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周刊集群 > 内容详情

【智库周刊】青岛手造: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交织的美学

2022-07-24 09:55:28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省文旅产业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刘亚薇

在“山东手造·优选100”首批入选名单中,青岛占9席,整体实力不俗。入选的手造产品承载着青岛特色而丰厚的文化底蕴,不仅依靠广泛的口碑和市场基础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更重要的是,它们在创新发展中不断迭代,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 

青岛啤酒博物馆的文创产品

百年工艺的匠心传承与创新

山东作为沿黄省份、农业大省,各地市受农耕文明影响深远,农耕文明也催生了乡土文化,表达朴素的生活情趣方式更贴近生活、贴近田间土地。这些流传千年的传统手工艺,至今依旧活跃在乡野之间,并找到与现代社会融合的结合点。青岛此次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青岛秦汉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的麦草画就是其中代表。

1.麦田间的指尖经济

麦草画又叫麦秆画,是中国民间剪贴画的一种。小麦在农耕时期象征着和平、丰收,被视为神圣、祈福、吉祥之物。麦草画的出现,更是说明人们对小麦的崇拜,是情感与智慧的结晶。“麦草画的历史悠久,靠祖辈口口相传,我的曾祖父曾经用麦秆作画、制作小玩具售卖,算起来,我是第四代。”泊里麦草画手工技艺传承人许加梓说。

许加梓说:“我父亲那时候的工具简单,只能把烙铁放在锅灶、煤球炉里加热后,再根据自己的经验掌握火候着色。想要颜色深一些,温度就要高一些,但还不能过高,容易烫糊。相比木头、葫芦,麦秆更薄,烙画难度就更大。现在有了能显示温度的电烙铁,操作更简便,但是仍然需要工匠长期的积累。”

“今年是做生肖画的第二年了,比去年的订单量多了一倍。而且我们今年做了创新,把动物生肖图案的麦草画嵌在挂历中,送配套画框,这样挂历用完了,还可以把麦草画装在画框里做成摆件放在家里装饰。”谈到创新,许加梓表示,还是要让传统手工艺更多地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

螺钿漆器首饰盒

2.流光溢彩,传承千年审美古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青岛独特的地理位置,深受海洋文化的影响,海边随处可见的贝壳也成为很多传统手工艺品的原材料。青岛紫贝工艺品有限公司的锦贝传说螺钿漆器工艺品(下面称锦贝传说)则是传承了前人的古风古韵,将贝壳与漆器完美结合的螺钿漆器工艺进一步发扬光大。螺钿,螺为螺壳、海贝,钿为镶嵌之意,这种工艺起源于商周时期,直至明清,嵌制手工艺品的技术达到高峰。谈起这项工艺,螺钿技艺传承人、锦贝传说创始人陈茂强说:“我小时候经常跟外公在一起,他手很巧,会用木头雕刻一些小玩具给我,上面再贴上打磨过的贝壳。外公还有一把二胡,琴筒上面也镶嵌着贝壳,这应该是我对螺钿工艺最早的接触了。”

陈茂强于2010年成立公司,将螺钿漆器首饰盒作为核心主打产品,当时正值国风盛行,产品一经面市就销量大增,受到客户一致好评,但在生产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首先是损耗率的问题,制作螺钿漆器的贝壳经过打磨变成0.5毫米厚的薄片,由切割师傅比照临摹在螺片上的样子使用手工锯子切割出图案,然而贝壳性脆,稍有不慎便会碎裂,其次,制作螺钿漆器有手工打磨、裁切、贴花、上漆等几大工序,全部由制作匠人手工完成,成品率极低,一天只能制作出20个首饰盒。作为螺钿工艺的传承者,锦贝传说开始了践行螺钿工艺从欣赏到使用的创新发展之路。

陈茂强辛苦钻研八年时间,突破了螺钿工艺核心切割技术的难关,针对贝壳类材料的特殊性质,创新研发了电子切割机,只需将设计好的图案输入电脑,机器便能自动切割出成品,材料损耗率降低,大大提升了产能。另一方面,锦贝传说更加注重产品实用性的延展,新中式风格嵌了“祥鹿”的茶盘、杯底嵌了“仙鹤”的茶杯,从精美的首饰盒到一双小巧的木筷,都源自于匠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对螺钿工艺的专注与执着。为拓展销售渠道,锦贝传说还开设了天猫旗舰店售卖螺钿漆器系列日常家居用品,并开通直播间介绍螺钿漆器这项精巧的非遗技艺,宣传我国传统非遗文化。

