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倩 实习生 叶福森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在全民阅读深入推进的当下,农家书屋作为村民“家门口的图书馆”成为了乡村里的“文化粮仓”。与此同时,身兼图书管理员、全民阅读宣传员等多重身份的农家书屋管理员也不断创新形式,让书香浸润乡村。在山东肥城,许多村庄的农家书屋管理员创新思维,让农家书屋与多元传统文化和新兴科技结合,点燃乡间大地上的阅读星火。
农家书屋管理员张金英(左二)
张金英:
创新形式让阅读进乡村
“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仪遂亡。”从古至今,耕读传家便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在乡村大地上,农家书屋成为了文化建设的主阵地,通过平台搭建让书香满溢乡村。平台是基础,能否让全民阅读落到实处则要看书屋的使用率。
深知这一点的汶阳镇北店村书记张金英以提高图书利用率、方便群众借阅为目标,将农家书屋设在了北店村村委大院。成立以来,北店村农家书屋开放时间为工作日9:00-17:00,并将管理员姓名、联系方式张贴在书屋门口,通过微信群、村委宣传栏等方式告知所有村民,并在假期期间实行图书借阅预约制度,保证满足村民的阅读需求。此外,针对村里中小学生,留守老人、妇女等群体提供应时开放、带书上门等便利服务。
农家书屋的建设,以带动村民阅读为核心。为了让书屋中的读物能更好地服务于民,张金英对图书进行分类管理。每当有新的读物上架的时候,都会将读物的信息张贴在公示栏内,及时修改农家书屋的最新动态。在张金英的带动下,全民阅读渐趋成为村内的文明新风尚。与此同时,书屋内的书籍也随着村民主动捐赠日益丰富起来,农家书屋成为了村民家门口的“图书馆”。
作为村民日常生活的补充与延伸,农家书屋不光提供了阅读的场所,也在阅读活动的开展中推动着乡村文化振兴。为进一步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张金英组织村民每月开展“传承好家风”演讲活动、“讲好汶阳文化故事”“四月书香满农家”读书交流会等各种文化活动,并利用假期时间组织村里的孩子们到农家书屋开展书香飘书屋阅读活动,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阅读的乐园。
据悉,目前,北店村农家书屋已接待村民几千余人次。作为乡村文化阵地的农家书屋使村民们无形中得到了文化熏陶,全民阅读已然成为乡间大地上的良好风尚。
农家书屋管理员辛玉梅
辛玉梅:
打造村民的文化之家
作为村民与阅读之间的纽带,农家书屋管理员不仅是图书的管理员、全民阅读的宣传员,更是满足群众文化所需的通讯员。在肥城市安临站镇冯家杭村,担任村委委员兼农家书屋管理员的辛玉梅就是这样一位典型。在做好村委工作的同时,农家书屋成为了她的又一阵地。
每天早8点至下午6点,她的身影活跃在农家书屋里,将繁忙又琐碎的事务井井有条地处理好。图书分类、登记、上架、保管、免费借阅登记……对于每一位和图书打交道的人而言,这是最平常不过的工作。在辛玉梅看来,平常之事亦要认真对待。利用工作之余,她加班加点一本一本登记、整理、统计,并严格按照要求把借阅管理制度上墙,把所有图书信息进行存档。
凭着对书籍的热爱和对村民的深厚感情,辛玉梅在书屋管理中任劳任怨、恪尽职守,不断整合图书资源,拓展服务空间,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依托农家书屋,辛玉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进一步培养村民的阅读习惯,提高农家书屋的利用率,帮助村民通过书本学到一定技能。兼顾不同村民群体的需求,辛玉梅分类管理并开展对应活动,使农家书屋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让每一本书都得到充分的利用,让农家书屋真正成为村民的文化之家。
“管理农家书屋是需要‘耐心’‘热心’的。”这是辛玉梅牢记的做事准则。“‘耐心’是每一次借书、还书都要登记,归档,还要把大家归还的图书及时整理上架,要使每一种图书始终保持在固定的架位上,还要及时修补一些破旧的图书使之流通,没有足够的耐心是不行的。‘热心’是要主动了解读者的需求,主动寻找读者所需要的书籍,对处于学习阶段的人群主动推荐他们所需要的书籍。”
农家书屋是一处文化阵地,也是乡村里的文化“加油站”。经由阅读平台的搭建和农家书屋管理员的认真服务,居民群众的文化意识增强了,眼界开阔了。更为重要的是,耕读传家的良好传统正成为乡村里的日常,村民乐享阅读让乡村文化底色愈加深厚。
农家书屋管理员王绪勇
王绪勇:
建设乡村文化阵地
作为打通基层公共文化的最后一公里,农家书屋聚焦阅读打造乡风文明的窗口,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在肥城市高新区穆庄村,多年文化工作的经验让作为村宣传委员和农家书屋管理员的王绪勇充分认识到阅读对于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的深刻意义。
工作开展中,使用率低、村民积极性不高等农家书屋普遍存在的痛点成为萦绕在他心头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一方面查阅大量资料、学习先进经验,另一方面积极与相关负责人员共同研究,最终确立了一套先进的创新方案:将狭义的农家书屋建设扩展为广义的农家书屋文化阵地建设。
基于这一创新方案,农家书屋不拘泥于图书阅览室的定位,而是做好结合文章,以农家书屋为基点,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整合开发乡村振兴复兴少年宫,针对社区内青少年儿童拓展翰墨轩、手工坊、曲艺社、未来空间等功能建设,把书法、曲艺、折纸剪纸、拓印、糖画、制作豆浆等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增添3D打印、机器人、无人机操作、VR视频和室外科普体验等科技知识。基于此,孩子带着家长一起来书屋,成为了穆庄村农家书屋的独特风景线。为提升村民的阅读乐趣,农家书屋特别推出朗读亭平台,把简单枯燥的阅读模式提升为声容并茂的情景模式,增加了村民阅读的趣味性,有效地实现了农家书屋面临痛点的“止痛与治痛”。
心系村民与阅读工作开展的王绪勇,在农家书屋发展形势渐趋明朗的同时亦发现了潜在问题:部分留守少年儿童很少来农家书屋阅读、参加活动。在挨家挨户拜访、打电话询问原因后,摸清楚症结所在的王绪勇积极与学校、志愿者协会对接并多次亲自登门拜访,最终,由10名小学教师和数名青年志愿者组成的穆庄村农家书屋志愿服务队成立,王绪勇作为队长带领志愿者们起早贪黑,护送较远距离的孩子安全往返家与书屋之间,让农家书屋成为了孩子们的第二个家。
从村委成员到农家书屋管理员,从农家书屋管理员到志愿服务队队长,王绪勇以“大家长”的姿态一步步将阅读送到村民身边,让穆庄村成为一道全民阅读的靓丽风景线,在复兴耕读文化的同时让阅读之光照亮乡土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