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马媛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描述了赛龙舟时,观者如云、龙舟竞渡的盛况;“水风吹殿送微凉,竹叶金盘粽子香”是人们端午品尝粽子的情景。这一天,人们还会臂缠虎符、挂艾叶、菖蒲、凭吊屈原……其实,端午节还有这些你不知道的冷知识,今天跟随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一起认识不一样的端午节。
1 山东人这样过端午
端午节,这个传承千年的民俗大节,从来都是既丰盛又浪漫的: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蒲、浴兰汤、祭屈原、戴五彩线、饮雄黄酒……端午节的习俗有着各自不同的讲究和传说。但南北方存在一定差异,即使山东省内的不同地区,过端午节的习俗也有着各自不同的讲究和传说。
说到山东的端午习俗,首先想到的便是软糯香甜的粽子,我国南北方的粽子不尽相同,北方多以黍米(大黄米)包制,山东传统的粽子同样,多以黄黏米夹以红枣做馅,用苇叶包制,在沂蒙山区和日照等地,人们也会用一种桲椤树叶包粽子,软糯香甜,风味独特。桲椤树叶其形状有点像手掌,但比手掌要大。每年清明节前后,人们采来晒干,用于包粽子、蒸馒头。
端午节之日,山东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插艾蒿。除了插艾蒿外,胶东部分地区还加插桃枝,临沂地区则在大门上插柏枝,用以驱邪。在滨州和蓬莱很多地方,还保留着在大门上贴艾虎和剪纸葫芦的习俗。
青岛胶州的任女士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从自己记事起,每年端午节,家中的长辈都会编织许多五彩线给小朋友戴到手腕上,“五彩线以五色为吉祥色。端午节日清晨,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给孩子在手腕、脚腕、脖子上戴五彩线。”她表示,五彩线是用5种颜色的丝线捻成,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据公开资料报道,五彩线俗称“长命线”,端午节系五彩线的习俗至少成于汉代,因此已经有几千多年历史了。应劭的《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此外,任女士表示,在胶东、济南等地区还流行戴香包,“香包襟上戴,娃娃逗人爱。”香包是用棉织品和丝线绣成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
2 龙舟头不只有龙
在端午节前后,济南大明湖景区曾举办龙舟赛,来自各地的龙舟队在这里一较高下。龙船一般是狭长、细窄的木舟,上刻鳞甲,船头装饰成龙头,船尾装饰成龙尾。龙舟上还有锣鼓、旗帜等道具,比赛时敲打龙舟上的锣鼓,既能鼓舞士气,还能让船员保持一定的节奏,努力划桨。
在我国北宋时期曾流传“闽中龙舟制作特异,有所谓白马、青蛙者,不尽为龙也。”据央视报道,在福州等地,龙舟头可不只有龙,还有狮子、老虎、豹子、犀牛、大象、鸡、青蛙等样式。“龙舟竞渡”,在北方与祭奠屈原有关,而在南方,更多的是与祈求平安有关。不同造型的龙舟头寓意也各不相同,目的是想让龙舟借助这些猛兽的力量,获得胜利。龙舟不仅头部造型独特,而且用来划桨的配件也赏心悦目,其中传统的柳叶桨因形似柳叶而得名,端午时节“柳叶桨溅桃花浪”成为福州龙舟的一大特色,不管背后有什么传说故事,这些龙舟身上别出心裁的设计,都是百姓对于美好希望的寄托,也一直在民间祖祖辈辈的流传下去。
3 700多年前就有粽子
粽子,是端午节名副其实的标志性食品,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粽,芦叶裹米也。”在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南北方的粽子形状已是不尽相同,角黍出现在北方地区,多以黍米(大黄米)包制,而南方人则创造出了“筒粽”,以竹筒盛糯米蒸制而成。宋代以后,粽子又增加了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许多形状。
据央视报道,江西九江德安县博物馆珍藏着一对实物粽子,长6厘米,宽3厘米,外皮为粽叶,苎麻捆扎。该粽子在“南宋咸淳十年周氏墓”中出土,距今已有700多年,墓主人周氏右手拿持一根长40厘米的桃枝,桃枝上吊有两个粽子。碑文字记载,墓主周氏为宁国府通判国史溪园先生周应合之女,今九江市武宁县人,葬于公元1274年;丈夫为新太平州通判吴畴,今德安县车桥镇人。专家鉴定这两个粽子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粽子实物。该文物的发现,为研究南宋时期的饮食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实物资料,对研究当时的食品及民俗有着重要价值。
4 甜咸粽子之争
每年端午,“甜咸粽子”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争论话题,近日,#甜咸粽子#话题又意料之内地登上微博全国热搜榜。我国地大物博,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粽子大体上可分为南派粽子和北派粽子。南派粽子通常以竹叶或荷叶为粽叶,用蛋黄、火腿、鲜肉等为馅料,口味是咸的。北派粽子通常以苇叶为粽叶,用红枣、豆沙等为馅料,口味是甜的。不管是南派粽子还是北派粽子,热量都比较高,所以,吃粽子不要贪多。你喜欢蜜枣粽、八宝粽这些甜粽,还是鲜肉粽、火腿粽这些咸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