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产业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姚曼 实习生 农琪珍
随着人们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人们回归自然,享受生态,追求美好已成为大众休闲旅游的时尚选择,生态旅游就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索。那么在探索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背景下,如何做好生态旅游,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
如今人们期待回归自然,享受生态,追求美好已成为大众休闲旅游的时尚选择
发展溯源
生态旅游,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os-Laskurain)1983年首次提出。1990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CeInternational Ecotourism Society)把其定义为:在一定的自然区域中保护环境并提高当地居民福利的一种旅游行为。
《山东省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也为生态旅游及生态旅游示范区做了诠释。生态旅游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
我国生态旅游始于从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后迅速发展的新兴旅游业态,至21世纪成为世界旅游产品发展的主流。
政策支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旅游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国家对生态旅游行业的扶持力度也越来越大。
1999年,国务院公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其主题是“走向自然、认识自然、保护自然”。
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印发《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是未来十年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2018年为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共同印发了《生态扶贫工作方案》,指出要发展生态旅游业。
2021年4月底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将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权益挂钩。
此前,山东在《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基础上,结合省内生态旅游发展实际情况修订了《山东省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规定了山东省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基本要求。
在2022年山东省文旅厅工作重点中也提到,要推动发展自驾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工业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组织开展新业态示范基地综合评估,实施质量提升行动。
发展契机
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初步建立了以自然公园和生态景区为主要载体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体系,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优势明显,一方面,我国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河流、湖泊等不计其数,还有大量的物种和生物群落。另一方面,生态旅游拥有巨大的客源市场,我国总人口14亿,给旅游业带来了发展优势,随着人们对生态意识不断的增加,生态旅游业的热度也在不断增长。
中科院旅游与社会文化地理研究室主任钟林生认为,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迎来新机遇。政策方面,自然资源保护性政策更为灵活,为生态旅游用地限制破局等提供契机;业态方面,湿地观光、水利旅游、森林旅游、地质旅游及康养旅游等发展条件更加充足;发展模式方面,在生态补偿与生态付费大趋势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有效实现生态资源合理配置、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与增值。
山东优势
山东省生态环境复杂多样,为旅游者提供了广阔的生态旅游空间。
在2018年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国家智慧旅游重点实验室发布的《中国生态旅游大数据报告》数据显示,生态旅游资源数量排名中山东省居首位。
按旅游线路设计,山东的生态旅游可分为东线、西线、中线三条不同的线路。每条线路突出一个主题,每条线路各具特色。
山东西部为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系列,主要包括鲁西的菏泽、聊城、德州等地区,乐陵万亩小枣、平阴玫瑰、菏泽牡丹、微山湖十万亩荷花、枣庄峄城万亩石榴园,均以四季不同的美景吸引着游客,已成为全国农业观光游线路上不可缺少的亮点。
中部为齐鲁山岳景观生态旅游系列,在鲁中地区,有泰山、鲁山、沂山、蒙山和徂徕山等海拔千米以上的五座高山,在中部山地的边缘和外围,还分布有莲花山、四海山、孟良崮等,山岳景观资源雄厚。泰山是五岳之尊,可进一步发展周边的腊山、徂徕山、神童山、东平湖等,扩大泰山生态旅游的外延。
东部为海滨资源生态旅游系列,山东拥有长达3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分布着风光绮丽的海滨城市青岛、烟台、威海、日照,旅游资源以山海风光为主体,各个城市可自成一体,而渔村则以日照、荣成、蓬莱、长岛等地最具典型性。
模式探索
近年来,我国在推动生态保护的同时,也注重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很多生态修复项目也在与旅游业态适度结合,收获积极成效。
1.森林旅游,回归自然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人们越来越崇尚自然。2020年下半年,森林旅游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复苏势头强劲,全年游客量达到2019年游客量的84.2%。综合效益日趋显著。
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旅游岛位于山东省无棣县东北部,景区资源类型属自然与人文和谐交融的综合性景观。在这里既能体会到远离喧嚣都市,又能尽享渤海湾的海岛风情。
2.红绿融合,叠加效应
2021年红色旅游掀起新热潮,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很多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在山清水秀之地,革命遗址遗迹与当地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各地将红色旅游、绿色生态游等结合,“红色+生态”已成为游客新宠。
湖南岳麓山、浙江南湖、河南林州的红旗渠、江西井冈山等通过整合绿色生态资源实现全域发展,在作为红色景区的同时成了休闲旅游胜地。
3.乡村生态,守住乡愁
具有乡野风光特色的乡村生态游越来越受到城市人群的青睐。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和主要载体,国家农业部科教司发布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有产业发展型、生态保护型等,代表了某类乡村在各自自然资源禀赋及民俗文化条件下建设美丽乡村的成功路径和有益启示。
红岩村位于恭城瑶族自治县南面的莲花镇,成功走出了一条“生态富村、文明建村、旅游强村、民主理村”的科学发展路子。
4.牵手康养,前景广阔
康养旅游对生态环境、医疗条件、服务内容等方面均有较高要求。《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打造旅游与康养休闲融合发展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为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为社会资本进入康养生态旅游业提供新的条件,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模式。
5.盘活资源,提升价值
生态保护与利用是相伴而行的,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化,鼓励盘活废弃矿山、工业遗址、古旧村落等存量资源,通过实施生态环境系统整治和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文化旅游开发价值。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核桃园镇曾是菏泽最大的山石开采基地,2015年当地封山转型,在废弃矿坑上种植苗木,结合古村落资源,打造青龙山旅游度假区、白虎山天池风景区、前王庄石头寨民俗文化区等,把废弃矿山变成了“绿水青山”。
6.体育生态,拓展出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依靠生态资源举办赛事,无形之中带动了生态旅游,这样的融合发展让体育运动在沙漠戈壁、山川河流、广袤草原找到了新发展出路。
在青海“生态体育”赛事的架构中,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最具代表性。环湖赛一直秉承着“绿色、人文、和谐”的主题,充分展示了青海、甘肃、宁夏自然风光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
发展建议
我国生态旅游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部分地区对生态旅游资源利用管理不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生态旅游特殊专项化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还亟待解决,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生态旅游模式不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