拨晨练市民。崔建军(化名)是晨练人潮中的一员,记者见到他时,他刚拿出门球杆准备打球。虽然清晨的微风泛凉,但崔建军只穿着一件蓝色运动衫,他已年逾八十,但看上去精神矍铄,打球的动作行云流水。

“三十多年前,场地也没有进行细致的划分,桥下全都是门球场,每天来排队打球的人一拨接着一拨,这里甚至还举办过全国门球大赛,门球是当时红极一时的运动。”说起低线公园的过往,崔建军眼里有些兴奋,回忆往昔给他带来不少感慨。“最早的门球场是沙土建成的,后来换成了人工草皮,经过多次整修,现在地面加高了6.5厘米。”

谈起第一次建门球场,崔建军像打开了话匣子,他说他曾是一名监工,亲眼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变化。“以前的施工单位不懂门球运动也不懂如何建设门球场地,所以他们需要一个经常玩门球的人来帮忙监督,”说起这些,老人脸上露出了骄傲的表情。

“我是看着它‘成长’的,看见它就像看见自己的孩子一样,每次来打门球,我都觉得很亲切。”现在一有空,崔建军就往这里跑,但随着年龄增大,他出行不便,来的次数慢慢减少了。“我住在天桥区,小区里也有一个门球场,我一般在那里打门球。”

“玩门球真的会上瘾,有时候晚上我睡不着觉,脑子里会一直想白天打歪的那一个球。”说到这里,崔建军笑了起来,他告诉记者,“门球运动量小,危险性小,很适合老年人玩,其次它的趣味性很高,是所有球类运动中规则最多的一种运动。另外,门球对人数的限制也并不严格,一个人能玩,5个人也能玩,门槛很低”。

英雄山上:山林中的“硬核”健身

走进英雄山,迎面吹来的风都夹杂着“树叶与太阳交融”的味道,连麻雀都敢走到人面前蹦蹦跳跳。往山上走,呼吸着“城市氧吧”的新鲜空气,远处隐约能听到隐隐传来的呐喊声,以及水泥砸在草地上的声音。

循着声音向前,在英雄山的半山腰,有一块空地。空地上有很多钢筋混凝土浇灌的哑铃、杠铃,汽车轮胎或者铁丝吊起来的石墩子。在这些器材旁,健身达人们在这里挥汗如雨。这些人有的已经年过花甲,有的还在而立之年,有的还在读书,虽然年纪差别较大,他们都在显示“肌肉”之美。这里就是英雄山“露天健身房”了。

市民刘先生年近七旬,他一边举着将近140斤的杠铃一边回忆说,他是“建设英雄山露天健身房的元老之一,曾经这里都是枯树枝,健身器也只有单杠、双杠,后来有些人不满足于这些单一的器材,开始自己制作一些力量训练的器材。慢慢地更多人加入进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小土坡被铲平,变成了一块空地,铺上人造草皮,用轮胎浇灌水泥制作杠铃片,再用铁管焊接成为杠铃,沙袋用几根麻绳挂在树上,就这样把这个地方创办了起来。”

“这个硬核的健身房,没有室内健身房那么标准,也没健身房的冬暖夏凉,但每天来人络绎不绝。” 正在锻炼的尹师傅告诉记者,“夏天从凌晨四点一直到晚上十点,没断过人,冬天里大家也都激情满满。”

在单杠上翻跟头,轻松举起上百斤杠铃的人在这里比比皆是。据尹师傅介绍,在这个“健身房”里,藏龙卧虎,有的人创造过倒跑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有的拿过健美冠军。

“在这里健身,可以听着鸟鸣,呼吸着大自然的新鲜空气,一帮老师傅们还会指点你的姿势,真正的可以体会到‘天人合一’。”一位正在锻炼的市民告诉记者。

在槐村街附近的广场,热爱运动的老者写了“政通人和”四个字打算送给当地居委会

社区球场:六旬“球场小老头”呼朋引伴

白色跨栏背心,棕色运动长裤配上一双深蓝色的运动鞋,63岁的济南市民姚衍平坐在条凳上一边和记者聊天,一边等待着球友。这里是槐荫区槐村街附近的广场,就在槐村街主干道旁,两个篮球场、一排乒乓球台,还有一些健身器材。

“朋友们,我是球场小老头……”他几乎每天下午都到附近的社区广场打篮球,他还拍摄短视频,记录自己的体育健身生活。

“我从家到这用不了十分钟,从这里到另一个球场也不超过十五分钟,我们市民很满意。”据姚先生介绍,槐村街附近的广场原来都是烧烤摊,“乌烟瘴气的”,后来市里拆违建,才有了绿意盎然的运动广场,给市民提供了很好的运动环境。

