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周刊集群 > 内容详情

【非遗周刊】千年名砚“复活”记

2022-07-30 10:31:07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朱德蒙 王宇琦

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砚台对于中国传统文人墨客来说,不仅是必备的书写用具,更承载了千古雅士的精神内核。鲁柘澄泥砚简称鲁柘砚,属于中国四大名砚之一。鲁柘砚颇具传奇色彩,其制作技艺曾失传800余年,经过反复试验探索,于上世纪90年代初重新被复原。鲁柘砚再度出现在人们视野之中,并在新的时代不断发展、成熟。近日,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专访鲁柘砚制作技艺传承人杨阳,讲述这项失而复得的瑰宝技艺。

鲁柘砚制作技艺传承人杨阳(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具有独特属性的传统名砚

与其他文房用具相比,砚台最为耐用,陪伴文人时间最久。对中国文人来说,得到一方好砚而用之、藏之,是快哉之事。砚也在千百年的流传中,被注入诸多精神品格,并由此发展出内涵丰富的砚文化。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云:“四宝砚为首,笔墨兼纸,皆可随时收索,可与终身俱者,惟砚而已。”苏轼用“朴而重,不能随人以南北”来形容砚具有君子立定操守、不随流俗的气度。器以载道,砚被赋予诸多文化内核后,其身份也由器具变为传达文人精神的表征,被赋予哲学境界。砚成为融合雕刻、绘画艺术的艺术品,成为墨客喜爱的收藏对象。

鲁柘砚因产于春秋时期鲁国属地制陶古镇柘沟得名,具有沉静坚韧、温润如玉、声若金石的特点。此外,含津益墨、手触生晕、发墨如油亦是其特有的优点。同时,鲁柘砚兼具极强的实用功能,使用时不渍水、不损笔。许多人以拥有一方鲁柘砚为荣,清乾隆帝还曾为其收藏的鲁柘砚赋诗:“模削谁成几上宾,洪钟作式出陶均。设如洞理文流响,七召畴为待扣人。”乾隆帝借诗对鲁柘砚的质地和造型大加赞赏,足见其珍贵。

鲁柘砚被诸多文人所珍视,除其独特优点外,获取难度高亦成为其中原因之一。“鲁柘砚始于汉代,唐代逐渐兴起,北宋时期达至鼎盛。遗憾的是,南宋后,鲁柘砚制作技艺失传。在随后的800余年间,鲁柘砚存量只少不增,便成为极为难得的珍宝。即便如此,鲁柘砚的名气依然盛于海内外。”杨阳介绍。

鲁柘砚的独特属性与其制作原料关系密切。“制作鲁柘砚的陶土是出自柘沟镇的原始矿土,矿土自带白、红、绿、黄、灰五种颜色。矿土的颜色是随机出现的,因此,由此制成的鲁柘砚颜色便有许多种变化的可能,加之烧制时产生的窑变与开片会带来新的颜色变化,每一块鲁柘砚都是独一无二的。”杨阳说道。

经过窑变、开片的鲁柘砚变化出不同色彩

成就鲁柘砚的特殊矿土

与其他由砚石制成的砚台不同,澄泥砚由泥土或矿土制成,其“一匙之水,经旬不涸,一洼之墨,盛暑不干”特点也颇受文人墨客喜爱。鲁柘砚属澄泥砚中的一种,但与其他地区的澄泥砚又有所不同。鲁柘砚使用柘沟矿土为原料制作,而非产自江河湖海水域之中的淤泥。柘沟矿土含沙量少,密度大,这不仅让鲁柘砚的制作工序复杂得多,对各种细节要求亦颇高。柘沟矿土不仅让鲁柘砚色彩更加绚丽多变,也成就了其温润、细腻与坚实的特质,使其有“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发墨而不损毫”的美誉。从某种程度来说,正是柘沟的矿土成就了鲁柘砚的稀有和珍贵。

