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周刊集群 > 内容详情

【议事周刊】后疫情时代垛庄的“微旅游”

2022-08-30 10:22:35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崔艳红 金立红 通讯员 董兆文 张健

不需要太多的行装,不需要长时间精心计划和刻意安排,只需找一处安静的地方,远离电子产品,读读书,发发呆,甚至只是慢慢享用一顿可口的大餐或在小院里吃点农家菜,这样的旅游方式被称为“微旅游”。

后疫情时代,短途的“微旅游”无疑成为市民放松心情的首选方式之一。垛庄镇位于济南市章丘区,作为距济南市区六七十公里的乡镇之一,垛庄镇凭借其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乡村振兴的“高颜值”,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来此观光。

露营音乐节现场

一场夏日狂欢

当音乐与露营相遇,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躺在草地上仰望星空,耳边传来动听的音乐,兴奋、激动、共鸣……

今年盛夏,垛庄镇在若谷山居举办露营音乐节,来到这里的游客,白天看远处绵延的群山,看天空翱翔的飞鸟、看蓝天、看白云,夜晚看月亮、看银河、看星辰……

依托七星台海拔高,地势开阔,文旅元素集聚,夜晚繁星璀璨的独特优势,垛庄镇开展“乡村好时节——畅享星空 清凉一夏”系列活动,紧扣星空、乡游、研学、采摘等主题,围绕旅游特色小镇建设,构建以点带面、点面结合、集中连片的全域旅游格局,擦亮“山水画廊 宜居垛庄”名片,其中便包括在若谷山居野奢露营地举办的露营音乐节。

此外,垛庄镇在七星台星光摩旅营地开展了一场人与星空近距离接触的“露营观星季”活动,吸引游客8000余人,成为济南人的“消夏胜地”;在齐长城北门关遗址旁,举办了为期一个半月、共六期的“露营观星季”国防少年·北门关军事励志夏令营活动,吸引70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让孩子们通过夏令营实现“暑”有所托,接受军事拓展的历练;在体验乡村气息、感悟乡愁的东车厢村举办了“乡村研学季”活动,吸引游客1000余人,来体验原汁原味的农村生活,做豆腐、挖地瓜、摘桃子、做农家饭等成为体验生活新时尚。

如此一来,在齐长城脚下,人们感悟天人合一,“天、地、山、水”在这里融为一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惊叹。

游客在进行水蜜桃采摘

打造济东强区“城市后花园”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近郊游、乡村游等“微旅游”成为民众休闲游玩的热门选项,垛庄镇紧抓有利时机,立足绿水青山的特色优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入挖掘齐长城、齐文化元素,策划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和文创产品,延伸“民俗游”“民宿游”内涵,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向“深度体验游”转变,聚集“观星”“乡游”“研学”“采摘”四大主题,深挖民宿经济发展潜力,发挥自身优势,推动七星台、车厢、北门关三大民宿集聚片区加快发展壮大。

提起七星台片区,济南周边热爱跑山的摩友无不知晓,这里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海拔678米,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自然风光优美,终年没有雾霾,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七星台片区有七星台风景区、红山翠谷景区,有若谷山居、一起吧、摩旅营地、房车营地等30余家特色民宿,更有樱桃、猕猴桃、蜜薯、板栗等多种采摘体验园区。

齐长城、武圣门、四界首、瑶池、鹊桥、七星长廊、七星阁诉说着七星台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历史上这里曾有兵圣孙武的演兵场,三国时期曹操修建的品官阁等众多遗迹。

