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邹通
前有周杰伦“屠榜”,后有王心凌“霸搜”。近日,某综艺节目上,歌手王心凌凭借一首《爱你》火遍大江南北。一时间,网络上出现了各种“中年大叔”在电视机前跟着王心凌翩翩起舞的视频,与此前的“刘畊宏女孩”对应,这一群体也被戏称为“王心凌男孩”。就连新华网、央视等央媒也纷纷开始“整活”,某视频平台上新华网发布的“王心凌教你跳《爱你》”视频播放量已经突破500万。
一周前,周杰伦“地表最强”“魔天伦”演唱会线上重映;然后王心凌重回“甜心教主”宝座;27日,孙燕姿开启线上唱聊会。当“回忆杀”盛行,曾经的人气歌手一个个翻红,“‘死去的青春’一直在不停地攻击我”成为时下最流行的调侃。然而“集体怀旧”的潮流或许只是一种形式,人们真正追忆的其实是自己逝去的青春,怀念的是那个曾经风华正茂、鲜衣怒马的追光少年。
“怀旧风”组团来了
5月20日,《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三季上线,但节目人气已经大不如前两季。没想到的是,当“姐姐们”使出浑身解数,想要提升流量的时候,一个此前并不被看好,节目组也并未给予太多镜头和亮相时间的王心凌,反而凭借一首《爱你》大杀四方。其在数据方面的反映就说明了一切,在新浪微博,王心凌相关热搜超过15个,话题“王心凌乘风破浪再唱爱你”阅读人次达到4.8亿;在抖音,仅“王心凌男孩”一个话题下的视频就有7亿次播放量;5月27日QQ音乐流行指数榜前十,包括《爱你》《第一次爱你》《睫毛弯弯》在内的王心凌演唱歌曲占据9席。
可以说,王心凌凭借一己之力,将一个“走下坡路”的节目直接“带飞”。王心凌一分多钟的唱跳视频也很快在各个平台上“病毒式”传播,又衍生出了各式各样的二次创作,各种“中年大叔”在电视机前跟着王心凌翩翩起舞的视频在各大平台频现,制造出“你有‘刘畊宏女孩’,而我们是‘王心凌男孩’”的网络狂欢。
王心凌意外翻红之后,有关怀旧的话题也再次被热议。在当今华语乐坛,“干啥啥不行,怀旧一定行”的调侃颇为扎心,但不得不承认,一些“过气”“冷门”歌手每当“返场”,总能掀起一股股热潮。5月20日、21日,“地表最强”“魔天伦”演唱会线上重映,“数据不行”的周杰伦拿下了观看人数累计近1亿次、微博热搜100+的战果;5月27日晚,罗大佑和孙燕姿线上演唱会同时开唱,短视频平台又热闹了一番,孙燕姿这位著名“冷门歌手”最终达成了2.4亿的热门观看人次。
有分析指出,眼下这一波集体怀旧,是在数字化技术加持下,通过新载体呈现的“怀旧风”,与老一辈的“怀旧金曲”“怀旧电影”没有太多不同。每一代人都会怀念与同辈人共同的经历与体验,从集体记忆中收获群体归属感,从消逝的青春岁月中找寻慰藉。所以,怀旧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情感需求,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达,又进一步突破了时空限制,让怀旧变得愈发快捷和广泛,其范围也不局限于个体对自己过去的回忆。
“歌迷文化”集体发声
当一首首老歌勾起人们深藏心中的美好回忆,也有一部分年轻人对此并不理解,有分析就认为,这其实也是“歌迷文化”与“饭圈文化”的碰撞。在70后80后正青春的年代,是歌迷文化盛行的时代,“歌迷”这个概念就是因为喜欢某个人的歌曲而喜欢了某个人,它的主体还是音乐本身。随着时间流逝,歌曲与唱歌的人都变成了听众青春记忆当中的一部分,它们在需要时可以出现,出现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但归根究底,它们都是为听众而服务,可以理解为它们是一代人青春记忆中的小碎片。
一个个小碎片,组成了青春记忆。不过这种记忆比较理性,例如在70后80后歌迷的视角中,音乐和人品并不是一回事,如果他们喜欢的某个艺人“人设崩塌”,他们很少去一味地维护,反而可以客观地提出批评。可见,这一群体并没有受到偶像经济化的影响,可以更加成熟地思考问题,并不会因为艺人而“毁三观”。相比之下,00后群体身处在偶像经济的新时代,“饭圈文化”也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与歌迷不同,饭圈文化催生的粉丝通常以群体化方式发展。爱屋及乌的粉丝心态,善良但又略显偏执的保护欲望,也使得刷榜、控评、投票等粉丝行为在近年来愈演愈烈。
有分析指出,饭圈文化的主要参与者通常都是年龄偏小的受众群体,不同于歌迷群体通常都是步入而立之年的人,后者随着年龄增长和社会身份确立,其中大部分人缺少网络文化的参与性,他们对于音乐的审美和试听习惯变得更为纯粹。不过歌迷群体并没有退出音乐市场,而是用一种隐蔽的方式推动音乐市场发展,这其中,男性歌迷群体又是很特殊的存在,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如今扮演着社会中流砥柱的角色,是领导、是丈夫、是爸爸,也是儿子,他们为生活和家庭默默付出,而在物质文化消费领域,却并不是“主力军”。然而,这一群体也拥有极其恐怖的“杀伤力”,每当乐坛出现试图否定他们青春价值的声音,他们总会以摧枯拉朽的方式席卷整个互联网。如今网络上有一句话形容这个群体十分贴切,“他们只是老了,不是死了。”
情怀不宜“太上头”
当“甜心教主”王心凌唱出那声娇滴滴的“爱你”的时候,男性歌迷群体在某个时段的青春记忆被忽然点燃,他们纷纷从卧室、厨房、阳台、卫生间一个箭步冲到电视机前,与“刘畊宏女孩”不同,他们身形熊大又略显笨拙地跟着王心凌跳起舞来。如果只是认为他们喜欢的是“教主姐姐”,那倒未必,其实他们更多得是在追忆青春年华,怀念那个曾经风华正茂、鲜衣怒马的追光少年。
此外,一些时代偶像承载的记忆符号,通过媒介放大后,怀旧还能轻易唤起共同兴趣人群间的亲密感,并获得群体性的认同。这也是怀旧总能引发广泛共鸣,乃至“集体欢腾”的原因。有分析称,集体怀旧不仅是潮流,也成为学者眼中一种社会学现象,既带有浓烈的个人特征,也具有社会的普遍意义,其价值也是在对过去的怀念中感悟当下、启迪未来。
但同时要警惕,流量迅速飞升过后,资本的介入也往往“顺理成章”。从“你一票我一票,王姐80还能跳。票不是投票,而是股票。”这一甚嚣尘上的论调中,就能感觉到“味道不对”。
移动互联时代,怀旧风潮不会止步。同时也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这就需要牵涉其中的各方都把握一个度,无论怀旧还是音乐,都应当停留在其本身,避免被资本裹挟,这既是对情怀的尊重,也是对歌手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