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周刊集群 > 内容详情

【非遗周刊】泉城非遗华美亮相第七届中国非遗博览会

2022-08-27 10:15:11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倩

  8月25日至29日,第七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一场可观可品可体验的文化盛宴就此开启。本届博览会上,济南精心挑选了龙山黑陶、鲁绣、莱芜锡雕、刻瓷等代表性项目参会,“静态展览”“动态展示”“活态展演”一站式配齐,邀观众近距离感受泉城济南的文化底蕴。

本届博览会上,济南精心挑选了龙山黑陶、鲁绣、莱芜锡雕、刻瓷等代表性项目参会 记者 王晓峰 摄

  非遗镌刻泉城记忆

  一方水土、一种文化、一份记忆,历史文化名城济南的文化基因烙印在一件件非遗作品中,也积淀在每一位传承人的手中。在主会场舜耕国际会展中心二楼济南展区,特色非遗产品汇聚一堂,通过锦绣济南、精致济南、诗画济南三大板块勾勒出一幅锦绣泉城的诗意画卷。

  其中,诗画济南板块以视频的形式再现了趵突泉、大明湖等济南代表性景观,并通过对二安文化、济南非遗、民间故事等进行还原展现济南人文画卷。诗画济南,留下数不胜数的非遗项目——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分别为13项、108项、450项、908项。

  本届博览会现场,众多济南代表性非遗项目在传承人的匠心创造中变身为泉城人文风情的靓丽名片。作为传承4000年的著名锡雕产地,济南锡雕曾因清乾隆皇帝为女儿定制锡器嫁妆而名声远播。本届非遗博览会现场,参展莱芜锡雕作品在精雕细琢中尽显儒风齐鲁、山水圣名的好客山东风采。绵密细腻的工笔、恣肆粗犷的写意、古朴典雅的金石……以刀代笔将书画刻制于陶瓷器物之上,达到笔墨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这是自清代流传至今的刻瓷艺术。济南展区内,传承人单孟渤创作的刻瓷作品《历下亭》和《趵突泉》以刻刀为笔,让观众透过非遗技艺便可欣赏泉城的独特风景。 

  济南非遗,以“精致”见长。龙山文化的代表作——蛋壳黑陶,被称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代表当时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本届博览会现场,传承人张国庆携众多精美的黑陶作品亮相,让“色如墨、声如钟、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黑陶被更多人了解。

  活态展示织就锦绣泉城

  织绣技艺在齐鲁大地传承已久。鲁绣便是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的绣种之一,擅长表现中国书画的笔墨效果,是中华民族悠久刺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山东民间土布织造工艺,色彩艳丽、手感舒适、备受民众青睐。  

  在济南,鲁绣在传承人手中赓续不断、发扬光大。徐秀玲便是其中一位代表。本届博览会现场,她携历时两年创作的作品《鹊华秋色》亮相,以针线为笔,勾勒出一幅精致的如诗画卷。据了解,鲁绣以博采“苏、粤、蜀、湘”四大名绣见长,而又独具特色,其中济南鲁绣的手绣发丝绣堪称鲁绣之精华。其采用人发与丝线结合施绣的创举发挥和拓宽了传统发绣的表现能力。  

  除二楼的济南展区,一楼“新时代 新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非遗保护成果展板块内亦有济南非遗的精彩亮相。“三尺生绡作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展区内,济南传统皮影戏展位前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国家级非遗项目济南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李兴时和孙女、第五代传承人李娟轮番上阵,向观众展示最经典的济南皮影戏,现场掌声和叫好声不断。  

  作为山东皮影戏分支之一的济南皮影戏造型独特,影人造型写意夸张,眼大身小,银幕显像清晰,特别是彩雕人物更显生动。近年,作为第五代传承人的80后李娟成立了国内唯一的皮影女团,在济南皮影戏传统剧目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先后创新排演绘本皮影、童话皮影、多媒体光影、国朝风皮影、汉字皮影、红色皮影、皮影脱口秀等系列创新作品,既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群众的喜好和需要,也大大丰富了皮影戏演出内容,让传统古老的济南皮影以生机勃勃的面貌呈现在大众面前。  

  “我们这次带来的展品都是创新之作,包含书签、耳钉、挂饰、胸针等多种类别的文创产品。在体现趵突泉、泰山、荷花等生活中大家比较喜欢的形象的同时,也通过立体皮影这一活泼的方式走入大众生活,依然呈现有光影的效果。”李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注意到,一楼展区内,由济南市文旅局指导、天桥区文旅局着力打造的“泉城非遗娃” IP形象首次亮相本届盛会,以生动鲜活的卡通形象向人们讲述济南黄河岸边的非遗故事。值得一提的是,首次亮相的“泉城非遗娃”也以现场互动的方式邀请广大观众到展位打卡兑换限量版徽章,让观众与“泉城非遗娃”相遇的同时品味泉韵非遗的别样魅力。

  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结硕果

  作为传统文化与大众生活连接的桥梁,非遗不仅在传承人的手中成就了百工之作,亦通过群体的推动助力着乡村振兴。在泉城济南,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也有着生动实践。  

  2018年9月,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正式挂牌成立。以工作站成立为依托,济南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逐渐深入,多点开花。通过展示展销活动开发的《黄河物语》系列产品,涵盖12项传统手工艺,与中西部60余家非遗工坊达成长期合作,产品出口20多个海外国家。工作站结出城市带动乡村振兴、东西部协作的累累硕果。  

  于济南本地,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亦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家家机杼声,户户织土布。在济南商河,老粗布织造技艺已有千年历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传承古老技艺的基础上,与产业发展、精品打造有机结合,“泉城五彩”老粗布品牌成立和商河老粗布非遗工坊成立。如今,工坊借助“互联网+”电商平台,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并让老百姓因一块老粗布实现乡村振兴新图景。  

  此外,携“山东工艺美术年度精品”《斗茶图》来参展的葫芦雕刻项目省级传承人马友谊亦是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代表,传承过程中其收徒69人,带动全村30余户残困户就业增收。本届非遗博览会上,其展示的作品葫芦茶桶《李清照》亦十分吸睛,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打卡。 

  集静态展览、动态展示、活态展演于一体,济南非遗荟萃第七届中国非遗博览会现场,尽显泉城绵长的文脉与厚重的底蕴。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张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