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周刊集群 > 内容详情

【领读周刊】青色,解码中国文明的颜色密码

2022-07-16 11:03:21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朱德蒙

2022年,央视虎年春晚国风舞蹈《只此青绿》惊艳观众。 随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演绎的《立春》,又把大家引入青色海洋。青色,是生命之色,东方之色,亦是当下热门的主流色彩。

无独有偶,近日,由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诗词中国”总策划包岩创作的探索青色色彩文化的新书《青色极简史》正式出版。本书讲述了青色的文化寓意演变及发展历程,分析青色所折射的兼容并包的中华民族特性和以儒释道为主流的中国哲学思想,探索青色“颜色密码”。

久别重逢的主流色

提问:青色是中国传统色,但据悉,自从西方色彩学引进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很少使用“青色”这个词。随着《只此青绿》的走红,青色又回到大众视野。请问您是如何看待“青色”流行的过程的呢?

包岩:美丽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我们与青色可以说是久别重逢。今天我们大众热爱青色,像《只此青绿》这样的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功不可没,它为大众营造了一个重新凝视青色的机缘。中国人对青色的喜爱,不是偶然的心血来潮,而是一个面朝我们的历史、重新发现传统美的过程,是一次当代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久别重逢。

我也很喜欢《只此青绿》这个节目,我这本书是在试图回答“何以青绿”的问题。整个民族会偏爱某一种色彩,不是因为某种色彩本身的波长多么诱人、多么讨巧,而是因为这种色彩承载了一种民族的文化记忆与民族精神。青色可以折射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带有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印迹,更是一种被赋予了深厚的民族情感的色彩。所以喜爱青色,是我们骨子里的文化基因决定的。

提问:那么,您写作《青色极简史》的缘由是什么?

包岩:我是2018年开始写这本书的,2019年完稿,从写稿到真正出版已有4年多时间。触发这个选题的起因是,我看到某些国际名牌所发布的带有中国元素的时尚服饰、手包,颇为惊讶。我觉得西方这些品牌的某些设计师可能真的不了解中国文化,他们有时把中国的民俗文化当作了中国文化的全部,他们理解不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或者说,他们色彩文化的知识构成里,可能根本没有中国色彩文化的这一部分。

我当时正好在英国学习,到伦敦查令街附近的Foyles书店去查阅了一些关于色彩文化的图书,发现英国人写的、法国人写的、美国人写的这些厚厚的色彩文化的图书里关于中国的部分都只有很少的一节,一页或者两三页。我深深感到,我们在国际社会的色彩话语权是非常不足的。我想我可以写一本能反映中华文明色彩特性的书。当时,青、赤、黄、白、黑都在我的考虑范围内,但是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研究来研究去,我发现,我不想搞一本没有独立观点的色彩拼盘。我发现只有青色是最具代表性的色彩。当时很为这种发现而欣喜,所以2018年就动笔写了。

中华文化的色彩符号

提问:您书中提到,青色是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的颜色密码,是中国文化的色彩符号,能否请您具体阐释下?

包岩:青色是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的颜色密码,是中华文化的色彩符号。这里可以重点关注三个关键词:一是中华传统文化,二是颜色密码,三是符号。

首先,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是儒释道,而青色恰恰能够较好地折射以儒释道为主流的中国哲学。比如青色在儒家礼制思想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等。这些哲学思想都在青色以及青色服饰、器物、艺术作品中有着具体的体现。

二是颜色密码。密码是什么?密码是解锁一扇大门的核心、关键。你要打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它的颜色密码就是青色。当然,还可能有文学密码、科技密码、哲学密码,还会有南门、北门,四面八方的门,但是,世界若想以颜色为途径,深入中国文化这扇大门,那就是用青色这个密码。颜色的问题始终是社会问题。因为人类并非离群索居,而是生活在社会之中。青色正是这样一种吸纳了中国历朝历代的各种社会要素、环境要素并不断产生寓意变迁的色彩,几乎每朝每代出现的新思想和新制度都对青色进行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寓意改造。青色历史悠久,中国的青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艺术与世俗应用极为广泛。它是可以引发人们联想到中华文明特色的特殊颜色。青色也最能反映中华民族兼容并包的民族特性,最能展现含蓄、坚韧而不张扬的国民性格。

三是符号。符号是这样一种东西,就是人们看见它,普遍会想到对这个东西直观印象之外的某种意义。也就是说,符号代表某一事物的另外一种象征意义。在人类对物象形成直观的色觉之后,随后会对这种色彩产生一种心理层面的意义,这种意义通常是非常个性化的,与观者本人的经历、环境、文化密切相关。个性化的东西不是符号。但是,如果达成共识了就是符号。“红”和“绿”用在交通信号灯上,就代表了普遍的意义,就成了符号。因而,色彩符号的这一层语义必须经过群体化认同后,发展成为一种人所共知的社会概念,继而才能形成符号。青色正是在悠久的历史变迁中逐渐成为一种符号的,这个符号的指义在不断地变化,并随着时间的推进从一种共识走向另一种共识。

七个方面了解中国文化的底色

提问:《中国诗词大会》嘉宾评委蒙曼评价“青是山、绿是水,只此青绿,便是中国底色。” 《青色极简史》一书也告诉我们一个可能被忽略的事实,即青色,是中国文化的底色。我们对青色的了解可能是太少了,甚至很容易因为它难以形容和单一表述而忽略了它。您新作是从几个方面解读青色为真正的中国底色的呢?

包岩:所谓底色,就是中国文化的背景色。《青色极简史》讲的七个方面,可以从不同维度解释为什么青色是中国文化的底色。一是来自于各种典籍文献的青色家族的成员和命名,这是个历史悠久的大家族;二是带青字词语的语义变迁所带来的对青色文化寓意的影响是持续的、深远的;三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青色文化寓意的浸润,这部分几乎已经成为了青色的色彩文化基因;四是从中国绘画等艺术创作的演变,看青色的文化含义变迁;五是把先秦汉魏南北朝、唐宋元明的中国古代诗词合集中的青字使用情况做了一个数据统计,从而发现青色在古代文学中的渗透无所不在;六是分析青色文化寓意变迁的脉络及成因;最后是比较中国青色和欧洲蓝色文化寓意的差异,从而发现青色在中国文化当中的特殊地位和特殊含义。

提问:除了舞蹈《只此青绿》,今年,包括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节目《立春》以及开幕式上旗手们的服装,一时之间青色变成了“生命”“东方”“中国”的色彩代名词。您如何看青色在大型活动中的运用和其所代表的文化推广使命是什么?

包岩:很奇妙的。讲好中国故事,也包括讲好中国的颜色故事。颜色也是语言,在没有文字辅助的情况下,颜色本身所表达的思想情志甚至可以代替语言文字去说话。我们在了解青色的文化寓意之后,可以更好地运用这种色彩语言进行文化交流。这也是走向国际舞台的设计工作者在运用色彩时需要准备的重要功课。从某种意义上说,从艺术工作者到艺术大师,也许差距就在于其对色彩的文化寓意是否能够深刻理解。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张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