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周刊集群 > 内容详情

【眼界周刊】平均28.67岁 晚婚潮来了?

2022-06-26 10:50:53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邹通

年轻人好像都不愿结婚了?这是近年来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而就在近日,“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28.67岁”的数据出炉后,年轻人的婚恋问题又再次引发关注。伴随着结婚率的走低,即便结婚,年轻人结婚为什么越来越晚了?问题出在这一代年轻人身上吗?婚姻观念、社会环境等因素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些话题都值得探讨与思考。

结婚越来越晚

近日,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详细披露了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分项数据。根据年鉴的说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采用长、短两种普查表。普查短表包括反映人口基本状况的项目,由全部住户(不包括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填报;普查长表包括所有短表项目和人口的经济活动、婚姻生育和住房等情况的项目,在全部住户中抽取10%的户(不包括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填报。由于普查长表是按户抽样并进行登记,因此人口总数以及各种人口结构数据的抽样比会存在略微差异。

在这份普查年鉴中,有关“婚姻”的数据引起了广泛关注。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涨到了28.67岁,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9.38岁,女性为27.95岁。

有分析指出,进入到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迅速上升,仅10年时间就增加了近3.78岁。更有分析发现,从1980年到2010年,我国的平均初婚年龄变化相对缓慢。数据显示,1980年平均初婚年龄为23.59岁,1990年为22.87岁,2000年为24.21岁。2011年平均初婚年龄首次突破25岁大关,到2014年突破26岁,2017年突破了27岁,2020年突破了28岁。这其中,2020年比2019年增加了0.99岁。

如果区分开男性和女性,从数据分析来看,男性平均初婚年龄1997年突破25岁,2012年首次突破26岁,2015年首次超过了27岁,2018年首次超过28岁,2020年超过29岁,达到了29.38岁,正在向30岁大关靠近;女性平均初婚年龄在1995年首次超过23岁,2010年为首次达到24岁,2014年首次超过25岁,2017年首次超过了26岁,2020年达到了27.95岁。

从每年的初婚人数来看,近年来总体呈现下降的态势。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数据,2010年初婚人数多达2200.9万人,2020年则降低到了1288.6万人。

如今在我国,初婚年龄推迟可说是普遍现象。就各地而言,这种情况也较为明显。数据显示,杭州2021年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8.5岁、女性为27.1岁,与上年相比,男性晚0.2岁,女性晚0.3岁。男性平均结婚登记年龄为31.7岁、女性为30岁,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晚0.3岁和0.4岁。此外,已经有一些地方的平均初婚年龄突破了30岁。2021年安徽省结婚登记平均年龄为33.31岁,初婚平均年龄分别为男31.89岁,女30.73岁。

为啥爱“晚婚”

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为何推迟?这个问题值得探讨。按照近几年的平均初婚年龄推算,近几年结婚的主力是90后,但当前进入适婚年龄的“90后”群体,未婚比例很高。今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杨金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90后、00后作为新的婚育主体,绝大部分成长和工作在城镇,受教育年限更长,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更大,婚育推迟现象十分突出。

而对于这一代人为什么会晚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冯文猛则分析出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受教育水平的提升,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大学毕业后读研、考博,尤其是女性群体,受教育年限在不断延长,这自然就推迟了结婚年龄。二是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很多年轻人忙于工作,不少人还经常加班,没有时间恋爱,跟异性接触机会少。三是结婚成本上升,房价上涨,彩礼提高,无论城乡,结婚要考虑住房等因素,尤其是一线城市成本更高,导致结婚的准备期拉长。部分地区的天价彩礼直接把一些人吓跑了,或者结不起婚了。四是婚姻观念的改变,现在的年轻人自我意识增强,越来越重视婚姻的自主选择和质量,而且生活便利性也在提高,很多人觉得一个人生活也挺舒适,对家庭的渴望和依赖也越来越小,不认可婚姻就是恋爱的唯一归宿。

初婚年龄推迟,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对于这个问题,有分析指出,推迟会对我国的生育率产生较大影响。婚育年龄影响着低生育社会背景下总和生育率的稳步提升,而初婚年龄推迟直接导致生育年龄推迟。此外,初育年龄的推迟由于生育间隔期的影响还间接波及到生育二孩和三孩的概率,并影响到育龄人群的终身生育子女数。

更有专家认为,很多国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水平提升、社会化服务的丰富,晚婚、不婚人群增多,这也是一个共性的问题,对此要有充分认识。在实践中,能做的是尽量采取一些措施抵消其中一些不利于婚育的消极因素。

破题还需贴近现实

如今提到平均初婚年龄推迟、结婚率下降、出生率下降等问题,关注的矛头总会指向年轻人。其实这并不可取,分析这些问题,应该更多地关注现实环境和社会趋势。初婚均龄提高既受年轻人多元化观念的影响,也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使然。与其一味要求年轻人学会接受来自长辈的、传统的观念,不如静待社会不断适应新的观念。

根据经合组织的数据,2019年主要发达国家的平均初婚年龄如下:日本男性31.2岁,女性29.6岁;韩国男性33.4岁,女性30.6岁;美国男性29.8岁,女性28岁;欧盟27国平均初婚年龄为男性33.3岁,女性30.7岁。可见,平均初婚年龄推迟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许多国家都要面对的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缓解这一现象?很多专家此前也曾提出建议,例如“降低结婚成本”“整治天价彩礼等不合理婚俗”,让年轻人尽量都能相对轻松地谈婚论嫁,不用为结婚犯愁。还有“优化升级婚育环境”,提升婚姻市场服务供给和质量,扩大年轻人的交友圈,促进更多成功的婚姻匹配。同时,倡导婚姻、家庭、生育的重要性,消减部分人群对婚姻、家庭、生育的负面印象。

总之,婚姻不是儿戏,它是两个家庭的重组、一段感情的升华。结婚过晚对社会经济发展肯定有其不利因素,但这也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除了观念的改变外,还得从困扰年轻人婚恋的各种现实问题入手。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张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