姚衍平说,他从小爱好运动。少年时,没有运动器材,只能翻翻跟头,并因此差点进了济南市杂技团。20世纪80年代,兴起了“足球热”,他也踢起了足球。“那时候,没有足球场,在单位库房旁边的空地上,竖两个杆子就是门。”姚衍平说,别看他现在63岁了,“看见有在小球场踢球的,他也上去踢两脚”。年轻时,他还练过拳击和武术。28岁那年,他还参加过天桥区的业余拳击比赛。不过,他最爱的运动还是篮球。

“自打退休了以后,济南西半边的篮球场基本都去过,通过运动也认识了很多球友。” 姚衍平说,如今公交车免费,看病有医保,退休金按时发,在微信群中发个消息就能约场球,“社会发展得快,生活也丰富多彩。”

在与姚先生交谈时,一旁打乒乓球的一位老年球友走了过来。他向记者展示了一幅他写的字,上面写着“政通人和”。他和姚先生商量着,要将这幅字送给当地的居委会。

奥体中心:宝妈们在跳健美操

夜幕降临以后,济南奥体中心二层平台人渐渐多了起来。不少市民穿着运动装带着家人来天台放松运动。远处不时传来儿童的欢声笑语,有市民在角落里播放刘畊宏的《本草纲目》毽子操,引来不少市民一起跳健身操。

刘娟(化名)是土生土长的济南人,家住历下区草山岭小区,每天步行20分钟来奥体天台运动。记者第一次见到她时,她正穿着一身白色运动服,扎着高马尾和3名同事一起伴随音乐录制健身操视。“我们跳的都是健身操,有刘畊宏的《本草纲目》毽子操、《龙拳》,也有中国传统的《八段锦》《陈氏太极》和《五禽戏》。”刘娟告诉记者,“我每天晚上八点都会准时和朋友们来练习。”

镜头面前,她的一双大眼睛格外闪亮,运动后白皙的皮肤上挂着细密的汗水,你很难想象她今年35岁,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刘娟说她很喜欢跳健身操,因为既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以显年轻。在她看来,自己比同龄女性的肌肤状态看上去更好,而这全都得益于她每天晚上跳的健身操。“跳操出汗,身心也舒畅。”她说。

“奥体建成以后,拔地而起的体育馆为我平时锻炼提供了场地,奥体开放当天,我就满心欢喜的来天台上跑了几圈。”刘娟说,后来,奥体承接了数场大型比赛,她发自内心的为这片土地感到骄傲。“它见证了无数体育健儿的汗水和荣誉,是每个体育追梦者圆梦的地方。每天晚上比赛结束后,我来天台上锻炼都格外有动力。

30岁以后,刘娟逐渐热爱上了健美操。每天召集伙伴们一起去奥体锻炼也成了她的一项“必修课”。每天下午下班以后,几个好姐妹吃过晚饭,在手机上互相打个招呼,一群人就带上装备“赶赴”奥体平台跳舞。她们跳舞的场地不固定,但大部分时间都在天台上。“我们每天跳一个半小时,跳舞的时候还会换上专门的队服。”刘娟一边说着,一遍指着衣服上的logo——一个简单的荷花标志。“这象征着咱们济南的大明湖。”

宽厚里,火热的篮球场

宽厚里:当了爸爸也是篮球少年

初夏的夜晚,济南市历下区泉城路核心地段的济南宽厚里人潮涌动,游人络绎。但火热不仅体现在各式口味多样的小吃店前,宽厚里多功能球场内也为市民们提供了不俗的运动体验。

人群环绕的篮球场内,10名球员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场外的欢呼映照着球员们脸上晶莹的汗水。14岁的李康宁是山大附中的一名初二学生,球场上“一米九”的他有着亮眼的存在感,运球、闪身、上篮、进球,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引得场边观众尖叫连连,“我很喜欢篮球,对我而言这是一种突破。”他说,每逢周末,他都会约上三两好友,打一场对抗赛,“我喜欢这样的运动方式,不仅可以强健体魄,更可以结交新的朋友。”

在这里,球场并不只是年轻人的主场。“爸爸加油!”5岁的真真是场外助威团中的一员,“孩子的爸爸经常过来打球,每次都带上我们当啦啦队。”34岁的市民周女士抱着五岁的女儿真真为球场上的丈夫助威打气,“每次丈夫抢到球,真真就会激动的不得了,抱紧我的脖颈,喊着‘加油’的话,丈夫打得开心,我们作为观众也很开心。”