说到本次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陈茂强表示,“希望能让更多人通过这个活动了解到螺钿漆器这门精美宝贵的手工艺,喜欢这门工艺,继续把它传承下去。接下来我打算继续创新工艺,使螺钿不仅仅与漆器结合,还可以镶嵌在瓷器、皮革、衣服等材料上,做成‘万物皆可螺钿’,后续还打算与更多行业合作,拓展业务领域。技术方面除了要继续改良自动切割机,进一步降低损耗,还要逐步在其余环节实现电子自动化。”

3.企业文化与城市风采的融合——青啤文创

对于青岛人来说,生活中常见两种泡沫,一种是海浪冲击的泡沫,另一种则是青岛啤酒的泡沫。而对于外地游客来说,没喝过青岛啤酒就不算来过青岛。青岛啤酒现在代表的不仅仅是啤酒本身,更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在强调“文化自信”的当下,越来越多文化遗产在历史的厚重感与新时代的年轻态中寻求碰撞与交融,以创意无限的文创产品形态展现在人们眼前。青岛啤酒博物馆入选的文创产品,不仅是单纯的借用啤酒元素的外形进行创作,而是融入了啤酒文化、青岛城市特色的综合产品。啤酒瓶盖造型的冰箱贴、迷你橡木桶摆件、青岛风景彩绘看盘、啤酒花酵母面膜……各种各样的文创产品抓住了游客们的眼球。据悉,博物馆每年都会有30余款新产品上市,覆盖啤酒、食品、日用品、玩偶等十余种品类,从十几块钱的小物件到几百元的特色伴手礼,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青岛啤酒博物馆也由此拓展出一个新思路,由文创产品拉动景区二次消费,从而提高景区收入。通过创新设计的文创产品向外输出企业文化、城市文化,进一步提高了景区和所在城市的知名度。

政府、电商多重赋能,助力非遗产业发展

1.指尖经济,可呈大象

作为江北地区最大的草编工艺品加工出口基地,近年来,为了开拓国内市场,新河镇开启了品牌化运作之路,2018年,“指间大象”商标面世。到目前,新河镇从事草编加工的企业已有9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家。由此带动从业人员2万多人。新河镇正以特色非遗文旅小镇建设为抓手,开工建设新河工艺品乡村振兴产业园,意在打通设计、展销、电商、物流、仓储等要素全产业链,探索新河草编产业新路径。目前,项目一期91亩土地正在进行基础施工。项目建成后,将面向全国招商吸引草编工艺品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力争创建全国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草编工艺品设计研发、生产加工及内外销售基地。

2.电商助力鸟笼产业

清顺治年间,大欧村流传着“张院的簸箕、毛子埠的升,大欧的笼子进了京”的俗语,当时交通不便,村民用扁担挑着鸟笼徒步进京售卖。从肩挑步行到火车、高铁运输,交通方式不断变革,不变的是鸟笼始终是大欧村村民重要的经济来源。近年来,电商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具有快捷、高效、便利、降低成本等优势,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大欧村搭上电商“快车”,为鸟笼在国内的销售闯出了一条新路,借力互联网引入大量订单,为村民增加收入。目前,大欧村参与竹制品加工的人员有1000多人,年收入总额达2000多万元。开展电商业务的有50多户,鸟笼加工产业占村民总收入的70%以上,年产鸟笼50余万个。

入选单位

单位名称代表产品

大欧鸟笼工艺坊鸟笼、竹制品

青岛贝雕工艺品有限公司贝雕工艺品

青岛国华工艺品有限公司家饰用品

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饰品

青岛啤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青岛啤酒博物馆啤酒文创

青岛秦汉文化产业有限公司麦草画

青岛若七珠宝文化艺术博物馆《青岛印象》城市珠宝系列

青岛玉凤祥工艺品有限公司草编包

青岛紫贝工艺品有限公司漆器工艺品

提名单位

单位名称代表产品

青岛田横御砚商贸有限公司田横砚

青岛万里江茶业有限公司崂山茶

青岛晓阳工贸有限公司茶叶

青岛臻艺贝雕工艺品有限公司贝雕工艺品

宇康善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李墨药墨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张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