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周刊集群 > 内容详情

【非遗周刊】古城非遗 展现时代新韵

2022-05-28 07:40:27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朱德蒙 王宇琦

作为历史文化资源传承的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生产生活,又在岁月变迁中经久涤荡,代代相传。汇集众多名士的济南市历下区,底蕴深厚、文脉流长。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遍布于此,为众多非遗项目繁衍发展提供土壤。传承过程中,历史悠久、琳琅满目的非遗项目不仅成为区域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亦持续不断地通过各项丰富的活动实现传统文化的活化,让古城非遗展现时代新韵。

历下区举办各类非遗活动融入群众生活本版图片来源:历下区文化和旅游局

让丰厚资源融入现代生活

舜帝耕作于历山之下,历下区由此而得名。这里名士辈出、人才荟萃,德重礼义的传统于此流传。“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千百年来,诸多名士在此留下文化印记。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名满天下,舜祠、娥英祠、鲁班祠、清照祠、铁公祠等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亦璀璨地点缀在这片土地上。

除了众多声名远扬的历史文化资源,非遗资源亦在历下区书写了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篇章。近年来,历下区不断深入实施非遗传承发展工作,切实提升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为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力量。聚焦非遗文化的创新发展,历下区以系列深入百姓的活动为桥梁,不断搭建非遗项目保护传承的文化阵地,建立起百姓与非遗项目顺畅的沟通机制,让非遗真正融入现代生活,焕发活力与勃勃生机。

此外,历下区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众多非遗项目中亦有显现,大舜等著名历史人物的传说千百年来不断被传颂,成为我国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频频出现在各类活动中的曲艺项目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将济南“曲山艺海”名号不断打响。

非遗不仅仅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同样需要在百姓的生活中不断发挥积极作用,展现其“接地气”的一面。通过深入挖掘非遗项目核心亮点与价值,梳理其与百姓日常生活潜在的碰撞点,历下区创新非遗活动形式,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展现非遗魅力。在精心布局之下,众多非遗活动走进大众生活,百姓与非遗之间距离不断拉近,其对传统文化的情感亦变得更加浓厚,并产生了解、学习非遗的意愿。在群众与非遗的双向奔赴之下,非遗保护的半径不断拉长,传承的路径也不断延伸。

据悉,截至目前,历下区共有大舜的传说、趵突泉新春花灯会等9个省级非遗项目,胡家高跷、碧筒饮、书画装裱技艺等38个市级非遗项目,王派快板、点茶、乡土岩彩等121个区级非遗项目,为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以活动为载体打造非遗品牌

活态传承是众多非遗项目能够穿越千百年历史而不朽的法宝,如今,众多非遗项目借由一项项活动,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传递着强大的感染力。在历下区,自2018年起已成功举办四届的非遗展演展示季是非遗工作品牌性建设的成功典范。在2021年的活动期间,“武林大会”“曲山艺海”“传统技艺展示”“好戏连连”“美味等你来”五大主题下,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曲艺、民俗、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十大门类非遗项目和相关产品一一亮相。通过非遗项目展示、表演等活动,群众更深刻地了解非遗魅力。此外,通过群众互动等形式,活动的感染力与趣味性不断增强,参与群众也直观地感受到来自非遗的快乐。

值得注意的是,角色巡游环节是活动的重要特色之一。环境打造和场景再现的方式首先将现场的氛围感拉满,非遗传承人身着传统服饰在现场巡游,便又增添一份切身感受到的新鲜感觉。在多方带动下,市民参与积极性被调动,非遗传承与保护的创新型途径亦就此拓展。此外,新颖的节目内容与精湛的表演吸引了群众驻足观看,穿插其中的互动环节更是将活动的趣味性与非遗项目紧密结合,得到群众广泛、热情的参与。

对于不断打造出区域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工作品牌的活动来说,深厚的群众基础成为非遗项目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在让非遗从业者增加收入的同时,亦为非遗项目持续发展增添一份保障。此外,“非遗+购物”成为活动的另一大亮点。锔瓷、鲁绣、柳编、泥塑等传统工艺、文创产品琳琅满目,为广大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盘丝饼、荷花酥、德胜饼、老济南粉肚等非遗美食色香味俱全,一场“舌尖上的非遗之旅”让参与者大饱口福。“非遗+购物”的活动模式不仅带来了可观、可感、可品、可玩的文化盛宴,也在活化传承中实现非遗保护,焕发非遗产品的市场活力和影响力。由此,在形式的不断创新与深厚资源的加持下,这项品牌活动成为历下非遗传承、保护、弘扬工作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以校园为空间传播传统文化

在历下区的诸多校园中,非遗文化的身影随处可见,并深刻地融入了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经由“非遗进校园”活动,非遗不仅在年轻一代的生活中焕发出光彩,孩子们也通过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获得了对传统文化更深刻的体验与理解。

2021年初,在历下区文化和旅游局、历下区教育和体育局联合支持下,“非遗进校园”试点项目开展,传统手工艺系列课程走入校园。孩子们通过对传统编织、鲁绣、陶艺、传拓、扎染、剪纸等非遗项目的体验学习,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至2021年下半年,历下区参与“非遗进校园”项目的学校又增加了十余所。此外,“非遗进校园”试点项目的师资库也在不断扩大,面塑、洪拳、盘纸、传统乐器、形意拳等涵盖省级、市级、区级的三类十余种非遗项目传承人加入其中。随着在校园中弘扬、传播、发展非遗项目的力量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在课堂中“露脸”,成为孩子们喜爱的获取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方式。

“非遗进校园”项目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了解非遗项目的平台,由此,孩子们不仅在课堂中完成了非遗课程的学习,亦将这份文化氛围传播到了更广阔的空间。2021年,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上,来自景山小学、智远小学的学生们作为小讲解员现场讲解了雕版印刷术、济南兔子王等多项非遗传统技艺,同时演示拓印了“秋收起义”“遵义会议”“过雪山草地”等主题雕版印刷,将非遗的魅力展示给更多的人。以校园为空间传播传统文化,历下区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校园的同时,也让非遗传承之路行稳致远。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