顺着周女士和真真的目光,身着一袭黑衣的陈正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如果不说我多大,我觉得球场上的我还是少年。”陈正笑着指了指自己,说,“我算是球场上的老大哥,毕竟我今年已经35岁了”,但因为热爱篮球,陈正依然是宽厚里球场里的常客,携妻儿打球是这些年来他一直坚持的事,“这边年轻人居多,球技都很不错,氛围也好,我常来,也喜欢来。”

不管是篮球还是足球,因为热爱走到一起的他们在这样一方球场挥洒汗水、洋溢热血,氛围似乎是不少球员们提到的共同话题,“踏进球场,你会有备受瞩目的感觉。”17岁的王逸民也是个资深的篮球爱好者,他说,这个坐落于商圈的球场,一直都是自带流量的存在,游人多、观众也多,气氛烘托到位了,一场球赛下来是身心的双重享受。

泉城路:相互追逐的滑板少年

运动不拘泥于形式。在泉城路宽厚里西北侧的小广场上,还有着另一群酷炫的少年,样式各异的滑板是他们身份的标识。流畅的上下板、转身抓板、上坡、反转、自由滑行,这里有着“街坎”的广场小街也是滑板爱好者们的天堂。

“失败总是常有的,但我们往往越挫越勇。”19岁的双马尾女孩蒋智欣是这群滑板玩家中的一位,因为一次偶然的关注,让她喜欢上了滑板这项具有“挑战性”的运动, 从简入繁,由易到难,蒋智欣经历过摔坏膝盖、擦破手掌的艰难入门期,也尝试过停步不前的瓶颈期,到如今她已能灵动翻转手中的“双翘板”(是一种用来专门做技术动作的滑板),流畅地起身、上板、前滑,“简单的炫技可以尝试,太难的还是不行,我还在学习中。”

蒋智欣告诉记者,因为喜欢滑板,大学期间她就加入了滑板社团,“跟有着同样爱好的人相互切磋,是件乐事。”而假期回到济南后,她又找到了“组织”的归属感,以前是滑板社团,现在是宽厚里滑板“小圈”,因为同样的热爱,走到一起的少年们,用滑板书写着泉城济南的运动开放性。

市民王薇的女儿果果今年7岁,也是宽厚里滑板“小圈”玩家中的一员。“以前晚上总带着果果过来遛弯,她看到玩滑板的哥哥姐姐们很酷、很有意思,就总吵着要学滑板,这不年初给她入手了新的滑板和护具,让她试着滑。”王薇说,从她带着女儿来到小广场试滑开始,她就收获了不少暖心时刻,“原本只觉得孩子喜欢,简单让她玩玩,但真正接触了滑板,才觉得滑板确实是项包容、开放、友爱的运动,”大家对于果果的无偿教学和安全照料,都让王薇感觉到了滑板运动的温度。

“这对我们而言是一种传递。”滑板玩家阿辰表示,不管是像果果这样的“小萌新”,还是足以炫技的高手,在这里大家都是“伙伴”,互相传授经验,探讨滑板的新技巧,是他们的社交日常。

在蒋智欣看来,滑板运动像是一场追逐,在追逐速度、追逐超越中,追逐不一样的自己,“当我站在滑板上时,那种轻盈的感觉仿佛我在飞行。飞行中,你可以感受着五月的风,感受身边同滑者的气息,这是一种来自济南的别致温度。”

社区广场:广场舞“新把式”

在济南历下区东仓小区的小广场,属于广场舞的新式健身操也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26岁的张兰是这场广场舞的“领舞”者。她告诉记者,之前总抱有健身想法的她,受启示于日前爆火的“刘畊宏健身操”,就拿起手机走下楼练起了健身操,“起初是我一个人跳。后来慢慢的身后一起练的人就多了起来,也没有刻意地喊人加入,他们看见就加入进来了。”

“其实都是健身。”64岁的王秀兰是大明湖广场舞小队中的一员,受女儿跟随“刘畊宏健身”的影响,她也学起了健身操,从《本草纲目》到《龙拳》,从简易化的动作到标准的复刻版,她跟一众“老姐妹”们进行了多种尝试,“太难的动作我们会进行适当的调整,尽可能地从我们的身体状况出发,去跟着小年轻们锻炼身体,像女儿说的那样,身材管理不分年龄。”

“之前,我总觉得广场舞里有些动作过于柔美,我一个大男人跳起来不好看。但现在开始做健身操,动作不分男女,我也能跟着做。”连日来,62岁的张方正跟随老伴来到大明湖跳广场舞时,有了新锻炼体验,“一首歌练下来,浑身都是汗,难一点的动作量力而行,简单一点的就大胆跟练,练完之后浑身舒爽畅快。”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运动,但运动是可以传递的。”张兰说,当她看到越来越多人加入时,突然想起了这句话,由最开始几个年轻同练者,到后来几个在楼下健身器械上拉伸的阿姨们也开始加入进来,“以前总觉得受制于时间、空间,但真正地走下楼来,你就已经进入了运动的状态。不管是更多的开发就近的健身器材,还是用这种广场舞的形式开始健身,其实我们身边并不缺乏运动的环境或是氛围。”