“柘沟矿土富含非金属矿物质,在国内非常稀有。它膨胀系数小且耐高温,富含胶质,凝聚力高,密度也大。用柘沟陶土制成的鲁柘砚,坚如石,温如玉,光滑且细腻。”杨阳介绍。拥有此种特质的矿土制成的鲁柘砚不会吸收墨汁,温润的属性也让其发墨如油。然而,这种矿土成就了鲁柘砚极佳的特性,也为其制作者造成了极大的困难。“用柘沟矿土制成的泥坯密度极大,每个颗粒之间的空气含量也极为稀薄,韧性便也较弱。因此,成型的鲁柘砚泥坯在脱水及烧制的过程中,极容易开裂。即便使用了各种科学仪器,对制作中不同环节的温度、湿度悉心控制,目前鲁柘砚烧制的成功率也只有50%至60%。”杨阳说道。

从矿土变身鲁柘砚成品,需要耗时3个月以上。“鲁柘砚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配料、过滤、澄泥、成型、阴干、雕刻、烧制、打磨等步骤。其中,澄泥、阴干两个步骤各需要耗费1个月左右的时间。”杨阳表示。其中,澄泥环节对气温的要求颇高,夏季高温容易变质,冬季低温容易结冰,这会严重影响沉淀效果。因此,一年中只有春、秋两季可以从事这项工序。

千年非遗走向“重生”

鲁柘砚制作技艺失传800余年,其复原的过程并非易事。“1989年,金石专家石可提出要复原鲁柘砚,泗水县成立鲁柘砚工艺研究所,时任所长杨玉祯便肩负起此项重任。彼时,关于鲁柘砚的各类资料十分匮乏,且其制作技艺已失传许久。即便柘沟是拥有5000余年制陶历史的古镇,但制作出鲁柘砚谈何容易。”杨阳讲述其祖父杨玉祯复原鲁柘砚的故事。

“复活”鲁柘砚的过程如同“摸着石头过河”。关于其制作技艺的文献无迹可寻,杨玉祯便只能一次次地反复试验,将每一次温度、湿度等变量数据记录下来,并详加分析,终于在1991年成功烧制出一方鲁柘砚,中国艺苑中的这一瑰宝终于重新焕发光彩。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柘沟矿土的特质让复刻鲁柘砚的过程格外艰辛。细腻的泥坯极难彻底干燥,即便外层脱水后,其高密度也会让内部的水分极难蒸发。如果泥坯没有彻底干燥便进炉烧制,则其内部残留的水分便会让其炸裂。在杨阳看来,鲁柘砚泥坯的脱水过程,必须在恒温、恒湿、无风的环境内进行,且时间必须在1个月以上。若有风吹进来,外层脱水速度快,泥坯便会干裂。

鲁柘砚的特质,要求其制作者必须极有耐心,才能呵护好一方“娇贵”的砚台。“通常,鲁柘砚烧制时间也要7至10天左右,同样是由于其高密度特质使然。原理同阴干环节类似,如果温度升高过快,鲁柘砚也会裂开,必须让炉内温度缓慢地升至1000摄氏度才行,此外,炉内湿度也必须仔细控制。”杨阳告诉记者。柘沟矿土的特质让人又爱又恨。然而,不在鲁柘砚中掺一粒沙子,是一代代传承人坚守的信仰。因此,“如果掺入沙子,降低砚的密度,提高其透气性,那么一切都不会这么麻烦,但是也会让鲁柘砚失去其细腻和光泽,但这样做出的砚便也不是鲁柘砚了。”

距离鲁柘砚成功复刻已过去30余年,如今,鲁柘砚已经被开发出10多个花色、500多个品种,包含名贵的鳝鱼黄、蟹壳青、玫瑰紫等颜色,其形制既保留传统又极具创新精神,其品质已远超北宋年间制品。鲁柘砚被当做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被赠送给诸多国家代表,成为“出海”文化产品。“根据二十四节气、生肖等主题,我们也开发出许多系列产品。下一步,我们计划开发一些鲁柘砚造型的文创产品,如挂饰等,让更多年轻的朋友了解、喜欢这项珍贵的传统技艺。”杨阳表示。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张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