虫鸣鸟叫蛙声甜,乡间雾绕醉人间。在这里,忙时农事闲时家长,在这里,一叶扁舟,一行花瓣,一缕炊烟,一桌饭香……

此外,垛庄镇还有着山水相依的红山翠谷景区,每年10月,红山翠谷都举办红叶观赏节,游人如织,美不胜收。莲华山景区位于章丘区垛庄镇黄沙埠村,海山湖景美,西面与泰山北麓诸峰相连,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是济南市级森林公园、2A级旅游景区……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从垛庄镇宣传人员处了解到,围绕“垛庄优品”建设,垛庄镇立足土壤天然无污染、暖阳沐浴、山泉水灌溉的优质农产品优势,开展“垛庄采摘季”活动,沿省道搭建“后备箱驿站”,将沿省道串联打造“共富示范区”,以口袋园区、特色种植不断丰富乡村旅游的消费体验,形成“四季有节、林果带遍布、处处能采摘”的格局。今年夏天,垛庄镇的水蜜桃、晴王葡萄、油杏、猕猴桃等特色鲜果成为周边群众亲子采摘的首选。

作为唯一全境都在“南美”战略范围内的镇,垛庄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对标全区“5+4” 工作思路,立足打造济东强区“城市后花园”的发展定位,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突出生态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旅游等工作,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打造乡村振兴的“高颜值”样板,让青山、绿水、蓝天成为“高品质”发展着力点,促进农旅、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向“深度体验游”转变,为推进文旅名城建设注入新动能。

绿水青山催生农旅产业

“无公害”是垛庄最好的名片。“青石山小米长势旺盛,粒大饱满,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垛庄镇圣水泉村党支部书记何继东欣喜地说。怎么让村民增收,怎么让村里富起来,是何继东当选以后一直在考虑解决的问题。何继东与村两委成员结合本村气候、土壤等因素,最终确定将“青石山”小米种植作为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何继东深知,要想从“小田丰产”变成“大家丰收”,让村民们实现“土里刨金”,必须得提升圣水泉“青石山”小米的品牌影响力。他主动带头“挑担子”,愿当“探路人”,先将村内的荒地变成了发展种植“青石山”小米的宝地,又积极跑市场比质量,打出了别具特色的山村“青石山”小米品牌,全力发展订单农业。

“一碗小米粥,养活一家人,圣水泉的小米,穗大粒圆米油多,非常好喝。”看到何继东热火朝天种小米,求致富,很多村民也陆续加入到队伍中。“现在我们村种植热情很高,山坡上种小米的收益好,人人都种,许多村民都把自家的核桃树砍掉,平整土地种小米,现在已经有1000多亩了,收获以后村民们钱包又能鼓一鼓了。”何继东说。

山里的好东西到处都是,核桃、大枣、山楂都在泉水滋养下别具风味,可由于不成规模、村民只能到集市上售卖,相互之间反而形成竞争,“山货”越来越不值钱。1999年,因家中种植的苹果滞销,果农徐成芹把垛庄的苹果带到明水销售,在此过程中发现,在村里卖一两角钱一斤的黄瓜、小米等优质、纯天然农产品,在明水能卖到两块钱一斤。于是,徐成芹在明水街道开了一家土特产店,专售家乡的各种农产品,垛庄山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得到了不断攀升。

后来,徐成芹成立了众乡亲产业合作社,注册了“垛庄优品”商标,系统收集、销售垛庄的杂粮、小米、核桃、板栗、花椒、山鸡蛋等农副产品,探索出了一条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徐成芹表示,“过去单靠种那二三亩地,就图一个温饱,日子过的真不像日子;现在合作社集中收购群众的农产品,采用‘订单农业’方式铺货,很受市场欢迎。现在的‘垛庄优品’就代表着大山深处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城里人可喜欢了,乡亲们的腰包也越来越鼓。”

据了解,为促进农旅深度融合,今年夏天,垛庄镇还举办了“垛庄采摘季”活动,统一制作了精美的农产品展示采摘卡,在民宿客房、景区门口等客流量大的地方展示,目前已开展了葡萄、黄蜀葵、猕猴桃、油杏等采摘推广宣传,各园区人流量较往年明显增加,村民收入明显增加。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张艳红