24小时健身房:健美冠军讲“健身”

“我最早是陪朋友去健身房,结果发现我比朋友更痴迷。”晚上9点多,在文化西路附近的一所24小时健身房,刘毅刚刚带完一节私教课。

刘毅,济南人,2006年接触健身,曾拿到过全国健美季军,山东省健美冠军和两届烟台市健美冠军。“当第一次进入健身房,其实当时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项目,有团课就跟着上团课,有动感单车就跟着一起骑动感单车,有搏击就练搏击,总之什么都练。后来有一次遇见了专业参加健美比赛的朋友,可以说是他引领我进入健美比赛的这个方向,从那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一直在坚持从事健美相关工作。”

据刘毅介绍,健身作为一种低门槛运动,不需要像大多数运动一样经过漫长的入门期,“通过举铁所带来的肌肉酸痛感是立竿见影的”。

伴随着健身房行业的发展,选择来健身房健身的人群也有很大的变化。刘毅说,一些大型商业健身房,来的人往往年纪稍大,而女性更愿意尝试新鲜感,更愿意通过购买私教训练,尝试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在互联网的发展下,现在衍生出一批新兴的健身房模式,像“乐刻健身”,这种健身房更智能更便捷二十四小时营业,通过手机注册购买会员,到店打开二维码刷卡进入,这种模式获得了更多年轻人的青睐。”随着健身受众的变化,健身房也有了更多元化的选择,从原来单一的做健身操、骑动感单车,到如今可以选择更专业的莱美体系课程,搏击课、杠铃操等。力量训练中大众也开始追求肌肉维度的变化,随着市场的需求变化,健身项目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

热爱爬山的市民,眺望远方群山环绕

南部山区:山高人为峰的爬山一族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济南爬山群”,会看到很多人发帖分享自己的爬山记录,他们有些约上二三好友,有些则是组成几十人的爬山小分队,帖子下面还有很多同城网友评论想加入爬山小分队。越来越多年经人选择在周末暂时抛去工作、远离喧闹,转而走向大山,寻求一种轻松、治愈的享受过程和方式。

24岁的小胡从事文职类工作,每天上班坐着看电脑、写材料,因为不想周末回家仍坐着或躺着,于是她想“动起来”。对于想锻炼又想出门享受阳光的她来说,爬山是最佳选择。她2020年1月份来到济南,最开始一个人爬山,爬过千佛山、佛慧山、英雄山、菠萝山等,因为不太认路,走的是观光路线,但都算不上真正的“爬山”。

2021年11月初,小胡和朋友一起约着去爬红叶谷,她觉得这算是来济南后的第一次爬山。她有些庆幸抓住“秋天的尾巴”,看到了红叶谷“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壮观景象,因为她去的后一天济南就下雪了。之后,她和朋友约着周末有空就一起爬山。也是在11月,她通过朋友进了一个爬山小分队群,开始跟着群里有经验的驴友一起爬山。

在周末,他们一起约好,穿上运动服,背上双肩包,带上水、食物和充电宝,走向大山,攀上山顶,领略一番别样景色。“群里没有固定统一的队长,谁组织爬山,谁就规划爬山路线,想去的人跟他报个名即可”,所以一起爬山的伙伴并不固定。

小胡告诉记者,“和爬山群里的大哥大姐们一起爬山就会走野路”。不同于小胡之前走的观光路线,野路往往蜿蜒险峻、荆棘丛生,有的是爬的人多了踩出来的路,有的则完全没有路,全是荆棘。她调侃说,不能穿毛衫去,不然爬完山就会变成毛线。“爬的时候自己觉得没什么,等回家了才发现头上还有树枝,身上不知道哪里被划破了”。选择走野路爬山,小胡觉得这很有爬山的感觉,比起走观光路线更有爬山的实感。像是探险一样,往往越险的路上风景越壮观,在山顶看到的景色是任何相机都记录不下来的,唯有亲眼看到才最震撼人心。

不知道走了多久后,终于从险路走到了宽阔之地,小胡称它为“正经路”,而后一看,不远处的山峰连绵起伏,满眼是翠绿的树木,眺望远方可以看到城市高耸的建筑大楼,俯瞰整个城市。

她感慨说,这样的磅礴感是眼睛看得到手机拍不出来的,“总之一个字,值!”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